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推理
16812200000045

第45章 谋略力(13)

一副银牙签

一天,陈达与酒店老板赵富贵撕扯着来到县衙告状。陈达先起诉道:“小民陈达,以卖布为生。前天赵富贵到我处取走两匹细布,说好今日付钱,谁知今日我来收账,他竟矢口说不曾拿过我的布匹。小民的生意薄本小利,经不得讹骗,求老爷为小民做主。”

赵富贵反唇相驳,两人在黄知县前各执一词,互相斥责。

黄知县一拍桌子,喝住了他们。待问过两人详细情节后,掷下捕签,大声对陈达道:“大胆刁民,自己卖布亏了本,竟敢诬告他人,讹诈银两。你告赵富贵骗你布匹,契据何在?证人可有?分明视本公堂如儿戏,将刁民陈达押下,听候发落!”

说罢,黄知县走下公堂,来到赵富贵面前,和声地对赵富贵说:“赵老板受惊了,刁民陈达寨不安分,本县一瞧便知其非善良之辈,此番定重责不贷。”黄知县与赵富贵老板攀谈起来,言语间甚是投机。

这时,黄知县见赵富贵胸前露出一副银牙签,便道:“本官早有心打造一副牙签,终因无此物样,难以如愿,今借赵老板此牙签仿造一副,你看可以吗?”赵富贵忙说:“老爷见外了,请随意仿制打造。”

结果,黄知县就靠这一副银牙签,便破了此案。黄知县是怎样破案的呢?

黄知县让赵富贵稍候,然后拿着银牙签来到了后衙。让他一个衙役带上银牙签,扮作伙计模样,去赵富贵店中取布。衙役见到赵富贵妻子后,取出银牙签对她说:“赵老板将前两天进的那两匹布转卖他人了,现在赵老板有事不能亲自来,派我来代为取布,因为怕你生疑,故以银牙签为凭。”赵富贵的妻子仔细地查看了银牙签后。确认是丈夫的随身之物,便将陈述的布匹交给了差役。此刻,证据确凿。赵富贵只好认罪。

谁的旱烟管

李文德和柳吉生是居住在黄河岸边某县的邻居,一天,为了一根旱烟管争吵到县衙。柳吉生说:“这烟管是我花重金购买的,是我心爱之物。”

李文德说:“这烟管是我父亲留下的,我已经用了20多年了。”

县令李绍听完他们的陈述后,叫衙役将这烟管呈上来。烟管有一尺多长,杆是木质的,烟杆的上端刻有“癸未仲夏”4字,烟斗和烟嘴都是铜的,烟斗的磨损不大,烟斗和烟嘴上没有什么污秽,擦得很光亮。

看完后,他问李、柳二人:“这烟管值多少钱?为何吵闹不休?”

柳吉生说:“这烟管是我花5两纹银买的,虽不是很好看,却是我心爱之物。现今仍值5两银子。”

李文德说:“这烟管其本身不值3钱银两,但是我父亲留下的,已使用了20多年,烟杆用有毒的黄藤做成,用这管烟袋装烟可以克毒,所以,就算10两银子也不卖。昨天柳吉生来我家抽烟拿走了,今日我向他讨还,他却说是用5两银子买的。”

李知县听完他们的申述后,独自深思,心想:今年是庚成年,“癸未仲夏”至今也有20多年了。

他想到这儿,连忙拿起这烟管对堂下李、柳两人说:“这烟管确实不错,制作精细,取材黄藤。根据你们两人所述,都无证据,这叫我断给谁都不公平。现在本县就按你们二人所述的价格之和15两纹银买下。但你们都喜爱这烟管,今天本县就让你们在堂上各抽3袋烟,抽完后,你们各取一半银子回去。”

两人抽完烟后。李知县即断定柳吉生是强拿别人烟管的人。请问,这是什么道理昵?

李知县看着他们各抽完3袋烟后,便大声喝道:“大胆柳吉生,胆敢拿别人烟管。这烟管上刻有‘癸未仲夏’,癸未年至今年庚戌年已27年,烟斗上并无大的磨损。你抽3袋烟时,吹不出烟灰,连续在地上重打。照此抽法,这烟斗早无残存了。李文德抽烟吹不出烟灰,用头上之发簪挑出,可见他对烟斗之爱护。据此,烟斗之主必是李文德无疑。柳吉生,还不从实招来?”

柳吉生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一张借条

一天,“铁判官”柳清审理完一桩偷窃案刚要退堂,一个商人前来告状。

柳清仔细打量来人,见是个白面黑须、衣冠整齐的中年人,便问:“你有何事?”

“回禀大老爷,小人孙贵,在城南关开布店。去年,开木匠铺的邻居张乾因手头拮据,曾到本店借钱,说好半年还清。可我今天找他讨取,不想张乾拒不承认,望大老爷明断,替小人追回银两。”

“你借给他多少银两?”“300两银子。”“借据可带来?”

