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是山东利津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年留清华大学任教,第二年秋天来到云南大学任教。李长之是个才子,他一天可写出一万五千字左右的长文,外加两篇随笔,其专著有获学术界高度评价的《中国文学史略稿》、《批判精神》等。年少气盛的李长之在来昆明不到半年的时间写了一篇短文《昆明杂记》,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被云南人驱逐出境。为什么如此有才华的人却落得如此的下场呢?原来,在这篇杂文中,昆明人根本找不到恭维、夸耀昆明人如何如何热情好客和云南民族文化如何如何丰富多彩的字眼,也找不到赞美昆明的气候如何如何好的文字,相反看到的统统是对昆明提出的指责和严厉批评,惹得云南人大为恼火,当时昆明大大小小的报社都发表文章对李长之群起而攻之,李长之自知呆不下去,只好卷了铺盖走人。
时隔数年,著有《西南联大·昆明记忆》的余斌先生在《西南联大在蒙自》中对李长之事件的看法是:“李长之尽管恃才傲物,话说得偏激一些,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倒也非凭空捏造,昆明人那时不知为什么竟有点儿反应过度”。
曾在“李长之事件”期间担任云南大学校长的楚光南先生后来也针对“李长之事件”说道:“来到云南的学者名流,对于云南的印象总是冠冕堂皇的一套恭维,如云南天时气候如何、人民性质如何、社会秩序如何之类,照他们说来云南真好得像天堂一样,但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云南固有得天独厚之处,但也有许多不足。真有自尊与自信者,就不应讳疾忌医,害怕批评,哪怕批评很严厉,有些过火”。
针对当时云南人喜欢恭维和赞美,不喜欢批评的现状,楚图南先生还在其论著中写道:“那只是反映了云南社会落后、幼稚、无知,才有着这种需要,需要表面的恭维,无论真心也好,假意也好,至少反映了云南还不能容纳真实的批评,无论是在极细微的地方。也就是云南还没有对人尊重和对学术宽容的雅量”。
对当时云南人爱听恭维,余斌先生也很有感触地说:“你爱夸耀云南是什么什么王国,人家就送你一顶又一顶‘王国’的金冠,你说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人家就说确实丰富多彩。但你能听懂此话背后的意思吗?这王国那王国,不就是些资源吗?所谓丰富多彩,不就是色彩斑斓下面的落后吗?”许多学者虽然已经透过恭维这一表面现象看到了恭维后面所暗藏的是侮辱和欺骗,但令人遗憾的是李长之已“被云南人驱逐出境”了,而且再也不会回头。
这件事虽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人提了个醒:一定要正确对待批评,如果提出批评的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便他们的批评有些过头,也不要对其怀恨在心。要学会宽容大度地去包容,然后去反思自己不对的地方。要容得下“李长之”式的人在自己的身边。
批评通常也意味着进步的机会。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你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就像是一面镜子,他们能随时反射出你的缺点,随时给予你必要的批评和指正,从而给你前进的动力,因此不要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朋友及同事的批评,虽然有时听起来有些尖刻和刺耳,甚至还让你下不了台,但是如果你坐下来冷静地想想,仔细地分析,一定会发现他们并没有说错。
所以,宽心面对批评吧,把它看作改进自己工作、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这样一来,你就化批评为动力,加倍鼓舞自己前进了。
冲出固有的思维去思考,宽心面对批评,对批评的人充满感激,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你将成为一匹驰骋于人生坦途的千里马,成长的路上必然有一番飞跃与进步。
面对怨恨 一笑置之
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些碰撞、摩擦、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有高远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我们应该学会原谅,试着多去原谅别人,宽容别人,我们才会更快乐地生活。
在夏威夷,一位在某企业公司做人事发展的咨询顾问人,在被记者问到工作中遭遇的哪一种问题最多时,他立即回答:“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记者问:“什么是解决冲突的最佳方法?”这位顾问斩钉截铁地回答:“原谅。”他向记者直言道,他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劝服人们放弃他们的怨恨,而原谅他人并接受原谅。这位顾问并不是基督徒,却清楚地知道原谅的力量。
人人都会有过错,人人也都需要被原谅。在美国田纳西州洛斯威,一位精神疗养院的监督说,百分之五十的病人如果相信他们已被原谅了,他们就都可以出院回家了。
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因为利益关系或其他矛盾而充满了过多得怨恨、愤慨、恶毒和破碎的心,这些遗留下来而未解决的问题,撕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使工作受滞,在这许多问题中,多么需要“彼此原谅”。
原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减少摩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个不能原谅他人的人,是无法与人发展深厚、持久的亲密关系的。无论你多聪明、多能干,若你不原谅别人,你终将会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你身旁的人们会带着迟疑怕受伤的态度不敢接近你,说到底,是你在自己周围筑起了孤独的堡垒。
在家庭生活中,一个不懂得原谅配偶的人,很可能会破坏婚姻中使两人更加亲近的潜力,特别是在沟通方面。若经常彼此宽恕对方,便能增进亲密关系,因为它疏通了沟通的管道。若有人爱你而不计较你的过错,甚至你做错了他也接纳你时,你就无法不以更深的爱去回报他。
其实,人际关系很少由一方毁约而破裂,通常是一连串不能原谅、和解的冲突爆发出来的积怨所造成的。而在婚姻生活中,没有从不抱怨的夫妇,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享受爱与和谐的夫妻,他们的秘诀就是原谅。耶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错。你们不饶恕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错。”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愿意抛弃曾经的怨恨,不去原谅别人,实际上就等于不原谅自己。怀有仇恨和报复的心理人,永远都无法轻松地生活。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别人。在你原谅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就释放了你自己。如果对这个世间的冷漠感到寒心,那就由自己去发出一点点光热吧,在温暖别人的时候自己同样也会感到快乐。你会感觉海阔天空,心旷神怡!真的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
