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16780600000073

第73章 忆江南(1)

汾阳宫门外,坡势平缓处有一座绿树浓荫遮掩着的院落,虽然不很大,建造得却极为别致精巧,与汾阳宫相辅,成为这座离宫的装饰和点缀。这就是守护汾阳宫的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馆舍。

云定兴的出身并不十分显耀,他平生的黜陟荣辱,几乎都与他的女儿有关。开皇二十年,被文帝废黜的皇太子杨勇的宠妾云昭训,就是云定兴的女儿。不过并非嫡出,而是野合私生。杨勇为太子时,云定兴春风得意,进出东宫如自己家院,还时常拿一些奇巧精致的器玩送给杨勇,以博取赏识欢欣。不料风云突变,杨勇失宠而被文帝废黜,云定兴与东宫的频繁交往亦成为太子“学坏”的主要根由之一,因此被文帝下令羁押。所幸他未参与太子“叛逆”阴谋,经过一番严密查审之后,不久便被释放了。

云定兴跟宇文述私交甚密,杨广立为太子后,宇文述成为东宫左卫率,是杨广的膀臂心腹。云定兴与宇文述之间走动得更加亲密,当然也花费了不少金银钱财,换取了宇文述在杨广面前对他的美言。及至文帝驾崩仁寿宫,杨广继位大业,虽说将杨勇赐死,也使云昭训相随着气绝而去,但并非杨广本意,他不想追究云氏父女什么。宇文述又乘机向皇上进言,说云定兴心灵手巧,尤善营造,为国忠心耿耿。于是云定兴又得起用。大业六年,杨广二游扬州之前,为准备征讨高丽,进行了一次甲仗兵械巡查。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器械铠甲,龙颜大悦,宇文述趁机说:“全是云定兴之功。”杨广高兴,任云定兴为少府丞,二征高丽时又擢为屯卫将军。

这次皇上避暑汾阳宫,云定兴奉旨同行。皇上北出塞外,临行时命他领两千兵卒留守,分别驻扎汾阳宫内外和管涔山下护卫离宫,等御驾归来。

云定兴的馆舍里,他在跟庆儿一块逗两只松鼠玩。皇上临走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吩咐云定兴:“去捉只松鼠,送给一个叫庆儿的婢女。朕原想幸她的,后来觉得无味,算了。就让她侍候你这位留守离宫的屯卫将军吧。”

庆儿便成了皇上施于云定兴的恩惠。两只松鼠分别关在两个大木笼里。笼中铺了厚厚的松叶,还插着几根松枝,供松鼠攀援蹦跳,云定兴拥揽着庆儿,把一颗颗松子不时地投往两个木笼。

庆儿说:“将军,松鼠身子这么小,两只装在一个笼子里就行了,何必弄两个笼子分开它们。”

云定兴笑眯眯地说:“不行,这是一公一母。”

“那又怎么样?”庆儿痴笑着问。“怎么样?你说呢?昨夜里咱俩怎么样,它俩就会怎么样!”

“哎哟,将军!”庆儿低头扎向云定兴怀里,“那种事是不能说出口的,羞死人了!”

“只干不说,你想变成松鼠啊。”“可是将军却硬是把它俩分开,多狠心呀。”“哎,这你就不懂了。”云定兴轻轻拍着庆儿的肩膀说:“分开是为了便于驯服它们的野性,不是为了那事。再说现在也不是时候,它们到春天发情的时候才干那事,不让干还不行哩!”

庆儿抬眼看看云定兴,一根手指点了点他的腮,说:“看人家松鼠多好,只有春天才干,哪像将军似的,天天发情!”

“嗨!”云定兴被她挑逗起了精神,“还不是你个小妖精夜夜发情翻浪,勾引得本将军性起。你整天没饱没够的,反倒卖起乖来了。”说着,伸手向庆儿大腿根里抓了一把。

庆儿娇嗔地尖叫一声,从云定兴怀里挣出来,连声说:“不行了,不行了!将军,奴婢的裤子又黵了。我先去换下裤子再玩儿!”边说着,边向内室跑进去。

这分明又是挑逗,云定兴按捺不住,说:“等一下,本将军帮你一把!”也三两步窜进内室。

庆儿走得急了些,脚下一绊,身子前仆,正好趴在了床沿上。未及翻身,云定兴已来到跟前,从后面把庆儿的绸裤唰地退到了脚踝。庆儿高撅着屁股就要向床里面爬,被云定兴从腰间揽住拽了过来,即宽衣解带要行好事。

突然,院外大门处传来一声急促的叫喊:“将军,不好了!”接着是一阵慌乱的脚步急奔上房而来。

云定兴一惊,顺势将庆儿掀到床上,整理着衣裳快步走出内室。

跑进来的是一位驻扎山下的校尉,见了云定兴,他躬身抱拳,气喘吁吁地禀报:“皇上被突厥贼兵围困在雁门关,诏令四方守令招募兵马,火速驰援救驾!”

云定兴惊疑地问:“这是哪里传来的消息?”校尉掏出一张纸递过来,说:“将军请看,驿卒将皇上诏旨分发沿途郡县,刚刚送到山下。”那是一份抄印的皇上诏旨,云定兴逐句读完,知道不是虚传,而且雁门的情势已十分紧急,皇上有险了!他立即吩咐说:“传本将军令,留守汾阳宫的所有士卒迅速集结,随本将军赶赴雁门救驾!”“遵命!”校尉答应着,但没有动身,迟疑地问,“将军,突厥兵有几十万之众,我们只有两千人马。还有,咱们走了,这汾阳宫……”

云定兴说:“皇上诏令写得明白,要四方守令招募兵勇。我们一路上边走边招就是。再说,前往救援的绝不是我们这一军。至于汾阳宫么,”他顿了顿,果断地说,“顾不得那么多了。天下宫殿万千,皇上却只有一位,还是救驾要紧!”

