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说服应灿和我一起去婚介所报名了,大概她也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认识的人太少了。我有这个想法也是受顾西颜的启发,她曾详细给我讲了婚介所的流程和见闻,听起来也挺有趣,何乐而不为呢。我妈尤其鼓励我去报名,她说既然有这个渠道,何必托人弄巧的,还欠着人情。
我俩去的这家婚介所位于市中心,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如同进入了图书馆的阅览室,几张大桌子上有不少青年男女在翻阅资料——从中找出合适的约见对象,室内悄然无声,只是偶有咨询电话进来,打破这宁静。
接待我俩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给我们介绍了会员规则:入会费二百元,没有限期,每次可以填写若干约会对象,由婚介所负责寄出。如果对方有意见面,会按照你在约见单上留的电话来联系。听起来不错,我俩交了入会费和照片,办理了会员证,并马上开始查阅资料,约见中意的人。
我们像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一样,认真翻阅着会员材料。那些材料按照年龄段分类,制成卡片,每张卡片上有此人的照片、个人咨讯、求偶要求,看中后抄下代码填好表,交上去即可,大概一周就会有回音。
我本着广种薄收的态度,挑了七八个填好,应灿也写了几个,然后我俩就离开了那里。应灿兴致不高,笑道:“给咱们介绍情况时,我怎么觉得那个工作人员一直看着你,好像我根本不是来入会似的。”我倒没有观察到这点,就算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呢?
几天后,果然接到了第一个电话,一个年轻利落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他作了自我介绍,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填过这个人了。由于事出突然,我一时没有调整过来,再加上本来就口无遮拦,便脱口说出:“哟,我第一次去那里,还真没想到能接到电话,我填了七张单子呢!”对方也很热情地说:“哦,你放心吧,一般都会有回音的,你等着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回音,婚介所也会帮你询问原因的。那咱们周末再联系,约定见面时间吧。”我说好的。放下电话,我才觉得自己这样说很不合适,把自己底牌和盘托出,居然告诉人家约了七个人,太二百五了。不过听那人话音,似乎并未在意似的。
到了周末,他打来电话,客气地说:“这几天我家人为我介绍了一个女孩,我觉得挺好的……对不起啊!”我果然预料正确,于是显出并不在意,甚至有些高兴的样子说:“啊,没关系没关系。再见。”
尽管如此,还是见了几个人。
有一个人是在复兴门见面的,在附近快餐厅坐下之后,几乎无话可说,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我说:“这倒是我的本行——记者采访。”他眼睛很小,眯缝着,吭哧地笑着,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道:“是我嫂子帮我在那报的名……”
另一个人是石景山区的,胖胖的,坐在我对面给我讲述了他上一段恋爱失败史:“那女孩不懂事,不知道心疼人。我下班很累了,还要我去夜校接她……”他约我下次去历史博物馆参观,问我有兴趣吗?这个话题他在谈话中就提过,我当时礼貌性地回答好啊,没想到分手时他正式约我下次见面去历史博物馆。这时,我的感觉已经明朗了,我说,再说吧。他自嘲地笑了笑,摇摇头说没关系。
还有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是我们区某个大型工厂的车间主任。对于不到30岁的大学毕业生当上车间主任,我很是好奇。他说:“车间主任就跟学校里的小组长似的,什么都管,甚至计划生育都管。”我俩随意闲聊还算愉快,分手时他甚至问我需不需要他送我回家。我是独立惯了的人,曾被以前的领导夸为像女英雄一样“骑马挎枪走天下”,自然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用送”。他也就没送,以后也再无联系。我一直也不知道是因为拒绝了让他送使他误解,还是他原本就无意,不过是出于绅士习惯要送送我。虽然有点遗憾,也就这样了,萍水相逢本来就如此嘛。
还有一个山西小伙子,也是胖胖的,特地从十里堡到三里屯来见我。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十里堡在哪里,后来问清楚他来三里屯走了一个半小时,我才深感罪孽,其实他当时可以提出另外合适的见面地点,并不需要迁就我。我俩的约见半个小时结束,就在三里屯酒吧马路边的露天座位上。后来他还打来过几次电话,聊聊他的奋斗理念,他说小地方的人总是很保守,他为了克服自己这个缺点,曾在休假回家时,当过业余导游,寻求突破自己。我不知道不喜欢他哪里,也许正是他的拘谨、沉闷。我已经成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人了。
没有听到应灿那里有什么故事。倒是过了半年左右,有一次,她突然告诉我:“我已经去那退会了,我觉得挺没意思的。”其实觉得不好,不见就是了,何必非要退出,做出自己不需要这个渠道的姿态呢?
黄栌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我加入婚介所的事情。每逢我在非周末的日子休息在家的时候——我的工作不需要天天坐班,有一天松动时间,黄栌都会打来电话说:“你再去一趟吧,不然你在家待着也就浪费了一天,失去多少机会!万一有合适的呢?”
我已经由最初的新鲜变得疲沓和失去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