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参议员施洛塞及巴恩斯、卢·F·佩恩等人都曾是极力反对他的人,但罗斯福后来都把他们当做朋友,并委以合适的职位。罗斯福就任助理海军部长职务期间,与作战助理布雷德利·菲斯克将军时有磨擦,而在美军里,上下级关系是非常森严的,可是每次磨擦后,罗斯福总是首先用手和善地拍一拍自己的下级,让他冷静点,请他消气,然后再重新、详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罗斯福辞去助理海军部长职务时,布雷德利·菲斯克将军召集了两千名工作人员为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只漂亮的杯子,代表着他们的友谊和敬意。
宽容和理解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具备的素质,案例中提到的罗斯福对人的宽容品质,实质也是体现着他对人对事的态度,说到底是领导者如何管人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之道,常常是无法言传的,管人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也会存在惊心动魄的较量,而在较量当中只有掌握了高超的管人技巧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也会赢得属下的钦佩。
艾森豪威尔管人语录
来自一个最幼稚士兵的建议,长官也要认真倾听;来自上级的指令即使是一位将军也不许有一点的违抗,否则,你就要接受惩罚。
——〔美〕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
189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丹尼赤,1969年3月28日逝于华盛顿。
二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军事领导人,1953~1961年任美国总统。1943年,他率领盟军进攻西西里岛并于年底攻占意大利全境。1943年12月,他被任命为美国、英国和自由法国盟军的最高司令。1944年升任五星上将,1950年底,他担任欧洲新成立的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司令官。在他担任总统期间,给美国带来了繁荣和和平,是一位很有政绩的总统。
二战期间,自从艾森豪威尔直接指挥盟军地面部队后,丘吉尔就意识到,这一指挥权的变化将对蒙哥马利的自尊心是一个重大打击,为了安抚他,丘吉尔宣布将蒙哥马利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蒙哥马利的军衔比艾森豪威尔高(五星对四星),从而更加助长了这位将军的傲气,使他与艾森豪威尔更别扭了。尽管艾森豪威尔对这位刺头将军表现出宽容、仁慈,但蒙哥马利依然桀傲不驯,他越来越指责艾森豪威尔在军事上的无能。面对蒙哥马利的压力,艾森豪威尔仍然我行我素,按自己的处世哲学办事。当艾森豪威尔为盟军计划进行一个较大战役“市场花园”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其中23位将军及空军元帅无一例外地出席,而作为重要人物的蒙哥马利却缺席了。他的霸道作风发展到了顶风,而且在后来的战役中,他竟然对总司令的命令置若罔闻,致使“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对此,艾森豪威尔决定反击了。他提出,“如果你作为伟大盟国之一在这个战区中的一位高级司令官,你的想法和指示竟然危及作战的胜利,则我们有责任把这个问题向高一级当局提出,以使采取他们可能选择的任何行动,即使是重大的行动。”这位狂妄自大的将军十分清楚,如果艾森豪威尔将这事向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那就有他无我或有我无他,而艾森豪威尔将胜利。蒙哥马利赶紧回电,“我已向你表明了我的观点,而你已做出了答复。我和我们全体将百分之百重视,按你的要求去做,而且我们也将毫无疑问地去完成它。”然而,到了1944年的秋天,阴雨连绵,阳光稀少,部队进展缓慢,蒙哥马利又与美军将军布雷德利发生不快,使艾森豪威尔很苦恼。但使他得以宽慰的是,美参议院批准他为新设立的五星上将,与麦克阿瑟、马歇尔、蒙哥马利同级。
当艾森豪威尔重新制定一场向德军的攻击战役时,他认为在突出地区的德军各师缺编,战斗力受严重削弱,供应线不畅,他想迅速地、狠狠地打击他们,蒙哥马利则犹豫不决,而且还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要求自己全权指挥地面作战。艾森豪威尔认为蒙哥马利缺乏军事行动的时间意识,双方又引起了一场不愉快的争论。艾森豪威尔要向这位元帅摊牌了,他说:“我很难过我们之间产生这样一条不可逾越的信念方面的鸿沟,以致我们将不得不把我们的分歧提到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去。”艾森豪威尔承认随之而来的混乱和争吵,肯定将损害对共同事业的良好愿望和献身精神,这种愿望和献身精神使盟军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军队。但是如果蒙哥马利要坚持,他就没有别的办法。盟国远征军司令部,对蒙哥马利的反感是很大的,普遍的情绪是蒙哥马利必须离职。蒙哥马利却不以为然,他狂妄地说:“让我离职,哪一个能代替我?”德·基恩甘回答说:“听说已经安排好了,他们要亚历山大接替你。”蒙哥马利的脸色顿时发白,他已经忘却了这是位能力和威信都高于他的将军,“弗雷迪,我该怎么办?”德·基恩甘拿出一份已经拟好的电稿,让蒙哥马利签字,他说:“签字吧,当前惟一的办法是,你向艾森豪威尔承认错误,并要求撤回或撕毁你要求单独指挥地面部队的那封信。”这位傲气十足的元帅只好都照办了。
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是一位功勋显赫的人物,二战中,他率领英军第八军团,在北非彻底打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举扭转北非战场上盟军的不利局面。他在盟军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将军在执行上级的总体战略计划时,也不允许有任何的有悖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上级的尊严和上级决策的强制性。也就说,执行上级指示时属下不管是尊卑贵贱都应无条件服从,才能保证上级作出的正确决策得以贯彻执行。
乔治·巴顿管人语录
指挥官们要记清楚,在指挥职责范围内,发布命令所得到执行的动机只占5%左右,而指挥官的亲临和检查效果,要占部下执行动机的95%。
——〔美〕乔治·巴顿
乔治·巴顿:
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州圣加布里埃尔,1945年12月21日逝于德国海德堡。
二战期间巴顿是美国军事领导人,中将,曾先后率领美国第七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取得赫赫战绩。尽管他言语粗俗,态度强硬,但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并成为一名传奇人物。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能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别人,使别人成为追随者,跟他一起干,同时鼓舞员工朝着工作的预定目标迈进,给他们追求成功的力量。
管理者应一直走在员工前面,优秀的管理者善于用自己提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且也乐意别人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他。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能不断学习、成长、发展的人,是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技巧、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受别人敬仰的人。