“在这儿。”孙贵从怀里掏出一纸呈上。柳清接过一看,见借据写得明明白白,而且还有两个中间人的签名。柳清抬头问:“中间人金平和龙六成可在?”

“我把他们请来了,现在门外。”

柳清唤过差人:“传证人和木匠铺的张乾到案。”不一会儿,三个人都被带到堂上。

柳清问:“张乾,你向孙贵借钱。可有此事?”张乾说:“绝无此事!”“这张借据上的签名可是你所写?”柳清朝他举起那张借据。

张乾道:“根本就无借贷之事。我哪会签名?”“来人,纸笔伺候,命你写上自己的姓名。”柳清说。张乾写好自己的名字呈上。柳清将借据拿起一对,两个签名分毫不差。柳清很诧异,心想:莫非借据是真的?他这么痛快写字签名,岂不等于在证实自己犯罪吗?

忽然,柳清心里一愣,想出了一个办法,立刻就破了案。

请问,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柳清吩咐差役将纸笔分给原告孙贵、证人金平和龙六成,说:“你们3人分开站好,张乾借钱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或是晚上,写在纸上,不得交头接耳!”

这一下,孙、金、龙愕然失色,拿着纸不知如何下笔。片刻之后。孙、金、龙沉不住气了,纷纷跪下磕头认罪。

原来,孙、金、龙三人嫉恨张乾买卖兴隆。于是合计坑害他。由金平仿照张乾的手笔,在一张假借据上署了名。不想“铁判官”智胜一筹,用计在公堂上揪住了狐狸的尾巴。

被托管的1500两白银

一天,县衙门来了一老一小两个人,老的告小的忘恩负义,小的告老的背信弃义。小的叫苏小良,老的名唤周进。

苏小良幼年丧亲,从小在周进家寄养长大。不久前,苏小良提出另立门户,自谋生计,并向周进索取当年父亲托其保管之银。而周进矢口否认有这件事,故互相争吵着来到县衙。

苏小良说:“县太爷,父亲死那年,我已有6岁,虽年幼但已懂事。我清楚地记得,先父临终之前,取出白银2500两交付给周伯父,并当面讲清,1000两作为我的养育之费,还有1500两托伯父代我保管,等我长大以后,给我自谋生计。我今年已有18岁了,理应自立,故而向伯父讨取,想不到周伯父竟一口否认,请老爷公断。”

周进马上说:“县太爷,我与他父亲情同手足,他父亲临终时只留下一间破屋和一个孤儿,为不负朋友之托,我卖掉破屋为他安葬,并历尽艰辛,将苏小良抚养成人。想不到今天他养育之恩不报,却反咬一口,请县太爷明察。”

苏小良说得头头是道,但无真凭实据;周进的话合情合理,但无旁证可依。这案怎么断?这时,旁边的师爷想了个办法,很快就搞清了事实,作出了正确判断。

师爷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县令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周进,我看你一脸奸相,一定是你见苏小良软弱可欺,想贪吞这笔钱财。看来你是不打不招,来呀,给我打!”

左右衙役一拥而上,把个周进老头吓得瑟瑟发抖,未打几下,已呻吟不已,跪在一边的苏小良见了大声叫起来:“大老爷,别打了,是我忘恩负义,空口无凭说他勒索钱财……”

县令一听,大发雷霆:“好呀,你,小子无事生非,戏弄本官!来呀,换打苏小良,给我重重地打!”

差役们按倒苏小良,棍棒齐下。此时,周进在一旁痛哭起来:“大老爷,别打了,都是我错,大老爷息怒。苏小良的父亲临终时确留有白银,我想苏小良当初年幼,又无凭据,存心贪吞这笔钱财。刚才我在挨打之时,苏小良自愿承担诬告之罪,我受良心谴责。他有情,我岂能无义,确实是我不对啊!”

两碗寿面

一天,一个白发老妇到襄阳县衙来告状。她一上堂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十分伤心。

老妇说,她的媳妇金氏忤逆不孝,平日里从来没有好好服侍过她。今天老妇过生日,金氏竟只给烧了碗青菜萝卜汤,而她自己却在房里吃鱼吃肉。婆婆一气之下,跑到县衙来,要县令替她做主。

县令马上派人将金氏带上堂来,惊堂木一拍,问道:“金氏,你为何忤逆不孝,不敬公婆。快快讲来!”

金氏竟同哑巴一样,只知道低头呜呜地哭,什么话也不肯说。

这一来,县令大人可就为难起来,看着婆媳俩都哭哭啼啼,他感到束手无策。

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平心静气地对婆婆说:“你媳妇不孝,实在不该。不过,本县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使百姓出了如此不孝之人,实在也要负教化不明的责任。今天本县摆下两碗寿面,一来为你祝寿庆贺,二来使你婆媳和好,可好?”婆婆连忙叩头谢恩。

县令让人在大堂上摆开一张长桌,搬来两把椅子,让婆媳两人面对面坐下,又亲自到后堂安排。

不一会儿,差役端上两碗热气腾腾的寿面,婆媳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实在弄不懂,再看看堂上的县官大爷,正笑眯眯地看着她们,于是她们只好端起碗吃了起来。

过不多久,县令就把案子断清了。请问,你知道他怎样断案的吗?

