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有言:“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所谓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谓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著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染污,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
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指月录》卷三十一页五三九
【白话新唱】
龙牙居遁禅师曾经说:“找牛要先从牛的足迹找起,学道要先从无心学起;找到了牛的足迹就一定会找到牛,学到了无心就容易学到道了。”
这里说的“无心”,并不是指土木瓦石一般无知,而是指在面对各种境界、各种因缘时,心中凝然不动。虽然灵活应对,却不取著诸法为实有,外境空空荡荡,内心也无障无碍,没有可以被污染的,也不执著于“没有可以被污染的”,看自己的身心,如梦如幻,却也不执著于“如梦如幻”。
到了这个地步,才可以称作真正的无心。
【分析与鉴赏】
禅、道、真理,就像一曲迷人的音乐,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享受、融而为一。倘若你尝试去解说、翻译音乐的内涵,你就跳出音乐之外了。
与音乐合一,就是无心;与道合一,就是无心。
无心并不是一种不能做任何事的状况,行动上是做,心态上没有“做”——没有能做的人,没有所做的事,可是事情完成了。
日本京都黄檗寺,小门上有“第一义谛”四字。
两百多年前,洪川禅师写下这四字,再由雕工刻于木板上。
据说,洪川写字时,弟子在旁磨墨。
洪川写了第一幅,弟子坦率说:“这幅写得不好!”
洪川又写了一幅。
弟子坦率说:“不行,比前一幅还差!”
洪川耐着性子一口气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这位可敬的弟子仍然没有点头。
最后,在这弟子走去如厕的片刻,洪川心想:“这下可以避开他那锐利的眼光了!”
于是在心无罣碍的情况下,一挥而就。
“神品!”
弟子如厕完毕回来,不由大大赞叹!
这即是有心与无心的差异。
如果能做到,即使身边有锐利眼光监视着,仍能心空如洗,以平常心挥洒自如,这才真是“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无心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