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师德休养
16037100000008

第8章 师德建设的内容(2)

教师这个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望和地位因时代不同、风气不同而有升有降。应该说尊师敬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按尊严、地位排,是“天地君亲师”,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并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可见“师”受尊重的程度。一直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本人就是尊师的典范。他承认自己的“非生而知之”,曾虚心向老子问礼,说自己学稼、学圃不如老农和老圃,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荀子说过:“国将兴,必尊师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卷19大略篇)英主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四月,诏令撰《三师仪注》,规定太子接迎三师就教时,要出殿门,要先礼拜三师,三师答拜之后再入殿门。三师入东宫殿门时,太子要先礼让三师进入,太子才可就坐。太子向三师求教书札,必须在文前写上“惶恐”,结尾时写上“惶恐再拜”,以表示尊师之情。到中唐韩愈生活的年代,世风日下,师道沦丧,遂作《师说》,力图扭转“耻师”的颓风。宋朝杨时年近四十,已有很高名望,但他仍恭谦求教。有一天,杨时来请教程颐,不巧程颐正在睡午觉。这时屋外正下着大雪,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一声不响站在门外。等程颐醒来,外面的积雪已达一尺厚了。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日本明治维新后一个重大举措是尊师兴教,这是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可见“尊师重傅”确与国运息息相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师者,人之模范也。”(《扬子法言》)教师的职业特点有许多比喻,最确切的要数“红烛”、“人梯”和“铺路石”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后辈踩着自己的肩膀和身子向上攀、往前走,这是多么崇高的品德和可敬的形象!因此,尊重教师就是崇尚无私奉献精神。教师克已利人的感人事迹真是太多了。湖北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小学教师宋芳蓉,多年来把自己所有的收入几乎都用于补贴困难学生,自己生活无着落,便向亲人求助,要些合渣粉、包谷面、小菜,步行80多里山路背到学校。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土家族的后代能够走出愚昧和贫困的阴影,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个孱弱的山乡女性,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可敬可佩。

向优秀教师学习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在我国1000余万人民教师欢度第十四个教师节、举国上下涌动尊师重教热潮之际,教育部今天将表彰一批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此前,第三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评选揭晓。7名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获“十杰教师”特别奖,10名中小学教师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在此,我们向全国所有获得奖励和表彰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战斗在祖国教育战线的全体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这次受到表彰和奖励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来自我国教育战线的基层单位。他们有的不坠青云之志,长期奋斗在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有的不群辛劳、呕心沥血,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爱心哺育下一代;有的在教育改革的崎岖道路上勇敢跋涉、不断开创新业绩;有的面对滔滔洪水,无私无畏,置生死于度外,与洪水奋力搏斗,保护学校财产,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他们是我国上千万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体现在他们身上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品格,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力量。他们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改变我国教育事业面貌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教育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教育的落后面貌依然存在,文盲半文盲的人口仍占较大比重,国民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千千万万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之艰苦奋斗,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这次受到表彰和奖励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献身教育的志向不动摇,淡泊名利,甘于清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的行动是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等剥削阶级价值观、人生观的有力批判。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把教师队伍建设成有远大理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永远艰苦拼搏的队伍。

我们要学习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和实践的胆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中小学教育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从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正方兴未艾。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根据学校实际,开拓性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和探索,构成了这批教师的一个鲜明特色。希望所有教师都能像受到表彰的教师那样,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转变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要大力推进各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数以万计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学习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受到表彰和奖励的优秀教师与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也是最为珍贵的品质,就是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始终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用爱心铺就成功路,以重言教更重身教的为师准则,赢得学生爱戴,不仅用知识和能力教育培养学生,更用崇高的人格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向他们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站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的潮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全面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在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今天,我们向抗洪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身上闪耀着江泽民同志高度赞扬的伟大抗洪精神。他们的事迹再一次证明,在人民教师心中,党的利益、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我们的人民教师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永不低头,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我们所有教师,都要学习他们这种抗洪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校园,和灾区教师一道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站在世纪交汇点上,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到,面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二十一世纪,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能整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大问题。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懈地努力,贡献力量。相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跨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在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教育带入二十一世纪。

特级教师的特殊意义纪念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20周年1994年初,我在美国参加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听完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介绍,负责接待的美国前新墨西哥州高教局局长凯瑟琳女士说:

