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宽心的活法
1752400000011

第11章 淡泊名利才能无忧无虑(1)

欲望无休止 要适可而止

人的欲望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欲望就像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蛊惑着人们拼命向前。而有的人却是在走一条不归路,永远与自己的初衷相偏离,为了欲望而引火自焚,最终落个身败名裂。

大家一定都曾在电视上或亲眼见到过赌徒在赌场中的情景,赢的人固然开怀大笑,输的人亦是顿足捶胸,但是不管是输是赢,总之是没有谁愿意轻易地离开。因为赢的人想赢得更多,输的人想翻回本钱。最后赢的人会输个精光,输的也只会输得更惨。

秦朝宰相李斯可以说是声名赫赫、不可一世。直到后来,他成了阶下囚,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候,他对他的小儿子说:“我跟你还能够牵着咱们那条卷尾巴的黄狗,穿过上蔡县城的东门,到山上去追猎野兔吗?”这正是一个“持之盈之”者,对于平静恬淡的生活重新渴望的真实写照。然而,此时才想到返璞归真,为时晚矣!

一部《红楼梦》,写的就是一个金玉满堂的大家族,从有到无、由满至损的变化过程。

“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江山,天下财富皆归于他,如果按照老子的观点,他应当“功成名遂身退”了。然而,这位始皇帝却偏偏没有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欲,他在首都附近大兴土木,制造阿房宫,修造骊山墓,所耗民夫竞达70万人以上。据记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达700多米。殿门全都是用磁石砌成的,目的是防止来人带兵器行刺秦始皇。除此以外,秦始皇单在咸阳周围就建造宫殿270多座,在关外的行宫竟有400多座,关内有300多座。

修建这样庞大的工程当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估算,当时服兵役的人数远远超过200万,占当时壮年男子人数的三分之—以上。庞大的工程开支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饱,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悲惨局面。民不聊生,百姓们过着“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的痛苦生活。正是因为他的穷奢极欲导致他的万世皇帝梦仅维持了短短的十五年。

从古至今,人莫不爱财慕富、贪爱荣华,可是又有谁能够把金银珠宝永久地保存在自己手中呢?无论是权倾天下的王公贵族,抑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都没有能够做到。他们把自己与珠宝埋葬在一起,并设计了各种机关,以为可以永久享受。其结果却是珍宝被偷盗一空,甚至尸骨也被弃之荒野。钱财权势永远是流转的,它不会是某个人的私属品,没有谁能够长久独占。如果我们的品行道德能够与财富权势相得益彰的话,才算是拥有天大的财富。

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往往永远无法逾越。人在旅途,功名利禄只是一种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地创造财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能满足一个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只是人的心境问题。

欲望就像是无法扑灭的火,是无法堵住的水。欲望的放纵,可能燃起焚身大火,欲望的压抑,却往往造成精神痛苦。看重名誉的人,自己不希望态度骄傲,但骄傲的情绪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追求财利的人,自己不打算贪得无厌,但是贪婪的欲望终究难以克制。这些人如同采寻蜂蜜,虽然尝到了少许的甜头,但难逃被螫的结果。

名誉和财利是装饰人们表面仪容的,善良与邪恶才是人们的真正面目,只有品德高尚、才学出众的贤人才能心念与行为相一致。如果世上的人们总是沉溺于漂浮的名声和空虚财利之中,谈话办事虽然循规蹈矩,但未必出于自己的真实心态,或者是为出名、或者是谋财利,或者是作为饵料钓取捕猎自己想获取的东西。但那些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社会进步去流血,去奋斗,是人生不断进取的本能和对善良的企盼,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是正常且合理的欲望,不但无可非议,而且是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人对名誉和财利的种种欲念,其产生的根源相当久远,开始于人类和精灵的祖先时代,发生在天地刚刚开辟的年月,由此滋生出所有过失和差错的根苗,可以侵蚀一切善良的果实,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并对种种欲望有所限制。

人有追求是积极上进的表现,欲望更是人性天然的一部分,虽然人的客观需要也是有限度的,但欲望却可以无限膨胀,当它超越了生命个体的客观限度,发展到无边无际,也就违反了天然,恐怕只能落得迷惘和悲哀。

总之,人的欲望不能过于强烈,而应当有所节制。否则,任其泛滥就会铸成大错,就会使人沦为贪婪者,想拥有一切,想征服一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金钱也是浮云

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呢?人世间,总是交织着众多的名利是非,身陷其中的我们,整日为名利是非所累,为金钱得失所烦。殊不知,所谓的名利是非、金钱得失均不过是人生浮云,转眼即逝。

造物主在把那么多美德赋予人类的同时,也把名利、是非、金钱得失同时嵌入了人的身体。于是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与羁绊,成了悬崖与深渊,它们将许许多多的人挡在了幸福的大门之外。

从前有一个渔翁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道:“你想和我交谈吗?”

渔翁说:“我很想和你交谈,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

渔翁说:“你觉得人类最烦恼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他们为名利而活,又为名利而烦。”

“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牺牲金钱来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但却忘记了现在;于是,他们既不生活于现在之中,也不生活于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会死去,但是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未活过……”

上帝握住渔翁的手,他们沉默了片刻。

渔翁问道:“作为上帝,你有什么经验想要告诉现在的人?”

