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震防范与自救
16583100000018

第18章 历史上的重大地震(1)

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

公元1303年9月17日,晋南广大城乡忽然大风骤起,声如巨雷,山地动,山崩滑坡,地裂渠陷,村堡移徙,这就是历史上记载较为详细的山西洪洞、赵城附近的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6.3°,东经111.7°;极震区烈度达11度;死亡47.58万人。这是迄今为止在全国特大灾难性地震中,死亡人数仅次于陕西华县地震的占第二位的地震。破坏区北到太原、忻定,南达运城及河南、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破坏面积沿汾河流域分布,南北长500千米,东西宽250千米。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有51个府州县的志书记载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

这次地震的破坏和伤亡极为惨重。霍县、赵城、洪洞一带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18千米范围内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官署民舍、庙宇塔楼无一幸免。赵城县郇堡发生大规模地滑,地滑范围从东北的郇堡桥、韩家庄至西南的营田、北郇堡一线,地滑体长约1600米,宽1400米,滑体上的村落随滑体迁徙好几千米,滑动体摧毁了许多村堡、水渠、道路。地滑体附近及其以南的马头村一带还同时发生泥石流和河岸坍陷。灾难席卷了赵城以北的霍县、灵石、介休、孝义、平遥、汾阳、祁县、徐沟和南部的临汾、浮山、襄汾、曲沃等地,官民房舍均荡然无存,地裂城陷到处可见。在其外围,北至忻县、定襄,南到河南沁阳,东至长治、左权,西到大宁、陕西朝邑,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整个震区几无完屋,即便是墙厚地基好、柱粗梁多、抗震性能好的寺观、庙宇、官署、儒学等大型古建筑亦被毁1400多座。

由于灾情惨重,元成宗铁穆耳发钞96500锭,遣使赈济,免差税,开放山场河泊,听民采捕,以渡灾年。大震后余震数年不止,加之连续3年天旱无收,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这次地震灾情如此严重,除因地震震级很大之外,地震发生在晚8时左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此时人们多在室内,房屋倒塌必然形成巨灾;而且极震区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基软弱的太原、临汾两个盆地内,地基失效加重了建筑物的震害,该区域建筑质量(特别是土墙房和土窑洞)也很差,极不抗震,加上震前无感,人们毫无警觉和提防,震后各家都失去自救能力,当时又无救灾力量赶赴现场,遇难者难以得救,因而形成了严重的灾害。

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

1556年1月23日0时左右(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北纬34.5°,东经109.7°发生8级地震。据史书记载,此次地震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故称为华县地震。有姓名记载的死亡人数达83万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千米。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千米。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地震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他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忽又见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入水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

1739年宁夏平罗地震

1739年1月3日晚8时左右,在平罗、银川一带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银川平原内城镇村庄房倒屋塌,压死5万多人。尤以平罗及以南20千米的新渠,以北25千米的宝丰等县受灾最重,城垣房舍尽行倒毁,平地或突起为丘地,或下陷为沼泽,遍地裂缝宽数米。银川城破坏亦十分惨重。

这次地震不仅破坏严重,破坏范围和有感范围广,而且火灾、水灾和地表沉陷、液化等次生灾害大大加重了灾情。地震时值隆冬,当地军民都以火炉烤火取暖,房屋倒塌,火焰蔓延,烧毁衣物、家具、粮食、军械等。由于地震时大多数人都被压死压伤,无人救火,而且各城镇多处同时起火,火势越烧越猛,许多地方大火燃烧了5昼夜方熄。银川总兵官署的印信都被火焚化,官民兵马多被烧死。由于火灾焚毁衣物粮食和地震未倒的房屋,使灾民无衣无食无住处,因冻饿而再死伤一批。

地基液化不仅使地面大面积沉陷积水成沼,还使地下水产生很高的水压沿地裂缝喷涌而出,并夹带大量泥沙塞渠毁田,致使从黄河沿岸至贺兰山麓均成一片冰海、沙海。特别是宝丰、新渠及各营堡、黄河沿岸,地裂缝宽数米,大水涌出,河水泛涨,一并涌进城乡,遂成一片汪洋,水深1~2米多,地震时未倒的房屋大多被水淹没毁坏,地震时未被压死的人畜大多被水淹冻而亡。