“作为一个教师群体,中国的特级教师是最好的。”去年10月,在澳门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台湾教授建议“对大陆的特级教师要认真研究,特级教师的意义远不止在教学上发挥作用……”。今天,在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音像制品商店,到处都可以看到特级教师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录音、录像等教学参考资料。凡有特级教师的中小学,都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学校。这是特级教师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内部,特级教师作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一切,当归功于邓小平同志。

1978年4月22日,向来关心人才培养、关心教育事业的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根据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全国开始从优秀中小学教师中评选特级教师。20年来,共评出中小学特级教师一万余人。万余名特级教师比起900万中小学教师,从数量上看微乎其微;但他们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甘于奉献,起到了模范作用;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发挥了学术带头作用;他们通过讲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方式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发挥了指导示范作用;他们主动关心学校工作,为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出谋划策,起到了参谋、咨询作用。1992年,在将1978年颁布的《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修订为《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时,人们一致建议将特级教师定义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20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称号,绝大多数特级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20年来,特级教师不但在本校教育教学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更是功不可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学生成绩却名列前茅的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孙维刚,所带的四十多位“徒弟”,都已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北京、上海、黑龙江、四川、宁波市把特级教师“带徒弟”作为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措施统一考虑,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20年来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成就的时候,才更进一步体会到,小平同志在刚刚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的形势下提出在中小学评选特级教师,不仅仅是着眼于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而且是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缓解由于“文革”十年浩劫影响一代人的培养、以致在若干年后因大幅度的新老交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带来不利影响而提出的。这是从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

评选特级教师,作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到今天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特殊意义。

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评选特级教师制度,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但特级教师评选制度和任何一项制度一样,随着改革与发展,还有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例如随着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评选特级教师的数量是否应当增加?如何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中的作用等,尚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今后几年,大多数特级教师将要达到退休年龄,退出教学第一线,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急需进行总结,急需利用录音、录像、出版等现代化手段保留、推广,使更多的教师受益。

为新世纪准备合格教师在山东聊城师范学院采访,记者首先被嵌在中文系走廊两侧墙壁上的20多块小黑板吸引住了,每块小黑板上,都是学生轮流练习粉笔字的作品,令人叫好的是块块黑板上的字迹都那么隽秀、规范。再走走,原来不仅是中文系,其他各系的走廊也都有这样的小黑板,各系学生都有这项基本功练习。这情景不禁使记者想到:以后哪里的中学生遇到写这样好板书的老师,真是一种运气呢!

当然,一位好老师的标准绝不仅仅是板书漂亮。在聊城师范学院继续看和听,感觉这里为21世纪准备合格的“品德优、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体魄健”的一代新型教师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恰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一、不攀高、不旁顾近些年,聊城师院频频走上各种领奖台。光看教研成果:全省50多所高校从1989年以来共获得过两项国家级一等奖,聊师就占了一项;此外又获省级3项一等奖,还有省、部级教学管理优秀单位等。不占地利,不靠天时,聊师人说:“我们这儿地方落后,但观念不能陈旧;硬件本来不好,脑子这个软件不能再差。我们只能以质量求生存,而且提高质量还要超前。”他们是如何超前的呢?

作为省属师范院校,聊城师范学院认准自己的定位——当好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不借改革之名攀高,牢牢把握自身理应具备的师范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

在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中等学校教师的改革中,聊城师院根据市场需要和体现师范性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始终安其位,守其本,而不盲目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那样会拖垮自己也追不上别人。”他们增设了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学专业,基本涵盖了中学所有的学科,使传统高师教育的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了中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现实;同时,学院增设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电教技术教育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以满足中等职教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学院打破原来高师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教育结构为多样化的教育结构,变只为普通中学培养师资为培养各类中等学校师资,形成一种“大师范教育”的格局。

既然不追时髦、不攀高枝,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这特色就是师范性+人无我有。学院分析当前爱好书法的人众多,是为一热,但又冷到少有这样的专业。

而各中等师范甚至高等师范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就上了三年制专科的书法教育专业,至今已招收了三届学员,今年有了毕业生,前景非常好。再如,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中等学校的广泛应用和教师素质长远发展的需要,学院及时设置了教育工程专业;今年又搞起了全省惟一的5年制初中起点音乐专科,为基础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三、师范性、时代性近些年来,许多高等师范院校为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有关的探索。但是高师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如何充分体现师范特点,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中等教育改革相适应,仍是高师面临的时代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