云定兴率部赶到雁门的时候,他的兵马已从两千扩充到了两万。但是,当他从山林中遥望雁门城池的那一刻,才真切地感到,靠这点兵力救援解围确实差得太远。突厥兵营遍布荒野,其他援军还未见踪影,若孤军硬拼,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看来,要想救驾,只有计取。

两万多人悄悄在山林中安营扎寨,静静地等了三天,只听突厥人攻城的杀声远远传来,却不见有一兵一卒援军赶到,云定兴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无奈之中,云定兴独坐营帐,喝开了闷酒。

正喝着,忽有侍卫来报:“帐外有一位少年求见将军,说有解围之计献上。”

云定兴一愣,急忙说:“快请他进来!”这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精神抖擞,透着一股英俊勇武之气。进帐后即向云定兴施礼:“军丁李世民拜见将军!”

单看他的举止,云定兴就觉得气质不凡,就问:“你是本将军的士卒吗?”

李世民回答:“刚刚应招到将军麾下。”“哦,你多大了?”

“十六岁。”

云定兴疑惑地问:“这么小的年纪就应招入伍,是觉得打仗新奇,瞒着父母偷跑出来的吧?”

李世民平静地答道:“将军猜错了。家父李渊,被皇上命为抚慰大使,正率部在河东剿匪。李世民也有大志,学父亲为国效力!”

云定兴猛地从桌后站起来,奔到李世民面前,拉着他的手,又惊又喜地说:“原来是李渊的儿子!真是将门出虎子啊。来,跟你世伯同坐!”

一老一少在桌边坐下,云定兴要给李世民拿酒,被他谢绝了。云定兴又将李世民打量一番,说:“世侄为国应招作战,忠心可嘉。不过依你弱冠之年,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李世民说:“将军,甘罗十岁拜相,世民已十六岁,应当为国效力。用兵打仗,临阵杀贼,不尽在气力强弱,还要有智有谋。有了好谋略,即使气力不强,兵卒也能以一当十!”

这番话出自一个十六岁孩子之口,云定兴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娃娃刮目相看,他连连点头说:“好,说得好!不愧是李渊将军的儿子!世民,眼下要解雁门之围,却正是一个敌强我弱的形势。你是不是有什么好计策?”“好计策不敢当。世民只是有个主意,想说给将军听听。”

云定兴急切地说:“快讲!”“将军可曾想过,始毕可汗为什么敢率兵追击皇上,围攻雁门?那就是他以为,雁门地处边塞荒漠,距关西、关中以至中原极为遥远,朝廷的援兵不会很快赶到,因而突厥才如此猖狂。如果始毕可汗一旦发现大隋援军从背后包抄而来,他一定阵脚大乱,仓皇撤兵。”

云定兴哈哈大笑,说:“那是当然了。可眼下的局面是,咱们的救援大军迟迟未到呀!”

“可是,我们不是已经到了吗?”李世民微笑着说,语气十分轻松。“我们?我们只有两万人啊。”

“将军说得对,我们的人马的确是少了些,而且多是现在招募的士兵,没有经过战阵。不过,如果能让突厥兵将我们的两万兵马信为二十万呢?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嗯?这却有些道理。你说,怎样才能让始毕可汗相信我们大军已到?”

李世民侃侃而谈:“将军,若把两万人马分为数十队,拉开二十里,白天各队摇动旌旗,看似绵延不绝。到夜晚钲鼓齐鸣,喧声四达。突厥兵不知虚实,就会望风遁逃。”

云定兴击掌称赞说:“真是英雄出少年。世民,比起你来,我愧为将军了!”遂命李世民留在将军营中,协助自己调度兵马。

始毕可汗久攻雁门不破,让他大伤脑筋。忽见身后旌旗漫卷,夜间又是钲鼓之声不绝于耳,不免心悸。派小队分头去探,那些士兵恐遭不测,根本未到近前,便返回来报:隋朝大队援兵到了!恰在这时候,义成公主又派人送来急报:北方的几个部族乘虚而入,侵袭突厥,可汗大营告急!当然,这也是义成公主接到杨广的密信后,想出的一个解围之策。

始毕可汗果然慌了手脚。雁门久攻不克,身后又来了大队援军,已有了夹击之势,若再让那几个刁蛮部族从北面断了退路,那就不堪设想了。权衡再三,最后当机立断:撤!

这天深夜,突厥兵静悄悄从雁门城下撤走,急急忙忙夺路北上,赶回自己的塞外老巢去了。

雁门关险些成了鬼门关,如今危急已经解除,城门洞开,云定兴率部将进城拜见皇上。

经历了生死危难的杨广,见到云定兴入城晋见,有恍如隔世之感,悲喜交集,不禁又潸然泪下。

云定兴率部下跪地叩头,说:“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杨广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朕日盼夜想,今天与众卿相见,真的如在梦中啊!”

忽然,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陛下,有李世民在,保陛下不再流泪!”这话显然有些莽撞了,而杨广盯着这位口出狂言的少年,却是一脸的欣喜与得意。他问云定兴:“这个孩子是谁呀?”“回奏陛下,他叫李世民,是慰抚大使李渊的儿子。此次解雁门之围,臣将就是用了李世民的计策!”“了不起,了不起呀!”杨广连连称赞,“不愧是李渊的儿子,英俊勇武,有智有谋。李世民,朕还是你的表叔呢!”

皇上的这句话,引得众臣开怀大笑。到这时,雁门危急的紧张气氛,才算真正得到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