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官署、庙宇、兵民房屋倒塌无存,重要的历史典籍毁于一旦,灾害涉及甘、陕、鲁、晋、冀等省47州县,最远到河北容城,约900千米。由于这次地震,新建才十几年的宝丰、新渠二县被朝廷裁汰,属地大部归平罗县管辖,朝廷拨银7万两用于重建平罗县城。

1902年新疆阿图什地震

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阿图什发生8.2级地震,史称喀什噶尔地震。清朝裴景福在《河海昆仑录》卷4中有此次地震的记载。

大震造成阿图什、乌恰等18个县的房屋倒塌3万多间,死伤1万多人,损失牲畜600多头;极震区内的土搁梁房全部倒塌;阿湖出现宽2米的地震破裂带;托格拉克卡拉亚尔几条沟崩塌数百至数千立方米,堵塞河谷,形成4~5级跌水,最高落差为5米。阿图什山错动,崩塌极甚;新泉如腰粗,喷水冒砂高达7~8米,甚为壮观,震后形成水泉,至今冒水不止;大震前,气候、动物异常,地光、地声等也有前兆。大震后,余震不断,延续了10年之久。

地震波及范围甚广,东起乌鲁木齐,西到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南抵和田以南,北达伊犁及俄罗斯的伏龙芝一带;共倒塌房屋3万多间,死伤1万多人,损失牲口600多头。

由于此次地震应力应变能的释放较为彻底,极震区内数十年内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崩塌的面积达到几十万平方米;滑坡体上分布着宽大的密密麻麻的裂缝,其中长40米,宽2米,深1~2米的裂缝占全部裂缝的25%;西罗湾湖滩地最大陷穴的直径达10米,深2.5~3米;高台县由于人口少、居住并不稠密,因而造成的损失并不太严重,全区倒房11675间,死270人,伤300人。

就在这次大地震中,昌马下窖石窟的大多数洞窟也被损毁,只有4座洞窟幸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昌马石窟的4座洞窟。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1906年4月18日晨5时13分,一次8.3级地震猛烈袭击了美国旧金山及周围地区。地震的肇因是美国西海岸“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活动。这场大地震仅仅持续了75秒钟,之后的旧金山几乎一片瓦砾。

这场地震来势凶猛,短暂的时间内,高级住宅像积木一样倒塌下来。旧金山海湾沿岸那些建在沙质土地上的木屋,在地震中全部变成废墟;位于奈恩斯和布兰努街上的楼房也大多被震塌。

而那些年久失修的公寓,木料腐朽,在地震中连挣扎一下都不可能,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堆碎砖烂瓦,里面的人多数被当场压死。位于多尔街沿街的房屋虽未全部倒塌,但也都欲坠,面目全非。在商业区里,大多数房屋被地震摧毁,瓦砾堆高达四五米。在瓦砾堆中,偶尔露出僵硬的马腿和变了形的死人头颅。伯利海岸更呈现出一片浩劫后的狼藉,停泊在码头上的许多大汽艇竟搁浅在塌屋的废墟中。

旧金山市政厅大厦曾令旧金山人引以为傲,是旧金山人花了20年的时间、耗费600万美元建成的。大厦的钢铁圆屋顶由许多高耸的铸铁和石头圆柱支撑。

8.3级的强地震将这座大厦扳倒在街上,圆柱子倒塌时压死了几个路上的行人;大厦塔尖天花板和墙壁的碎块四处乱飞,散落到附近各处。

当时市内有50多处突然起火。勇敢的消防队员冒着两边房屋倒塌的危险,迅速赶到各处现场,扭开水龙头准备扑灭火焰,却没有一滴水流淌出来。人们这才注意到,埋在地下的粗大的地下自来水管全都断裂了。地下情况和地面一样,也乱成了一团糟。

绝望的消防员们束手无策,眼看火势越烧越猛,只好利用街面空隙,拼命阻挡烈火,企图把大火局限在少数街区内,不让它向外蔓延。可是市内火头太多,消防队员太少,顾此失彼无法如愿以偿。大火终于失去了控制,火焰跳跃过狭窄的街面,迅速舐着了对面的街区,延烧到别的地方。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吞没了约10平方千米的市区。消防队员这才下了决心,咬紧牙关使用火药在火区周围炸出一道宽阔的隔火地带,这才终于控制了火势,使旧金山没有像17年后的东京一样,完全被烈火焚毁一空。