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可依赖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管理者。但仅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还不能成为管理者。你还必须表现你的勤劳、俭朴、奋斗、任劳任怨和卓越的进取意识。正因为你有着这些方面的优势,你才有可能在这个崇尚竞争和拼搏奋斗的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仍想沿着向上的方向继续进取,而不是保业守成,那么你仍需坚定地把守着自己的这些优点,防止它们被金钱、被安逸舒适的享乐生活、被追求攀比平衡的心态所埋没掉。也就是说,在你事业正飞黄腾达时,保持“布衣风范”。
身先士卒是管理者成功管理的另一要素。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理者就是要起到这个火车头的作用。
二战当中,正当巴顿将军带领他的部队,不断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在******战场上却传来了第二军遭到隆美尔沉重打击的消息。因第二军军长弗雷登道尔指挥不利、管理不当,致使在与隆美尔军团交锋当中伤亡3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军中士气大减,而这里面的原因,不是数量方面的,也不是装备方面的,而是士兵状态方面的原因,战场上他们看不到自己长官的影子,他们对胜利没有信心,有的士兵甚至在炮声中得了精神分裂症。由于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艾森豪威尔也清楚这一点,于是果断任命巴顿接管了第二军的领导权。就在非常惨烈的库伊夫山战斗中,德军的炮弹纷纷落在巴顿的身前身后,被炸断的树枝不断地掉到他的头上,有许多警卫人员都相继倒下牺牲,但是巴顿仍然不顾危险,始终未离开过他的士兵们,从而使士气大振,直至取得了库伊夫山战役的最后胜利,一举扭转了败局。
管理者处在众人瞩目的位置,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示范引导者,你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引起下属的模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如果骁勇善战,员工就会不计安危冲锋陷阵;管理者如果处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员工就会不计私利甘于奉献。
管理者认真工作,员工自然会跟着认真工作;管理者偷懒,员工也会同样偷懒。他们会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总而言之,管理者就是员工的表率,员工则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本身的素质很差,却一味地挑剔下属的缺点,那么在别人看来我们就会显得很可笑。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滑稽的场面:家长下班回家,吃饭时喝上一杯酒,然后就躺在那里欣赏电视节目,自己悠闲自在,却要求同他一起看电视的孩子去学习或早点睡觉。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动弹是很正常的,因为父亲的行为等于在说让他随便玩吧,尤其是经不住诱惑的事是更易效仿的。做家长的如果下班之后,都是在读书或查阅资料,孩子也会自然变得与以前不同。
不管是对自己的儿女,还是对手下的员工,都是一个道理。希望手下的员工做到的,自己得首先做出个样来,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更甚于多余的说教。在不声不响的努力工作过程中,员工自然会被感化,这是最佳的管理方法。所以,请你仔细检点自己的全部言行,不要表现出你不希望在你的员工身上看到的那些言行。
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前面唱唱口号就可以了,真心实干永远比口号更重要,而且这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像案例中叙述的一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何时候,领导者都不要忘了自己是火车头。
亨利·基辛格管人语录
迁就一个人就等于你向这个人在行骗的同时又在阻止他的成功,经常这样,在上帝那里,你会被扣掉分数的。
——〔美〕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人后裔。
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1974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任国务卿。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年至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中协会两主席之一。
1973年基辛格获诺贝尔******。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
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一个演员的戏很蹩脚,我们会说“他很努力”;一个画家的作品很拙劣,我们会说“他孜孜不倦”;一个诗人的诗歌写得差,我们会说“他是个不错的诗人”;一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很不像话,我们会说“他已经尽力了”。
同样,如果一个下属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也会轻易地相信他的一大堆理由。每个人都有分内该做的工作领域和责任,该是谁负责的,就必须由其承担。当你弄清了下属拖延的原因,就该尽快处理,从而避免对下属过分的纵容。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以他能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把计划书做到最好而闻名。当一位助理呈递一份计划书给他的数天之后,该助理问他对其计划的意见。基辛格和善地问道:“这是不是你所能作的最佳计划?”
“嗯……”助理犹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进的话,一定会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计划退还给他。
努力了两周之后,助理又呈上了改良后的计划。几天后,基辛格请该助理到他办公室去。“这的确是你所能建议的最好计划了吗?”助理后退了一步,呐呐地说:“也许还有一两点可以再改进一下……也许需要再多说明一下……”
助理随后走出了办公室,肋下挟着那份计划书,下定决心要研拟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须承认是“完美的”计划。
这位助理日夜工作三周,甚至有时候就睡在办公室里,终于完稿了!他很得意地,跨开大步走入基辛格的办公室,将该计划呈交给前国务卿。
当他听到那熟悉的问题——“这的确是你能做到的最完美的计划了吗”时,他激奋地说:“是的,前国务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说,“这样的话,我有必要好好地读一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