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宽心的活法
1752400000024

第24章 心宽的人懂抉择知进退(2)

不可否认,忘却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和撕心裂肺的伤痛。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像潇潇夜雨一般滋润我们的心田,而与此同时,这种获得之后的失去又往往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惆怅和无奈,使我们为生命的无常而遗憾叹息。

但是无论怎样不舍,也不管如何难过。生活的车辙还是要继续向前行进的,我们总得给生命腾出一些空间来去接受新的东西。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经历,我们就要学会放弃,过去的就让他过去。

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和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去适应它。能够对过去回忆做适当的取舍,翻开新的篇章,不仅是一种理智,一种重生,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与人比较只会增加烦恼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处处爱和别人比较。其实,人生最大的缺憾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之花原有的纯净和馨香。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失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翻去,把土都掘遍了。可是却丝毫没有发现铁罐的踪影——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影无踪了。

我想,这个小故事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比较,因为没有谁是完美的。若只知因自己的优势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铁罐”的悲惨下场。而“陶罐”却因清楚自己的实力,从不轻易做那些无谓的比较,最终留下了不朽的身躯。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比较,因为没有谁是完美的。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不是退却,而是积极防御的转换。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老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做人与做事的大智慧,或者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哲学。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做人哲学的人却凤毛麟角。在名利和权位面前,人们常常忘乎所以,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巴不得你吃了我,我吞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当然,也有深谙此术并获得成功的人。

三国时的曹操很注重接班人的选择。长子曹丕虽为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文名满天下,很受曹操器重。于是曹操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

曹丕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慌,忙向贾诩讨教。贾诩说:“愿您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深以为然。

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又在高声朗诵自己做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曹操问他什么原因,曹丕便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

一言既出,满朝肃然,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相反,大家倒觉得曹植只晓得为自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有悖人子孝道,作为一国之君恐怕难以胜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道德和治国才能吧,结果太子还是原来的太子。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魏国皇帝的宝位。

其实刚开始时,曹丕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夺走的,他想拼死一争,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胜数极微,一时竟束手无策。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经贾诩的点化,脑瓜顿时开窍: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让对方一个人尽情去表演吧,公道自在人心!最后,这场兄弟夺嫡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

曹丕以不争而保住太子之位,而东汉的冯异则以不争而被封侯。

西汉末年,冯异全力辅佐刘秀打天下。一次,刘秀被河北王郎围困时,不少人背离他去,而冯异却更加恭维刘秀,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找来的豆粥、麦饭进献给饥困之中的刘秀。

河北之乱平定后,刘秀对部下论功行赏,众将纷纷邀功请赏,冯异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只字不提饥中进贡食物之事,也不报请杀敌军功。人们见他谦逊礼让,就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绰号。尔后,冯异又屡立赫赫战功,但凡议功论赏,他都退居廷外,不让刘秀为难。

公元26年,冯异打败赤眉军,歼敌八万,使对方主力丧失殆尽,刘秀驰传玺书,要论功行赏,“以答大勋”,冯异没有因此居功自傲,反而马不停蹄地进军关中,讨平陈仓、箕谷等地乱事。嫉妒他的人诬告他,刘秀不为所惑,反而将他提升为征西大将军,领北地太守,封阳夏侯,并在冯异班师回朝时,当着公卿大臣的面赐他以珠宝钱财,又讲述当年豆粥、麦饭之恩,令那些为与冯异争功而进谗言者羞愧得无地自容。

另有一民间故事也可做“不争者胜天下”的佐证。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家里有钱,风流成性,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管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以上三个故事都证明了同一道理——不争者胜天下,这一哲学也许更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

在我们这个物质还不太丰富的社会里,争名夺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有人为的圈套,也有自然的陷阱,它们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无数人都卷了进去。

对此,最聪明的做法是,迅速远离这些复杂的纷争,做好自己本应该做好的事情!因为在横渡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会首先登上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往往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往往又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们不如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要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不要斤斤计较,其实,有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

