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巨野(今属山东)人,晁冲之之子,晁公武之弟,《宋史》无传,生卒年不详。其主要仕历活动,约在南宋高宗建炎至孝宗乾道间(1127—1165),曾任左迪功郎知梁山军梁山县尉、涪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眉州刺史、提刑等职。晁氏自晁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南渡后,则公武兄弟最为知名。公溯有《嵩山居士集》五十四卷,其诗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而挥洒自如。《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十一·嵩山集》提要以为“其文章,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
《暑赋》仿枚乘《七发》体而写暑热,以劳动者在溽暑中的辛苦与佚乐者之舒适作对照,又以“吾心湛然,清若止水”,与“当世之士,恶寒附炎,焦烂不止”相对照,颇有深刻的意义。
盛夏之月,风缄土囊,郁伏不兴[1]。阳亢滋骄,铄石流金[2],草木焦燃,气蒸山冥[3]。客有过其主人而告之曰:“吁,可畏哉暑也!吾闻朝歌令质从魏公子浮瓜清泉、沈李寒冰[4];嗟人寿之无几,须富贵其何时?南皮之乐,仆甚慕之[5]。试与主人观乎崤函伊阙、东西二京[6],平乐毕圭,长杨上林[7],高台虽毁,故基犹存。菀多灌丛,交映纷披[8],渭滨雒脽,弥皋被堤[9],风来鸣枝,影为参差。散于平中,清清泠泠[10],凉丘爽垲,不烦不蒸[11]。则主人亦欲游此耶?试又倘佯四方:彭蠡洞庭,太湖松江[12],龙渊金堤,汨罗潇湘[13]。洞浩弥,周数千里[14],蛟龙郁怒,水涌波起[15]。山谷震动,草木尽靡[16],观者凛然,发立胆悸[17]。则主人亦欲游此耶?试又薄游东陲[18],四明会稽,衡庐九疑[19],玉霄赤城,高唐峨嵋[20]。大木千章,崇NFDF4百常[21],含阴翳阳,不见日光[22],深林窅冥,六月飞霜[23]。则主人亦欲游此耶?”
主人笑曰:“佚者不视劳,崇者不观庳[24],终身戚戚,何时乐为[25]?今夫大农之廛,栉比钩联[26],谷稚草壮,尽日出田[27],携畚荷锸,长后幼先[28]。此人适逢线溜滥觞,如骥赴泉[29]。齐鲁之交,平原广野,黍稷盈畴[30],百里一舍。修途曼曼,日赫如赭[31],车殆人罢,汗浃牛马[32],举目四望,不见尺瓦[33]。此人思得一丘,息肩税驾[34]。止咸阳,游邯郸[35]。郑卫溱洧,五都之间[36]。迎夏之阳,群女条桑[37],柔柯沃叶,密不蔽日[38],炎光下射,肤泽沾溢[39]。此人登菅蒯之庐,意犹自得[40]。从军出戍,奉车挟毂[41],象弭百钧,甲裳三属[42]。荷戈而趋,足蹈平陆[43],毒阳中体,炎沙D目[44]。此人幸得休徒止舍,以为至足[45]。绳枢之子,宅不盈亩[46],外逼阛阓,纵步无所[47],行者接武,如穴中鼠[48]。衔窭龃龉,偪仄环堵,中置锜釜[49]。炀灶之烟,烦冤勃郁,冲牖袭户[50]。此人困于烦嚣,不得动作[51],一见天宇,犹以为乐。今吾偃仰一室,息交谢客[52],散发弛带,萧然终日[53]。客犹喔咿,不满于色[54],岂不过矣哉!客无乃贪佚忘劳,挟崇弃庳[55],视我之居,若绊若縻,僒不得驰[56]。我实不然,自适其适,以休以息,其乐易给[57],故自居此室而暑不我疾也[58]。且夫与客清谈相对,危坐隐几[59],吾心湛然,清若止水[60],屏嚣尘其已除,视纷华而不起[61],尚何有于暑哉!而当世之士,恶寒附炎,焦烂不止[62]。弗内省于厥躬,徒归咎于一气[63],亦甚矣!”
