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30

第30章 责任重于泰山(2)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他做错任何事都能找到解脱的借口来。他会说:“妈妈,今天我摔了一跤,是外公不好,他没有搀住我的手。”“妈妈,今天我没拿到五角星,是老师不好。我帮小朋友收拾玩具,老师没看见。”“妈妈,今天我去绘画班迟到了,是爸爸不好,他没及时叫醒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他自己没什么不好。

儿子喜欢赤脚在地板上跑。天冷了,阿红让他穿上棉拖鞋,他跑着跑着,就把棉拖鞋跑丢了。妈妈给他穿上,可不到五分钟,他又不知将棉拖鞋扔哪儿了。没办法,阿红只好在地板上铺上棉垫子,任他赤脚在棉垫子上玩。可他居然赤着脚去厕所,这样一来,儿子着凉了,发起了高烧。医生说要打吊针,儿子吓坏了,他一边用小拳头拼命捶打妈妈,一边大哭大叫:“是妈妈不好,是妈妈不好,谁叫你在厕所里不铺上垫子?”阿红惊呆了!在儿子含泪的双眼中,她分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怨恨。

阿红觉得,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儿子长大了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时,肯定也会用这种怨恨的眼光看着自己,然后说:“都是妈妈不好,你没本事给我安排一个好工作。”如果是这样,他岂不要怨恨自己一辈子!

阿红感到自己再也不能让儿子寻找借口怪这怪那,她必须让儿子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从医院回家后,阿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上的棉垫子全都收起来,然后一字一顿地对儿子说:“你把棉拖鞋穿好,要再穿丢了,着了凉,那就是你自己不好!”

经过阿红的教育,儿子慢慢地改掉了遇事总找借口的坏毛病。

有研究表明,失败者通常都会给自己找借口,这是他们的通病。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是否经常找借口有很大的关系。越是成功的人,他的借口就越少。反之,一事无成的人往往借口一箩筐,从来不考虑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承担责任。

孩子经常为自己找借口,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习惯。日后孩子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推脱责任找借口,特别是当借口被多次重复后,就会嵌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初次找借口,只不过骗骗人好过关,但重复的次数多了,可能连孩子自己也会把借口当成真正的原因了,从而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用借口来解释自己的错误,这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病。这与人类的历史同样古老,这是成功的致命伤!”

有一位老师说,有一天她正上语文课。教室的门开了,一个学生满脸泪痕地被推了进来,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接着,孩子的父亲探进头来向老师解释说迟到不怪孩子,是自己睡过了头。类似情况有很多,有的家长不能来,就让孩子带纸条解释迟到的原因,承认学生迟到是做家长的责任。后来,这位老师想,自己真该去问问这样的家长,上学究竟是谁的事?迟到了应该由谁负责?

现在的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考试上去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活不用你管。结果,家长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于是,一旦碰上什么事情,孩子的第一反应便是找一个可推脱责任的“替罪羊”。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凡事爱找借口的毛病。不言而喻,借口的产生根源于父母的包办作风。

美国成功学家奥格·曼狄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如果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打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孩子就会培养起独立担当责任的习惯和能力,而借口也就失去市场了。

彬彬是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独生子,他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彬彬的妈妈几次催他起床,他总哼哼唧唧说:“再睡一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彬彬就会借口妈妈不把他拽起来,害他到学校受老师批评。

彬彬的父亲想了想,对妻子说:“咱得换个办法了。”他告诉儿子:

“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被窝,你就赖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

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儿子腾地跳下床来。

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儿子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

从彬彬的前后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找借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是去想办法克服苦难,而是去寻找各种借口来推脱责任。

所以,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承担一些责任,这样孩子就不会再为自己找借口了。

专家给父母的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觉或不自觉的为自己找借口的行为。不可否认,孩子找借口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如果父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与生理习惯j适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腐朽为神奇,将孩子找借口的习惯彻底消灭,就一定会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抱怨就是推卸责任

每当犯错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喜欢把错误归于他们所不能改变的事物,抱怨自身以外的东西,而从来不想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某些孩子的通病。孩子都爱抱怨,任何挫折和失败都能够成为他们抱怨别人的机会,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实际上,抱怨就是对自己责任的推卸,父母应该及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远离抱怨。

在日本,流行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停止抱怨,积极承担责任:

许多年之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可出乎女孩意料的是,上司竟然安排她洗厕所。不要说是女孩子,就是能吃苦的男孩也不一定能接受这个工作,何况她一向喜爱清洁,也从来没有干过粗活、脏活。所以,每次洗马桶对她来说都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而上司却要求她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为此她没少受训斥。

渐渐地,女孩泄气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光洁如新的要求实在难以达到,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想干脆换一份工作算了。这时,单位里一位前辈及时出现在她面前。这个人不仅帮她摆脱了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他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只是亲自做了个样子给她看。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女孩惊讶地看着这位前辈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他告诉女孩,只有马桶中的水可以达到能够喝下去的程度,才算是把它洗的“光洁如新”,而这点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富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于是,女孩子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质量,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这个女孩就是日本首位女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刷厕所的女孩子没有再去抱怨上司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履行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也是促成女孩子成功的动力。这个女孩是一个拒绝抱怨,积极承担自己责任的典型。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是生活,孩子将来都要独自面对,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真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抱怨的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产生怀疑、乏味等消极情绪。所以,抱怨别人实质上是在跟自己作对。列斯科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对,就没有办法搭救他。”所以,父母应该清楚,远离抱怨,敢于承担责任才是一个成功者应具备的素质。

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抱怨的对象,许多父母也常常喜欢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对的,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心,更使他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不会去理会孩子不负责任的抱怨,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责任。

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抱怨行为是对自我责任的推卸,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孩子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身为父母,要对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遇事只是去抱怨、发泄不满,那么很可能在错过太阳之后,又要错过了星辰。相反,只要放平心态,从自身找原因,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才会使孩子改掉怨天尤人的习惯,才能使孩子有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从而永远保持健康进取的心。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停止抱怨,勇于承担责任,儿童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倾听孩子的抱怨

不管孩子抱怨什么,父母刚开始都不要“一棍子打死”,倾听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倾听有时比父母在口头上100次敷衍式的夸奖都来得有意义。然后,父母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种抱怨是不是有道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也参与到抱怨的行列中去。

2.教会孩子多问“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

教育孩子不要想着为什么失败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老是让孩子有自怜自艾的情绪。面对挫折和失败,要鼓励孩子多从“怎么办”人手——即如何着手扭转自己的困境。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抱怨别人之上。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都不应该让孩子习惯于抱怨别人,而要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3.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实行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平时抱怨不停、牢骚不断,那么孩子也会逃避责任。所以说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停止无谓的抱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向孩子传达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并在一些小事上给予积极的引导。

4.和孩子一起讨论协商

和孩子讨论一下“你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的情况你才满意”,“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包容”、“理解”等道理。

5.从小事做起

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对责任这些空洞的字眼缺乏感性的了解,只有通过一些小事的启发,才能深刻理解责任的意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家务、参加社区服务、参与慈善募款等活动,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专家给父母的话

网球场上有这样的一句名言:“风吹歪了你的球,同时也吹歪了别人的球。”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全公平的。除了停止抱怨,接受这些不公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从自身寻找原因,停止抱怨,承担责任。

面对过错,敢作敢当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去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对其不闻不问?担心孩子会因此学坏。严加处罚?又怕伤害孩子。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某种意义上,错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它将伴随人的一生。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父母要教育孩子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

勇敢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孩子不断进步、健康成长的性格基础。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具有面对过错敢作敢当的优良性格。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担负责任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不断前进,实现美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