放弃匆忙 追求美好生活

生活中,人人都在为了追寻自己梦想的美好生活而匆匆赶路。但为什么有的人步履轻盈,而有的人却步履艰难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些人不懂得放弃这些这些所谓的匆忙。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舍弃的。但假如你一直都把他们装进行囊,带在身上,就会像背着一个很重的包袱爬山一样,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肯定没有时间和心情再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了。

有一个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快乐,于是,他背着一个大包千里迢迢地去寻找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师,希望能够得到大师的点化。

历经千山万水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大师的面前,十分困惑地向大师问道:“大师,我努力地去过我的生活,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可是我即使忙得汗流浃背、疲劳不堪,也还是找不到生活的快乐。”

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你能告诉我,装在你那个大背囊里的东西是什么吗?”

年轻人说:“是一些对于我来说相当重要的东西,里面包括我每一受伤后的眼泪,每一次跌倒之后的痛苦,每一次承受孤寂时的烦恼,每一次失败之后的落寞……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能够走到现在,走到您的面前来。”

大师听后,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带着年轻人来到了河边,然后乘坐着一艘木船过了河。上岸之后,大师对年轻人说:“现在你把这艘船也扛起来,继续赶你的路吧!”

“什么?让我扛着船赶路?这船这么重,我怎么扛得起来呢?”年轻人对于大师的说法感到十分不解。

“是的,你确实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我们要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是当我们过了河之后,就没必要再继续扛着它了。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而放在你行囊里的那些痛苦、弧独、寂寞、眼泪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确实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但假如我们总是念念不忘,这些东西就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包袱。它的沉重,会让你忘掉所有的快乐。所以,年轻人,请放下它们吧!生命承受不了太多的负重。”

年轻人听了大师的话后幡然醒悟了,原来只要学会放下,快乐就在你身边。于是,他听从大师的劝告,把背在背上的行囊取了下来,发现自己果然比之前走的快了,而且浑身也轻松愉悦了许多。

人生就是这样,背着包袱上路,你永远都不可能步履轻快。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不堪重负的心境中,他们无法放下过去对他们的影响,曾经的伤害让他们耿耿于怀,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在的幸福。正如无法放下那个根本没必要始终背在年轻人背上的背囊一样,他们始终无法做到对过去释怀。

然而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叶扁舟,如果负载太多,不但无法轻快地前行,而且还时常面临着翻船的危险。所以,对于生命中那些不必要的牵绊和过往,我们要做到该放弃的就坚决放弃,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如若不然,我们的生命就很难寻找到快乐的影子。

“安徽第一贪”肖作新在忏悔录中曾写到:“纵有钱财万贯,不过一日三餐;纵有广厦万间,也只能七尺床儿容身”,这种心态是足够豁达的,也是可以带来幸福的,但是可惜的是,他明白的太晚了。越早一点学会放下,我们所有的纠结与锥心就会早一日转换成一片宽广的海洋。

当然,放下并不等同于放弃,更不是要你四大皆空。而是一种豁达的心境,一种对生活和幸福的感悟,一种对外部事物进退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

林凯大学毕业后就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由于勤勉踏实、业绩出色,刚进公司3年,他就被提升到了市场部经理的位置上。为此,林凯感到春风得意,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幢憬着自己美好前景的时候,公司却出于战略调整的考虑,撤销了市场部,而林凯的经理一职也就随之不存在了,他在一夜之间再一次沦为了一个普通的业务员。这样的打击简直让林凯难以接受。为此他再也没有心情像以前那样干劲十足地去工作了,干什么事都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

一个周末,公司的总经理约见了林凯,并叫他一起陪同自己去爬山。他们费了好大的精力才爬到山顶,站在高高的顶峰上,总经理突然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林凯:“如果我要你现在到对面那座山顶上去,你怎样才能办到呢?”

林凯对经理突然提出的问题感到相当不解,但他还是认真地答道:“这两座山之间没有任何连接的通道和设备。我只能从这座山上下去,再爬到那座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