客起而谢曰:“仆小人也,实不及此。”
(《嵩山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缄(jiàn):封。土囊:洞穴。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郁伏:阻滞隐藏。
[2]阳亢:阳光炎热,暑气盛大。铄石流金:形容炎热,可以把金石融化。
[3]山冥:山海。冥,通溟。
[4]朝歌令质:指魏时曾任朝歌令的吴质。魏公子:指曹丕。《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浮瓜沉李”指夏日游宴。
[5]南皮之乐:见注[4]。南皮,县名,今属河北省。
[6]崤(xiáo)函:崤指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山分东崤、西崤,有二崤之称。函指函谷,东自崤山,西至潼津,深险如函,故名函谷。有关,即函谷关。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期间北流,故谓之伊阙关。”二京:指东京洛阳与西京长安。
[7]平乐:观名,始建于西汉,在长安上林苑。东汉明帝时,迁建于洛阳。《三辅黄图·观》:“飞廉观,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作……后汉明帝永平五年至长安,悉取飞廉并铜马,置之西门外,为平乐观。”毕圭:《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三年)作罼圭、灵昆苑。”李贤注:“罼圭苑有二:东罼圭苑周一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西罼圭苑周三千三百步,并在洛阳宣平门外。”毕圭即罼圭。长杨:秦、汉宫名,在长安附近,为天下游猎之所。上林:苑名。为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至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有禽兽,供天子春秋时游猎。
[8]菀(wǎn):茂盛貌。纷披:杂乱貌。
[9]渭滨:渭水边。雒脽(shuí):洛水边的小土山。脽,谓小土山。《水经注·汾水》:“《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
[10]清清泠(líng)泠:形容清爽凉快。
[11]爽垲(kǎi):明亮高燥。《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杜预注:“爽,明;垲,燥。”烦:此谓热闹。蒸:此谓闷热。
[12]倘佯:徘徊观望。彭蠡:即鄱阳湖。洞庭:即洞庭湖。松江:即吴淞江,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
[13]龙渊:《水经注·汝水》:“沟之东有澄潭,号曰龙渊,在汝北四里许,南北百步,东西二百步,至清深,常不耗竭。”金堤:《汉书·沟洫志》:“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颜师古注:“金堤,河堤名也,在东郡白马界。”汨罗:江名,在今湖南省东北部,屈原曾自沉于此。潇湘:湖南零陵以南为湘水上游,称潇水;以北称湘水,入洞庭湖。故古多称湘水为潇湘。
[14](hóng)洞:相连不断貌。浩弥:广大貌。
[15]郁怒:发怒。
[16]靡:倒伏。
[17]悸:恐惧。
[18]东陲(chuì):东边。一作东邮,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19]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衡庐:衡山和庐山。九疑:即九嶷,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20]玉霄:天台山有玉霄峰,唐司马承祯曾隐居于此,见《续仙传》卷上。赤城:山名,与天台山皆在今浙江天台县境。高唐:三峡神女峰上有高唐观,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峨嵋: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1]千章:大木曰章。《史记·货殖列传》:“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崇(yǎn):高山。百常:常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22]翳(yì):遮蔽。
[23]窅(yǎo)冥:深远幽隐貌。
[24]庳(bēi):通卑,低下。
[25]戚戚:忧伤的样子。
[26]廛(chán):古代一家所居的房地曰廛。栉比钩连:形容密集相连,如梳齿般排列,如钩子般相连联。
[27]谷稚:庄稼幼嫩。
