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无论其地位高低,都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顺风顺水。
生活中要多懂得感激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感恩的心》曾经红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恩之情。然而,我们每天穿梭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却没有人愿意主动放慢匆忙的脚步,留心看一下昨天街头偷偷绽放的花朵、慢慢变黄的树叶。坐在车窗边,投向路边的目光中透着冷漠和呆滞,掠过行人的脸,不带一丝的情感,滑过一切有生命力的绿色,目光中仍盛满了空洞,万物众生,一切都似乎是理所当然。不能说全部,但这的确是相当一部分人现今的生活状态。
著名作家林清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曾经在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在乡下的瓜棚看见几个绿色的瓜熟了,我怀着感恩之心看着这几个瓜,看呀!一切都是现成的。这世界从不隐瞒我们,它是那样的简单和纯粹!就是一个瓜,也是明明白白,感恩地来面对世界。”是不是只有作家才有足够的安静和感谢之心来观察这个世界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家,只不过我们在同样的日子中丧失了感谢的热情。有时,我们对感谢的定义过于宏大,宏大到足以让我们忽略身边的微小。
正处于叛逆期的她和母亲之间已经许久不曾心平气和地说话了,这一次更是惊天动地,她决定离家出走,并发誓再也不回来面对这个不可理喻的女人,再也不回这个让她感觉到束缚的家了。游荡在街头,一阵冷风吹过,她似乎在怀念家的温暖,往常这个时候应该吃饭了。而现在,她身无分文。站在拉面摊前刚欲转身离开,摊主叫住了她:“孩子,饿了吗?是不是想来碗拉面啊?”她不好意思地说身上没有钱,没想到摊主竟然还是给她盛了一碗热腾腾的拉面。她吃了几口,眼泪就滴到了碗里,摊主关切地问她:“姑娘,你怎么了?”她尴尬地擦了下眼泪说:“你都不认识我,却愿意给我煮面吃。可是我妈……”摊主意味深长地说:“我只不过让你免费吃了一碗面,你就这么感激我,你的妈妈为你煮了二十多年的面,你怎么一点也不感激她啊?”她一下子呆住了,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放下碗,她匆忙往家的方向跑去,到家附近时,她一下子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小巷口不安地等待。母亲看到她,神态立即轻松起来,“快点回来吃饭吧,菜都凉了,你这个丫头,天黑了也不知道回来。”女孩听到妈妈的“责备”,奔跑着上前抱住了妈妈,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我们不懂感谢,不会感谢,吝啬感谢,而是由于日常的司空见惯,使我们忘记了感谢,尤其是对于我们至亲只爱的人,更是忽略了这份感激。因为在我们心中,早已经将所得到的视为理所当然。就像那个女孩,会为陌生人的一碗面而留下感激的泪水,但对接受母亲二十多年每日的操劳却心安理得。
不只是女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都生活在这样的幸福中,被亲情、爱情和友情包围的幸福。看到这里,请暂停一下阅读,向你的家人、爱人或者朋友道一声“感谢”吧,在这感谢的瞬间,我相信,你和被你感谢的人,一定同时获得了这一刻的幸福。这一声“感谢”便如同洒向生活的甘霖,孕育出美好的幸福之花。如果你生性腼腆,那么至少向你的家人、爱人或者朋友投去感激的目光吧,他们从你的目光中,可以感知到你内心所想,同样可以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亲情是流淌在我们生命中永不衰竭的清泉,但感谢不仅存在于亲情中,对于陌生人的感谢,也会令我们的生活之花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色彩。
他是这个城市著名的外科医生,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似乎只有经他的治疗,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其中不乏各级领导。但他一直都很谦虚,对待每位患者都一样的亲切热情,即使偶尔被患者家属误解,他也笑笑了事,从不追究计较。新来的实习医生觉得这很奇怪,于是向其讨教其中的缘由,但是他并未从正面做出回答,而是为实习医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学生,家境贫困,但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困顿的生活,他不得不在求学期间就兼职各种推销工作。有一次,他推销得很不顺利,天色已经晚了,但他仍然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迈着疲惫的步伐,他在一所房子前面停下,希望可以讨一杯水。没想到,房间主人竟然给了他一杯热腾腾的果汁。“这果汁,不仅滋润了我的喉咙,温暖了我的身体,更鼓起了我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终于成为了一名令人尊敬的医生。故事里的我,就是当年那个贫困的学生。”医生说到这里,眼睛里已经闪烁着泪光。
而今,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工作中,他将每位患者都看做是当年给自己果汁喝的人,心存感激,真心地救护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体会到医生救死扶伤的快乐,更体会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从上面那些动人的故事中,我们应当领悟到:学会感谢,从来就不只是为了心理上的片刻宁静,而是发自内心永恒的报答。
万事皆缘 随遇而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确,人生总是充满了曲折坎坷变幻无常,即使已经确立了坚定的目标,做了最大的努力向目的地行进,也有可能遭遇未知的风暴,被生活推到预想之外的地方。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谁能够对未来有十足的把握。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在已有的条件中去发现意义和乐趣。佛语云:“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以平常心对待多变的世事,从容地面对生活,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人到寺庙里去,看见菩萨坐在上面,就问:“菩萨,您在想什么?”
菩萨说:“我什么也没有想。”
那人又问,“那您的眼神为什么让人猜不透?”
菩萨安详地笑着,说:“我的心明静得像水,可以清澈见底。我什么也没有想,也不受外界情况变化的影响。所谓的七情六欲,只是你们对事物的好恶或高兴或悲伤,而我除了吃的外,认为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了。把一个人比喻成佛,他一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如果他能随遇而安,当劳作时劳作,当休息时休息,能心情快乐,助人为善,那何愁不如彭祖活800岁呢?”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患得患失,容易被欲望牵引情绪,得之则喜,失之则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虽简单易懂,却难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佛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佛无欲无求,能够随遇而安,而人的欲望太多,难免患得患失。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缘动则心动,心动则缘起,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说。佛家讲求的“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也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
“随缘,莫攀缘”,不要强求不属于自己的缘分。“有缘即往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如果人能够放下对得失的执著,心能如佛一样明静清澈,做到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明白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
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能因人的欲望而违背天理,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也就是说,随遇而安要懂得顺其自然,随缘,随遇,随心而动,不能违背真理。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持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身边聚拢着一帮弟子。有一天,他吩咐弟子们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准备好工具匆匆走向南山,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却都停住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平日里能轻松趟过的小河水量暴涨,水流汹涌,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弟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却也无计可施,只好转头回去。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坦然相对。
老和尚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师父的嘱托还毫不沮丧。
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老和尚责问他,“出家之人怎能妄取无本之果。”
小和尚答道:“师命有所不从,皆因尘缘不清造化弄人,我得无本之果,使之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俗世玷污。虽初衷未果,然弃不期之期,得天意而顺其自然。”
老和尚畅然,明白小和尚已经参悟到事物的根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后来,老和尚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这个小和尚。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随遇而安,山上有柴就打柴烧饭,无路可走就后退一步,打不到柴,路边的苹果也是意外之喜。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和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
随遇而安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寻求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才能得到安详自在。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讲的随遇而安的“随”不是跟随的意思,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也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遇而安是一种胸怀,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自信和把握。懂得随遇而安的人,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总能在风云变幻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随遇而安,建立在对现实正确、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既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又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学会了随遇而安,你就会发现,无论天空中阳光灿烂,还是阴云密布,无论生活的道路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