上帝笑着回答道:“金钱名利乃身外之物,要想活得轻松,就别将名利记心头。

他们应该知道,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不是拥有什么东西,而是拥有健康的心态。

“他们应该知道,与他人攀比是不好的。他们应该知道,富有的人并不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他们应该知道,要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创伤则要花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他们应该学会宽恕别人。他们应该知道,有些人在深深地爱着他们,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应该知道,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但却买不到幸福。他们应该知道,两个人看同一件事物,会看出不同的东西。他们应该知道,得到别人宽恕是不够的,他们也应当宽恕自己。他们应该知道,我始终存在。”

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疲累与无尽的挫折。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其实静心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赶,阳光也仍旧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对大多数人所汲汲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都看得非常轻淡,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佳话。

尽管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航海旅行中,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豪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令许多人诚心敬佩。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地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留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她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人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然。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居里夫人,那枚奖章是你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两位科学大师的非凡气度可以说是为那些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地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人世间的荣耀。

活出自我 莫要攀比

没有攀比,便没有烦恼。生活中,很多人的烦恼往往都是因为攀比而产生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使自己陷入自卑和烦恼。

健康的人很少关心自己的身体,即使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他也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而疾病患者却深深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穷人也常常觉得有钱了才叫幸福;而有钱人却认为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幸福;爱攀比的人总是下意识地忽略握在手中的幸福,而对遥不可及的虚幻则神往不已。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切恶行都围绕着虚荣心而行,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攀比很大程度上是由虚荣引起的。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很多人为了“面子”相互攀比,打肿脸充胖子,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在无谓的攀比中迷失了自我。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牛在草地上吃草,没留神踩死了几只小青蛙。

一只侥幸从牛蹄下逃生的小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告诉它,那些小青蛙被一个庞然大物踩死了。

“它很大?有这么大吗?”青蛙妈妈把身体鼓起来比画着问道。

小青蛙回答说:“噢!亲爱的妈妈,那只大野兽要比这个大得多。”

青蛙妈妈深深吸气,把身体鼓得更大些,问道:“它有这么大吗?”

“噢!妈妈,它还要大得多,即使你胀破了自己,也不会有它一半大。”小青蛙说。

青蛙妈妈不服气,把身体鼓了又鼓,大得像个圆球似的,“它有这么大……”这次,青蛙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便真的胀破了身体。

青蛙和牛本身就是两种个体差别很大的物种,牛的个子再小也要大过拼命将自己吹胀的青蛙。认不清自己的位置,胡乱攀比,只是自取灭亡。

一个人,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就很容易陷入彻底盲目。牛顿说他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既是自谦,也是自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地方,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自然界中,常青树通常无花,艳丽的花常常无果。人生没有永远的赢家,不要让攀比搅乱自己的心理平衡。有人说“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生活就会多一份快乐与满足,自己的心智也能获得更加健康而快速的成长。

有一年,在参加一个重要职位的竞选中,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应届毕业生。那个新分来的毕业生各个方面并不十分出众,之所以赢过女孩,得到那个职位,只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副县长。

这个理由让心高气傲的女孩难以服气。回到家里,女孩气呼呼地把事情说给做了一辈子农民的老父亲听。老父亲静静地听着女儿的抱怨,等她讲完了,才站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让女孩跟他下地去锄豆子。

老父亲在村西的岗地里种上了豆子,岗下是同村王叔家的花生田。由于岗下地比较肥,花生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父亲站在垄头的树荫下,指着岗下问:“那是什么?”

“花生地。”

“这是什么?”又一指岗上。

“豆子地。”女孩疑惑不解地看着父亲。

“哪个长得好?”

女孩看看岗上,又望望岗下,在心里比较了一下:“当然是花生长得好!”

父亲说:“无所谓长得好与坏!豆子就是豆子,花生就是花生,两样种子两样的苗,比不出好坏来!”

女孩仍有些不解,父亲又说:“咱家的豆子能长出花生来吗?”

“不能。”

“你王叔家的花生能结出豆子来吗?”

“那也不能。”

“是啊!就跟种地一样,人不能胡乱地和别人攀比。甭管人家的花生长得咋样,你只要种好你的豆子就行!”

这位老父亲是睿智的,他用生动朴实的例子告诉女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盲目地同别人攀比,只会让人失去自我和特色,到头来只能是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背景不同,人与人的差距在攀比之间更加明显。人都有攀比心理,通过攀比把比自己强的人作为榜样,向别人学习,自然也是件好事。如果攀比的结果是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并因此而怨恨、愁闷,甚至颓废、堕落,那就得不偿失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对待自我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待人处世时扬长避短,使自我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凡事量力而行,不强迫自己。

因此,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放一把客观公正的尺子,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了解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回自己。

清心寡欲 远离贪婪

仙人掌因为生命力极强常常成为别人赞美的对象,同样是花草,有的花草几日无人照料便会枯萎,可仙人掌却不是这样,即便无人照顾,它也能顽强地生存。有人说仙人掌生命力顽强,我倒觉得与其说是生命力顽强,倒不如说是所求不多。人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像仙人掌那样所求不多,何愁不能活得天高海阔大道坦然呢?可是现代人更多的还是不知满足,过分贪婪。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