[28]畚(běn)锸(chā):皆为农具名。畚用于装运,锸用于挖掘。
[29]线溜滥觞(shāng):此处指细细的水流。
[30]畴(chóu):田野。
[31]曼曼:同漫漫,长远的样子。赭(zhě):赤色。
[32]罢(pí):通疲,疲惫。
[33]尺瓦:意谓可遮蔽阳光的瓦片。
[34]息肩:放下肩上挑的担子。税驾:解驾,即停车。
[35]咸阳:今陕西咸阳市。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36]郑卫:春秋时郑、卫故地,今河南省中南部一带。溱(zhēn)洧(wěi):溱水与洧水,皆在今河南省境内。《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五都:五大都市。汉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7]条桑:即采桑。《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郑玄笺:“条桑,采其叶也。”
[38]柔柯:柔软的枝条。沃叶:有光泽的叶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39]粘溢:指流汗。
[40]菅(jiān)蒯(kuài):茅草之类。
[41]奉车:即驾车。挟毂(gǔ):在车轮的两边。
[42]象弭(mǐ):用象骨装饰的弓。《诗经·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甲裳:战袍。属:种类。此指身穿多种战袍,所以很热。
[43]荷戈:扛着兵器。
[44]D(chǎn)目:烧灼人的眼睛。
[45]休徒止舍:在房屋中停下休息。徒,步行。
[46]绳枢:用绳系门,以代转轴,形容贫穷之家。《史记·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7]阛(huán)阓(huì):阛,市垣;阓,市之外门。古代市道即在垣与门之间,故称市肆为阛阓。
[48]接武:足迹相接。武,足迹。
[49]衔窭(jù):忍受贫苦简陋。贫简叫窭。龃(jǔ)龉(yǔ):此处意为不合适。偪(bī)仄(zé):迫近,密集。环堵:四围土墙。《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成玄英疏:“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锜(qí)釜:釜之有足者曰锜。《诗经·召南·采》:“于以湘之,维锜及釜。”釜即锅。
[50]炀灶:在灶中烧火。烦冤勃郁:形容烟尘回旋且浓重的样子。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51]烦嚣(xiāo):闷热嘈杂。
[52]偃仰:俯仰,指生活悠然自得。
[53]散发弛带:形容无所拘束。萧然:无所事事的样子。
[54]喔(wò)咿(yī):象声词,形容声音含糊难辨。此指表示不满意的唠叨声。
[55]庳(bēi):低下。
[56]縻(mí):束缚。僒(jiǒng):通窘,困迫。
[57]给:满足之意。
[58]疾:此处意为感到痛苦、难过。
[59]危坐:端坐。隐几:靠着几案。
[60]湛(zhàn)然:清静的样子。止水:静止的水。
[61]屏:屏除:嚣尘:指热闹的景象。
[62]焦烂:焦头烂额,本形容救火时烧焦头发,灼伤额头,此以指处境狼狈窘迫。
[63]厥(jué)躬:其自身。
评此赋首先写“铄石流金,草木焦烂”的盛夏,设主客问答。以客之“吁,可畏哉暑也!”引出暑之炎炎盛气,在“嗟人寿之无几,须富贵其何时”的嗟叹声中,向往“崤函伊阙,东西二京”之清清泠泠;继之又向往彭蠡、太湖、潇湘、洞之阴凉;再继以“玉霄赤城,高唐峨嵋”,神往其“深林窅冥,六月飞霜”,表现佚乐者身处安适之境而恶暑追凉的心情。而接下主人以“佚者不视劳,崇者不视庳,终身戚戚,何时乐为”,对客人的这种思想予以批评,并举出暑热之中大农“尽日出田,携畚荷锸”,行人之“车殆人罢,汗浃牛马”,桑女之“炎光夏射,肤泽沾溢”,征人之“荷戈而趋,足蹈平陆,毒阳中体,炎沙D目”等来与安居佚乐者作对比,批驳了客之“贪佚忘劳,挟崇弃庳”,又进一步表述其“自适其适,以休以息”、“吾心湛然,清若止水”的淡泊情怀,批评当世之士的“恶寒附炎,焦烂不止”,最后以客之面折心服而结束全文。可见此赋不为单纯之咏暑。赋最后批评“当世之士,恶寒附炎”,自然纯是作者的发挥。作者不愿趋炎附炎,所以才“吾心湛然,清若止水”,也就不感觉到暑热的难受了。这样一来,赋中的“暑”就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即象征世人追求权势的社会风气。这是全赋的主旨。赋也批评了身居安佚者追求舒适享乐的思想,在以他们的生活与农夫、行人、桑女、戍卒的辛苦相对比中,也客观上揭示了社会中所存在的严重的苦乐不均的现象。
(雷恩海姜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