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往日的恩怨,不以势压人,不落井下石,着眼将来,不计前嫌,会使人拥有更多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人成功立业的有力保障。
自嘲也是一种宽心技巧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所谓“自嘲”,其实就是拿自己的失误、不足甚至是生理缺陷“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人一笑。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够没有一点点缺陷?谁能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一丁点失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堪的场面,如果怨天尤人,不仅不能化解愁绪,减轻苦恼,反而容易惹人讨厌。而适时适度地自嘲可以协调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找到台阶,保住面子。
自嘲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尴尬的意外,你如果能沉着应对,以自嘲的方式解决,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自己解围的同时也让别人感觉轻松。
里根在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到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里根的讲话不断地被反美示威的群众打断。旁边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面对此景,显得很不自在,担心这样的场景会影响两国邦交。里根却笑着对他说:“这种事情在美国经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赶来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一句幽默的自嘲,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解除了特鲁多的尴尬,也显示出里根宽广的胸襟。
嘲弄他人是缺德的一种表现,而嘲弄自己则被世人视为崇高的美德。一位哲人说:“当你学会自嘲,而不是嘲笑别人的时候,你便成熟了。”自嘲能反映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聪明、大度、自信的人才愿意自嘲,富有智慧和情趣、足够勇敢和坦诚的人才能使自嘲发挥其效果。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林肯的长相十分丑陋,但他并不忌讳这一点,还常常幽默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大家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还会以现在这副尊容出现在大家眼前吗?”
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面前嘲讽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师?”林肯不慌不忙地说:“不错,先生,不过,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师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
林肯用调侃自己容貌的方式回击政坛对手的中伤,可谓气度豁达,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他的洒脱与自信。林肯的自嘲也让公众感觉到他是一个其貌不扬,但幽默风趣、才智卓绝的人,比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更加可信、可爱。这种自信超越了自卑,升华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自嘲是自信的一种表现。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它,因为它要你自己调侃自己的缺点,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敢于自嘲,也就是敢于正视自身的缺陷、不足和失败。自嘲的背后是一种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
自嘲是调节心理平衡的一剂良药。人受到委曲时,自我嘲解几句,用以调整心态,缓解不满的情绪,为自己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古人韩愈有一篇《送穷文》,是在他不被重用,投闲置散时写的。古代士子谓“穷”,指的是怀才不遇。韩愈说自己为什么“穷”呢,原来,是“智穷”(操守正、不欺诈)、“学穷”(寻根底、务天理)、“文穷”(不写平庸文章)、“命穷”(面目难看、心地善良)、“交穷”(真心实意)这五个穷鬼在捣乱。说到最后,这五鬼都是良好的品质。他这样写,不仅发泄排遣了自己的牢骚与不平,而且还把那些尖锐的政治问题、敏感的官场规则和沉重心理负担游戏化、诙谐化,使得古往今来的失意之士见之破涕为笑。
林语堂有云:“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在适当的场合恰到好处地自嘲一番,娱人娱己,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抗战胜利后,著名画家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临行前,好友设宴为他饯行,并特邀梅兰芳等人作陪。宴会伊始,众人请张大千坐首座。张大千却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陪末座。”
梅兰芳和众人都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道:“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梅先生唱戏是动口,我作画是动手,理应请梅先生首座。”满堂来宾为之大笑,并请二人并排坐上首座。张大千自嘲为小人,拿自己的身份逗趣,引朋友们一笑,既表现出张大千的豁达不羁,又制造了轻松和谐的交谈氛围。
自嘲具有干预生活和调整自我的功能。它不但能够减少人们的烦恼,还能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我,战胜自卑心态,应付周围的评价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心胸豁达的人,思维习惯中总有一种自嘲的倾向。这种倾向一般表现为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而久之,心理就变得脆弱。而拥有自嘲能力的人,往往能够主动察觉到自己的弱点,不加掩饰。一般情况下,要摆脱尴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自嘲却为豁达者另辟蹊径——因为缺点不惧攻击,也就无处可以攻击,自然不必回避别人的言辞攻击了。
当然,自嘲并不是自我辱骂,更不是故意出洋相。要把握好分寸,力求个性化、形象性。学会适当的自嘲,可以使自己说话变得有趣起来,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