婆婆和媳妇吃完面后,都感到腹中一阵难受,竟当场把吃进去的东西通通吐了出来。两旁衙役走过去一看,只见婆婆吐出来的是些鱼肉面条,而媳妇吐出来的却只是些青菜萝卜。

原来,许老爷在两碗寿面里放进了呕吐药。当然,谁是谁非,一下就都非常清楚了。

受冤枉的木匠

有个财主生病死了,给三个儿子留下了一笔钱和县城里的一家钱庄。钱庄是赚大钱的地方,三兄弟都争着要当老板,最后决定,三兄弟轮流当老板。可是都去县城的话,那笔钱放在哪里呢?老三说:“村里的王木匠是老实人,就委托他保管吧。”两个哥哥都同意,可是又怕老三和王木匠勾结,私下里把钱拿走,就和王木匠写下了字据:“三兄弟必须同时在场,才能把钱交还。”

三兄弟一起经营钱庄,整天你防着我,我欺骗你,生意怎么做得好呢?没有多久钱庄就倒闭了,他们只好回家,打算把钱取出来分了。老三说:“现在去取钱,王木匠肯定要收保管费,我倒有个办法,明天早上赶集的时候,我们当着众人的面,给他行礼致谢,他就不好意思开口收费了,下午我们再一起去取钱。”两个哥哥都觉得是好主意。

这天晚上,老三去见王木匠,说:“我们三兄弟一起来取钱的话,人多眼杂不安全,所以明天早上赶集的时候,我们来向你鞠躬,这就暗示三兄弟一致同意,由我做代表来取钱。”王木匠不知道其中有鬼,就同意了。第二天早上,三兄弟恭恭敬敬给王木匠鞠躬行礼。中午,老三就拿到了钱,逃到外乡去了。下午,两个哥哥找不到老三,就来找王木匠,这才知道上当了,他们找不到老三,就向县官报案,诬告王木匠勾结老三骗钱,还拿出字据,要王木匠赔钱。王木匠好心却没有好报,大喊冤枉。

聪明的县官看了字据,竟然对王木匠说:“老三没有拿走钱,钱还在你那里!”

县官为什么说钱还在王木匠那里呢?

县官知道王木匠是冤枉的,故意这样说的。因为根据字据,要兄弟三人一起到场才能还钱,现在少了老三,两个哥哥就无法向王木匠要钱,而如果老三出现的话,县官就可以把他抓起来。

心理战术

有一天晚上,有个姓胡的商人,在外面做生意忙了一天,刚刚睡下,突然门被撞开了,一伙人冲了进来。他们都用黑布蒙着脸,只露出两只眼睛。他们把胡商人绑起来,嘴里塞了破袜子,扔在床上,然后乱哄哄地翻箱倒柜,看到值钱的东西就拿,有的还互相争抢起来。直到把胡家抢劫一空,才四处奔散逃走了。

当地的县官名叫柳庆,他接到报案以后,先询问了胡商人,再查看了现场,还走访了附近的邻居,最后得出结论:参与这起抢劫案的,不像是有组织的团伙,很可能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怎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罪犯主动来投案自首呢?

柳庆回到衙门,想出了一个主意。这天半夜里,一封匿名信张贴在县府的大门上,匿名信的标题是《致县官大人》,信上写着:“我知道抢劫者中间,已经有胆小鬼向县官大人告密,我也想前来自首,请求大人能从轻处理。”

第二天早上,县衙门外里三层外三层,人们争着来看匿名信,看过的,又把信上的内容你传我、我传他,很快就传遍了全城的大街小巷。当天下午,柳庆以县官的名义,在全城贴出告示,告示写着:“本官已收到匿名信,并已知道谁参加了抢劫,为给罪犯自首悔过的机会,特宽限三天,凡投案自首者可以从轻发落,逾期则一律捉拿归案,予以重判。”

告示贴出以后,两天还没有到,那些参与抢劫的罪犯们,都一个个来到县衙门,争着投案自首了。

柳庆想出了什么办法,让抢劫犯们主动投案自首呢?

柳庆用的是离间敌人的心理战术,他知道这伙盗贼是乌合之众,相互间没有什么信任感,就伪造了匿名信,罪犯们看了相互猜疑,以为别人已经自首并且告发了自己,只好主动来自首了。

公审大树

有一个商人,在外面做了好多年生意,赚了一大笔钱,放在身边不放心,就带着钱回到老家,当天晚上,他关紧了门窗,拿出钱对妻子说:“这是我几年来辛辛苦苦赚下的钱,现在儿子只有3岁,咱们先把钱藏着,等将来儿子大了,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