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1711200000074

第74章 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政策

一、国际形势的变化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说明以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为标志带动了整个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的大发展,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大事件。

1979年12月苏联侵略阿富汗事件,对中国对外关系也有一定影响,使中国的西北边疆又感受到新的威胁。过去对这一事件看得不很清楚,多是从时间上,从缓和时期的结束来考虑问题。现在则有了新的视角,这是苏联粗放经济和对外扩张发展的顶峰,也是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一次大暴露。直接后果是苏联在80年代的停滞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这一阶段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局势的特点基本一致,比较明显地表明了它的阶段性。

这一阶段国际形势有以下特点:

1.正式形成了三个世界的基本格局

经过60年代的大动荡、大分化的剧烈演变后,到70年代初,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各种力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相对稳定,终于形成了三个世界的基本格局。美苏是唯一一对世界性对抗力量,具有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对世界和平和政治局势影响最大。美苏对外互为对手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人民的利益威胁最大,因而被列为世界人民须与之霸权行径坚决斗争的第一世界。西欧、日本不具有对世界政治和和平的全面影响,也没有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它们也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压迫制约,到这一阶段它们实力增强后,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和美苏都有相当程度的矛盾,是不同于美苏又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一支力量,因而为第二世界。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的勾划是一种大致描述,一是从对世界政治与和平的态度,二是从各自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出的。三个世界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结果,把世界一划为三也是对当时世界力量对比的正确认识。这一认识有助于中国把握世界的主要矛盾,认清历史趋势,确定正确的外交方针。

2.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增强

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阶段中,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大大加强。从全球范围讲,基本完成了扫除殖民主义统治的任务,最后几个较大的殖民地获得独立,如莫桑比克、安哥拉、佛得角等国。其次,在经济上严重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基础。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广大产油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支持以色列的少数国家实行“禁运”,引起西方经济极大的混乱,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高剥削局面,改变了西方依靠大量廉价原料高速发展的时期,迫使资本主义各国普遍结束高速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或“滞胀”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实力有所增强。第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加大,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在东西方关系中出现所谓“缓和”现象

这实质上是美国影响下降、苏联进攻加强的反映。但由于西方各国不愿采用和苏联对抗的形式,所以一时间在东西方关系上,“缓和”成为一种时髦。但实际上,“缓和”并没有减少和减轻美苏两霸的激烈争夺,反而把它们之间的激烈对抗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一般认为,“缓和”对苏联较为有利,并且得分较多,而美国则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到苏军侵占阿富汗之后,“缓和”作为一个时期的特点就基本上不存在。在当时世界上,中国对“缓和”的批评最尖锐、最响亮。

4.美苏两霸的争夺构成对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因而世界人民斗争的最主要目标就是美苏两个霸权主义

美苏共同成为世界人民反对的主要对象,在这个时期是比较突出的。美国侵略印度支那,干涉中东国家内政,支持南非、以色列,苏联支持越南、印度搞地区霸权主义,干涉安哥拉、两个也门共和国等的内政,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挑起战争,在阿富汗甚至直接侵略一个发展中的主权国家,说明美苏对世界和平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二、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外交全面大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完成了和世界各主要国家、各方面建立外交关系的任务,标志着中国全面登上世界外交舞台,成为具有潜在世界性政治影响的外交大国。这阶段共有43个国家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有两个国家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其中亚洲8个国家,非洲17个,欧洲4个,升格2个(英、荷),美洲9个,大洋洲5个,是建国以来建交国增加最多的时期。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建交国家的重要性和代表性。1972年中国和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建立了完全外交关系,1975年和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外交关系,1979年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使和中国建交国增加到120个左右,完成了在外交上走向世界的任务,此外还和众多的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2.中国的外交路线仍是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仍是在毛泽东的外交路线下进行

对世界总形势的看法这一阶段没有大变化,强调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反对苏联借“缓和”为名对外扩张,对世界战争的危险看得比较严重,在对外交往和宣传口径上依然强调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并特别注重反对苏联的扩张行动,指出苏联是最危险的战争势力。

3.中国外交开始为国家四个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

自70年代中期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以后,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外交开始为经济建设做工作,注意到以政治关系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较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开始了最早的派科技人员留学出国工作。

4.中国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增加

70年代初美中接近而形成了美、中、苏大三角关系,中国是举足轻重的一翼。由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为他人所影响,因此成为谁也拉不动、谁也不敢忽视的力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危险的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