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29

第29章 责任重于泰山(1)

责任感是孩子的人生画卷中最不可缺少的色彩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人格品质。

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会善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一个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会善待他人,不去做有害于他人的事情;一个对工作有责任感的人会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个对生活有责任感的人会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爱惜生活中的一切。

同样,责任感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责任感会促使他努力学习,努力做事,促使他善待父母、同学和老师,促使他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周围的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对人、对事、对环境等的责任感,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父母的重要任务。

强烈的责任感是创造奇迹的种子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往往能够创造奇迹。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其中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渴望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靠的就是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是创造奇迹的种子。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孩子才有勇气战胜诸多困难,而他们也会在强烈的责任感的驱动下,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西华县。12岁之前,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幸福地生活着。可这一切却在他12岁那年突然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间歇性精神病发作。

失去理智的父亲不仅砸碎了家里的所有东西,还打伤了母亲。更可怕的是,父亲抱起妹妹,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地上,摔死了。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母亲也被打成了骨折。突然间洪战辉稚嫩的肩膀就这样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在亲友的帮助下,洪战辉将父母送到了医院。他不仅要独自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3个月里,洪战辉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3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艰辛的付出终会有回报: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此时家里也负债累累。

这一年年底,父亲从外边捡回来一个弃婴,失去女儿的父亲想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但是家里太穷了,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怎么养活这个孩子呢?更不幸的是,眼前的女孩勾起了母亲失去女儿的伤痛,加上不堪生活的重负,悲痛之中的母亲离家出走了。

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就这样,洪战辉完全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艰难的生活并没有使洪战辉放弃自己对家人应负的责任,他反而更加顽强地用自己的努力来支撑这个家。

从洪战辉读高中时开始,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

2003年,洪战辉考入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了照顾妹妹,他将十多岁的妹妹送入石门小学。从此,在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都会出现一个推着自行车接送小女孩上下学的身影。就这样,洪战辉一直照顾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直在尽着一个父亲兼哥哥的责任。

当洪战辉的事迹被人们得知的时候,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5年,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他成为中国人的道德楷模。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有强烈责任感的孩子将来更能立足社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20世纪初,一位名叫弗兰克的意大利人移民到了美国。初到美国,生活异常艰难。但赚钱的机会也多,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生存下去。

经过艰苦地工作,弗兰克一家终于慢慢地积攒起了一点钱。在朋友的帮助下,弗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由于经营得当,银行生意很好。

但是,生活似乎总爱跟人开玩笑。一天,一伙劫匪冲进银行,抢劫了这个刚起步的银行,所有储户的存款都被洗劫一空。

面对上门索要存款的客户,弗兰克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朋友们很同情他,没有让他还从他们那里借来的钱,并劝弗兰克说责任不在他,可以不用向那些储户还款。但是,弗兰克坚决地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就这样,弗兰克不顾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在养活妻子和四个女儿的同时,努力一点一点地还钱。20年过去了,弗兰克一直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还清了所有人的存款。

还清所有债务的弗兰克决定东山再起,他又办了一家银行。当以前的储户知道他又办起了银行的时候,他们又非常高兴地将自己的钱存入了弗兰克的银行,并且还极力劝说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来弗兰克的银行里办理业务。就这样,弗兰克的生意变得异常红火,几年后他的银行就成为全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弗兰克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为人类的精神历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笔,而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也赢得了人们真诚的回报,他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责任。

责任感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有了责任感,孩子才能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而产生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责任感缺失的孩子很容易被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地混过一生。

人的成长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如知识、道德、修养,这些都是需要从幼儿开始培养的。而责任感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种品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父母应该意识到责任感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专家给父母的话

所有孩子将来都要承担很多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对事业……很难想象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将来该怎样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所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只有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他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让孩子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

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作为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不仅如此,父母更要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知道如何改正错误。

不能单纯地直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而是应该指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从而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一个小孩儿放学之后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砸碎了。邻居一看是个小孩儿,就说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非让小孩儿赔。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1920年。在那个年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他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