在地震和火灾中,旧金山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共有500多条街被毁,2800多栋楼房着火,其中一半是居民住宅。公布的死亡人数约为3000人,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其中70%由保险公司赔偿给投保人。由于损失巨大,许多保险公司无力赔偿,被迫破产。

地震过后,鼠疫为灾难中的旧金山又蒙上一层阴影。地震切断了水源,一杯水的价钱曾达到50美分。当时在旧金山人中流传一句名言:“尽快吃喝玩乐吧,因为我们明天就可能不得不搬迁去奥克兰。”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写下了着名的《旧金山毁灭了!》一文。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位于太平洋西北部边缘的日本国关东平原南部的相模湾海海底,突然发生里氏8.3级海洋型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导致东京都、横滨、横须贺三大城市完全毁灭,14.3万人丧生。

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接缝东侧边缘,有一条宽达数十千米,深达万米的相模湾海沟。地震板块学认为,太平洋板块正是通过此海沟对欧亚板块实施局部斜向俯冲向下沿线插入的;时而碰撞,时而挤压,致使此间海底和“太欧板块”边缘一带的地壳变动剧烈,地震非常频繁。地震学家将此震域划定为“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世界上76%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一活动带上;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刚好处在这一地理位置,所以日本又被称为“地震王国”。

1923年8月30~31日,猛烈的台风在关东平原连续肆虐了两天两夜。9月1日,天气突变,微风徐来,蓝天白云,晴空如洗。上午11时左右,东京都上空突然出现奇形怪状的浓云,并伴有狂风暴雨;约40分钟后,风向突转南。11时58分,“太欧板块”猛烈错动,随即斜向俯冲碰撞,相模湾海沟当即下陷399.3米。刹那间,附近地面上下跳动(P地震波)十分厉害,有如大蚯蚓爬行,一伸一缩,秒速高达6千米。距震中只有100千米的东京都、横滨、横须贺等市的房屋楼宇和建筑物,就在一阵阵奔雷般的“轰隆”声中纷纷坍塌。

由于地震时正处于正午,楼房一塌,火灾四起;加之当时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所以易形成连串燃烧,很难控制。在东京都,震后半小时就发生火灾212处。最惨烈的是,计有4万多灾民蜂拥逃聚到东京军事制服厂那一块约有10万平方米的独立空旷地上;下午16时左右,风向突变,无数火星像骤雨般袭来,引燃了刚抢救出来的物资和灾民的衣裤;人海立即变成火海,当场烧死、窒息3.8万人,只有2000人侥幸逃生。

从废墟中逃出来的数万灾民,被两岸的熊熊大火逼上了横跨隅田川的5座大桥;人多桥窄,无数的难民被迫跳入河中,有的当即被淹死,有的挣扎到岸边,又被强大的热浪烤死。数天后,桥头、桥上、岸边、水面上到处都是被烧得乌漆墨黑的焦尸。有篇纪实报道曾这样描述道:熊熊的大火又物化出无数强劲的上旋气流,并演变成转速极高的龙卷风;计有120条烟龙卷、火龙卷在市区疯狂肆虐;龙卷到处,无一不是扫荡殆尽。无论你是死死地抱住下沉物体,还是机警地趴下来紧贴着地面,都是一样统统被气旋吹得像足球一样疯滚,甚至数百人也被冲卷上几百米高空;有的侥幸躲过火龙卷、烟龙卷,最终却逃不出缺氧(因烈火耗尽空气中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在横滨,海岸浪高达9米以上,不少建筑物被卷走。在相模湾北部海底,因断层错动造成隆起和陷落高差达300~400米。铁路交通枢纽也被彻底摧毁,208处大火将整个横滨变成了火葬场;20个车站,8列火车,数十节车厢和5.8万幢房屋先后被烧毁。据震后统计,关东大地震毁灭了57.5万幢房屋(火烧44万多幢),死亡14.3万人,是日本国有史以来最大、损失最惨重的大地震。

震后不久,日本天皇将每年的9月1日诏定为“全国防灾日”。这是20世纪地震史上“三大毁灭性地震”事件之一,同时又是最大地震火灾,经济财富损失(总价值折合今300亿美元)最惨重的灾难性大地震。

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位于北纬32.0°,东经103.7°的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北部发生7.5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人数达2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