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相亲十年:奇葩我见多了
1678900000044

第44章 周晓萍再婚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个预言家,说什么都会实现,就在我跟周晓萍说过那句“说不定那个合适的人明天就出现”之后不久,她就经人介绍遇到了那个合适的人——杜天河。老杜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他不是知识分子,没上过大学,所有人生经验都来自社会大学,目前是一家私企的管理人员。

老杜也是离婚,无子女,两人在一起比较搭配:老杜看着像个粗人,晓萍出于职业习惯,无比细腻。晓萍还是一贯的遇事缺少主见,老杜已经在社会上百炼成钢,最爱给别人指南。所以这一回,晓萍结婚再不用征求我这个参谋的意见,打算直接把事办了。

尽管如此,晓萍还是打来电话诉说无端的烦恼:“你说,我结婚给不给单位的人喜糖啊?”我说:“你就往办公室放一把吧,反正都这个年龄结婚了,低调比较好。”“可是,放了我们这层楼的,别的层的人也知道了啊!”我说:“那就别放了,跟谁也不说。”“可是我们领导天天问我哪天领证啊?”那就单送她一盒糖吧。“可是还有主任呢,她也知道我要领证了。”“那就再给她一盒。”“可是院长还说,哪天结婚了,大家一起吃顿饭呢!”“那你就请他吃一顿。”“可是那就得一帮人了。肯定还得让老杜来,老杜才不会去呢!”……

两个人凑到一起靠的是缘分。我去周晓萍家玩,老杜的家正在装修,准备作为新房,就把许多家具运到她这儿暂时存放。这时,便能看到一种奇景,两种风格的家具摆在一起,真是泾渭分明。周晓萍的家具时尚,颜色明丽,样式轻巧又有点单薄;老杜的家具都是古董似的东西:老条案,挂屏,一米多高的大瓷瓶……要多厚重有多厚重。我问周晓萍:“你们这两种风格怎么统一啊?”周晓萍喜滋滋地说:“我们都规划好了哪屋放什么。”看来,我是杞人忧天了。

她不仅告诉我将来家具怎么摆放,而且给我拿出一个小本子,让我看老杜给她画的画。画的都是两个小人儿的生活,眉目不清,可一看就是一男一女。比如:“抢电脑”画的是,两个小人儿向电脑桌奔跑着,看得出来,平时二位一定为谁用电脑纠缠过。“老婆出差了”,小女人儿拉着行李箱向小男人儿挥手告别,小男人儿倚着门框,这是周晓萍出差的情景。“一家三口”,画的是想象中周晓萍怀孕的情景,鼓着大肚子,挎着小男人儿的胳膊。老杜对她说:“咱们一结婚就赶快要孩子,这样也并不比别人晚。”是啊,在周晓萍的朋友圈里,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的人还真有几个:有的是患风湿已经没法要孩子了,有的是老公年纪轻轻患了糖尿病,也生不了孩子。这群70年代初出生的中年人,人生走到这步,多少都有些无奈。60年代出生的老杜也对周晓萍发过这样的感慨:“如果咱们要是早些年遇见该多好啊,人生也没有这么多挫折。”在“观赏放花”这幅画中,汽车停在一边,小男人儿把手搭在了小女人儿肩上。周晓萍说:“这是他第一次把手搭在我肩上,值得纪念。”

他俩的婚结得也简单,不仅婚纱照和婚纱免了,就连结婚仪式、喜宴也只用一顿与双方家长的便宴代替。周晓萍再不用为一套婚纱费神,她那套婚纱连同那些家具,都扔在了旧家里,没有带出来。她和老杜只在领结婚证前,拍了张合影。

周晓萍看到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两个人都穿着红衣服去照合影,结果结婚证上的照片因为是红色背景,搞得两人像两块酱豆腐。讲给老杜听,老杜哈哈大笑,说:“咱们就这么去吧!”等照片出来,别人一看,不免说:“你俩这结婚照怎么都穿着黑衣服?”照片上,俩人都穿着黑毛衣傻乐,周晓萍的黑毛衣胸前有几条彩道,还不算纯黑。老杜则是黑色套头衣,穿着有点黑社会老大的感觉。老杜看着照片,满意地说:“挺好!有红背景就行了。”他又问周晓萍:“晓萍,你要是决定去拍婚纱照,今儿就可以!或者你看看婚纱去,租要是太脏的话,咱就买一套。”周晓萍也端详着照片,说:“都不用了。”看老杜有点失望,她只好加了一句:“以后再说吧。”

不过,虽然苦尽甘来,但婚后两个人的磨合也经历了痛苦的过程。结婚不久,周晓萍就开始变得哭哭啼啼,跟周围的好朋友说:“要是哪天我俩离婚了,你们可别惊讶啊。”

有一次,周晓萍给我打来电话,说下班后跟老杜打了一架,起因是他骂她。

原来两人约好六点半见面去给一个长辈送粽子。结果周晓萍迟到了半小时,急躁的老杜就开始站在马路边对她破口大骂,骂得很难听。周晓萍气急了,拿起冻粽子就朝他后背打去。他也气急了,把粽子夺过来踩了个稀巴烂,然后开车扬长而去,根本不管周晓萍拦在车前。

之后的一两天,周晓萍几次打来电话对我哭诉她对离婚的担忧。我想,婚姻毕竟需要磨合,动不动就上升到离婚的地步,没必要。

果然,这天中午,她又打来电话,说:“好了,没事了。”老杜自己回家了,先是一言不发,后来不知为什么又扑哧一笑,然后拿出他带给周晓萍的礼物。周晓萍开始反攻倒算,指出他这不好那不对。他不说话,就代表承认错误了。但他也说,你知道你拿冻粽子打我有多疼……

好了,我知道他们以后还会吵,但离婚是不至于的。彼此能找到这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