这是里根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里根说正是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有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特别是男孩子,小的时候大多比较淘气,爱闯祸。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能总是替孩子兜着,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且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反观如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孩子打碎了别人的玻璃,常常是父母给人家赔礼道歉,然后赔玻璃钱给人家。家长见到小孩子摔倒了,跺着脚说:“真讨厌,都是地不好,把我们弄倒了。”上学的书包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收拾,什么东西没带,孩子就怪“都是奶奶不好”,奶奶也说:“是我老糊涂了,不怪我孙子。”

家长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责任心的缺失,这其实是纵容。父母越是纵容,孩子的责任心越差。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具有健康的人格的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世界上“吃堑”的孩子多了,有的长智了,有的却没长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父母没有让孩子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

孙女士的做法就与其他父母的做法很不一样,每当儿子做错事的时候,孙女士总是让孩子“自作自受”,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有一次学校排练节目,8岁的儿子走得匆忙,忘了带伴奏磁带。孙女士发现之后却没做声。她想,儿子做事经常马马虎虎,常常忘东忘西。家长每提醒他一次,他的依赖心理就增加一分,那么以后就还得提醒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让他为自己犯的错负责,让事实来教育儿子。

儿子快到校门口才想起来,打电话给妈妈,请妈妈赶快把磁带给他送去。

当时正好是周末,孙女士在家里也没事干,完全有时间给儿子送磁带。但是她却狠了狠心没有这么做。只是对儿子说:“你自己犯的错误,应该自己承担责任,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儿子没有办法,只好向老师说明情况,把节目顺序调一下,然后骑车顶着烈日回家去取伴奏带。孙女士说:“我让他多跑了这一次,后来他却少跑了无数次,因为他记住了这个教训。”

尽管受到丈夫的指责,但孙女士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她知道,儿子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才会真正的成长。

儿子快毕业的时候,班级里决定为特困生捐款。由于儿子担任班长,捐款暂时放在儿子那里。可最后清算捐款的时候,却少了200元。老师说,“算了。反正捐款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个同学也能把小学读完了。”

孙女士坚决反对,她要求儿子把账目的漏项补齐,补不上的由他自己赔偿。儿子把漏记的账补上后,还有一百二十多元实在记不起来,只好垫上自己的钱。

就这样,通过孙女士的教育,她的儿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很强的责任心的孩子。

其实,当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才能取得心理平衡。

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如果此时让他承担自己犯错的结果,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而且还会使孩子对责任产生具体的认识。只有让他自己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孩子才能学会避免犯错,才会养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勇于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之一。所以说,作为家长不应该将孩子的错误大包大揽地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而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让孩子适当地尝一尝自己酿造的苦果,这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

专家给父母的话教育孩子不是对其进行改造,而是要去唤醒孩子内心中沉睡的美好品质。当一个孩子犯了锚要惩罚他,最好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应该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以此作为促进其成长的机会。

告诉孩子,人生没有借口

如今的孩子总能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寻找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借口,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时会给自己找借口,什么老师出题太难了、考场环境不好了,什么父母没给自己一个聪明脑袋、家里的学习环境不好了,要么就是班上的同学太强了,或是自己运气不好了……总之,就是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不仅学习上如此,孩子在生活其他的方面也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令家长很头疼。然而,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之所以会给自己找借口,其实都是家长自己一手造成的。

对于这一点,身为母亲的阿红有着深切体验。

儿子蹒跚学步时跌倒了,阿红就“砰砰砰”用脚使劲跺地说:“都是地不好,让我们的小宝宝摔倒了。”儿子撞到了桌子上磕痛了,阿红就“啪啪啪”使劲用手打桌角,说:“都是桌子不好,把我们的小宝宝碰痛了。”从此以后,儿子一受委屈,就眼泪汪汪地瞧着她,等阿红找出“替罪羊”来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