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16693000000019

第19章 呼吸系统疾病(2)

(2)避免接触过敏原:对已明确过敏原者,要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3)过敏原脱敏疗法:一般多用于6—7岁以上患儿。

(4)调节免疫药物:如胸腺肽、卡曼舒糖浆、死卡介苗、哮喘菌苗、转移因子、核酪等。

(5)自我管理教育:将防治知识教给家属及患儿,调动他们的抗病积极性。

(6)其他:如色甘酸钠干粉吸人,长期使用可预防哮喘发作。

九、治疗

1.注意休息

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因子及有关刺激物。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室内装修及家具尽可能简单,容易清洗,通风良好,有一定曰照时间。

3.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舒喘灵、喘乐宁):每揿100g,每次1—2揿,每日3—4次。0.5%舒喘灵水溶液,每次0.01—0.03ml/kg,最大量lml,用2—3ml生理盐水稀释雾化吸入,重症患儿可每4—6小时1次。口服剂<5岁者0.5—lmg/次,每日3—4次,5—14岁每次2mg,每日3—4次。

(2)博利康尼(特布他林片剂):每片2.5mg,1—2岁每次1/4—1/3片,每日3次;3—5岁,每次1/3—2/3片,每日3次;6—14岁每次2/3—1片,每日3次。

(3)其他:匕激动剂如美喘清(丙卡特罗)、氨哮素(克仑特罗)等。

4.茶碱类

氨茶碱口服每次4—5mg/kg,每6—8小时1次。严重时静脉给药,首剂为5mg/kg加人10%葡萄糖溶液30ml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6小时后按0.6—0.9mg/(kg*h)持续滴入,3小时量于3小时内滴完。有条件时应做血药浓度监测。

5.酮替芬

每片lmg,<3岁每次0.5mg,每日2次;>3岁每次lmg,每日1—2次。

6.皮质激素

一般多用于中度及重度患儿,目前除持续状态用静脉或口服激素外,常用剂型为气道吸人剂。

(1)丙酸倍氯松:均为吸人剂,有气雾剂信可松、必可酮,干粉剂必酮碟。此吸人剂即可在发作时使用,也可在缓解期使用,以预防发作。

(2)丁地去炎松:为气雾剂

(3)泼尼松:用于重度哮喘,一般服3—5天。情况缓解后应该用吸入剂。

(4)静脉制剂:重症不能口服或持续状态时用。常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一般为短期应用。

7.哮喘持续状态治疗

除供氧、保证液体人量、纠正酸中毒外,应迅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可静脉给予皮质激素、氨茶碱。激动剂吸人困难者应静脉给药,如舒喘灵(沙丁胺醇),若无药可试给异丙肾上腺素,经稀释后以初速0.1g/(kg—min),然后每15—20分钟加倍,直到6g/(kg—min),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一般不超过2天,但应严密监护。当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全身衰竭、呼吸衰竭虽经治疗仍逐渐加重时,可考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第五节)肺炎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故加强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肺炎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按病理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等;按病因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等;按病程分为急性(1个月以内)、迁延性(13个月)及慢性(3个月以上)。

本节重点讨论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以冬春季节多见;南方则以夏秋季节为多。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易患本病。

一、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球菌最常见,其他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由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真菌所致肺炎日渐增多。部分患儿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称之为混合性感染。

二、发病机理

病原体侵犯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由于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管腔变窄,导致通气障碍;因肺泡壁充血水肿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而致气体交换障碍,较重者则氧进人肺泡及氧自肺泡弥散至血液过程发生困难,动脉血氧分压(Pa0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0降低而致低氧血症。为代偿缺氧,患儿呼吸加深,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因而出现鼻翼翕动和三凹征,当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达50g/L以上时可出现发绀。重症患儿由于严重缺氧体内需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加之高热、进食少,常可引起代谢应酸中毒;如呼吸阻塞明显或有大片肺实变者二氧化碳潴留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重症肺炎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由于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动脉压增高而加重右心负担。病原体毒素侵及心肌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重症者可致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循环障碍、休克、DIC;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使脑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由于病原体毒素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而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低氧血症和病原体的作用还可使胃肠功能紊乱。由于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消化道出血,重者引起中毒性肠麻痹。

三、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较急,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数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热型不一,多为不规则热或体温不升。咳嗽较频,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痰多。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出现之后,患儿呼吸浅快,每分钟达40—80次,重者有鼻翼翕动,吸气三凹征,唇周、指趾端发绀。婴幼儿易有食欲缺乏、恶心、吐搏等胃肠道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或呼吸音粗糖,以后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肺底部及脊柱旁为多,当病灶融合扩大时则出现肺实变体征。

重症肺炎除上述症状外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1.循环系统

轻者心率增快,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其诊断要点为:(1)心率突然增快达160—180次/min以上,不能以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来解释。(2)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增快,超过60次/min,不能以肺炎和其他合并症来解释。(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经吸氧及镇静剂治疗不能缓解。(4)肝脏短期内进行性增大。(5)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6)尿少或无尿,颜面及四肢出现轻度浮肿。

此外,重症肺炎尚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DIC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2.神经系统

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嗜睡。发病初期可发生高热惊厥。若惊厥伴有明显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或呼吸不规则等,则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或脑水肿。若惊厥伴脑膜刺激征则有并发脑膜炎的可能。

3.消化系统

患儿常有呕吐、腹泻、腹胀等。呕吐一般不重,常在咳后发生,重者可吐咖啡样物。腹泻多为消化不良便,重者可出现大便隐血阳性或柏油样便。腹胀一般较轻,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而有相应的症状。

四、并发症

以脓胸、脓气胸、心包炎及败血症为多见,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亦可引起化脓性并发症。若患儿体温持续不降,呼吸急促且伴有中毒症状,提示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应摄胸片及做其他相应检查明确诊断。

五、实验室检查

疑为细菌性肺炎,应早期做血、鼻咽腔分泌物、胸腔穿刺液培养。疑为病毒性肺炎可取鼻咽腔洗液做免疫突光检查、免疫酶标检测、病毒分离或双份血清抗体测定等,以明确病原。

外周血白细胞检查: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并有核左移,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六、X线检查

肺炎早期,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重,以后肺野中内带出现小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多见,有融合病灶时可出现较大片状影。有些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可见到细点网状影。局部代偿性肺气肿很常见,部分可有肺不张。

七、诊断

一般根据发热、咳嗽、气急、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等诊断不难。必要时借助x线检查助诊。应做进一步检查以尽早明确病原体,及时治疗。

—八、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较轻,一般不发热或仅低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

(2)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人史,突然出现呛咳等,结合胸部X线检查加以鉴别,必要时行支气管纤维窥镜检查术确诊。

(3)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和X线改变,有时与支气管肺炎相似,特别是粟粒型肺结核亦可有咳嗽、气促、发绀等,但肺部罗音不明显。有结核接触史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随访等可助鉴别。

九、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