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122

第122章 英国工业革命(2)

然而,18世纪70至80年代,棉纺织工业的动力主要是水力,纺织厂必须建在有水的地方。水力不但受到地区和季节的限制,还受到河流落差和流量的限制。这些局限严重地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工厂迫切要求发明一种适应性更广的发动机,这就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客观历史条件。

其实瓦特并不是第一个发明蒸汽机的人。在他以前很久,就有人开始了利用蒸气机的研究。早在1698年,英国人萨维利就发明了蒸汽抽水机,后来纽康门又在萨维利的基础上,于1705年制成了可以用于矿井的蒸汽抽水机。但这种机器效率很低,耗煤量很大。

1769年,瓦特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经过十多年的改进探索,1782年,他又制成了功效更高的复动式蒸汽机。蒸汽机很快获得运用,第一座蒸汽机纺纱厂于1784年建成。瓦特的蒸汽机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因为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使工厂可以设在原料、燃力、交通和市场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蒸汽机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了。

蒸汽机在其他部门也推广开来。1785年,蒸汽机开始用于棉纺厂,1791年开始用于织布厂,以后逐渐在毛麻纺工业、煤炭、冶金、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广泛采用。

钢铁工业技术的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各种机器和交通运输工具都离不开金属。18世纪纲铁工业最重大的突破是用焦炭取代木炭炼铁和炼钢新技术的发明。

18世纪中叶以前的英国炼铁业,主要依靠木炭为燃料,木炭消耗量很大,常把大片森林砍烧一空。炼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阻碍。铁的产量大幅下降。

1709年。达比发明了用煤炼成焦炭后炼铁的新技术,实现了以煤取代木炭作燃料的宿愿。1784年。在海军服役的工程师科特又进一步设计出了一种以煤为燃料的煤铁炉,能炼出大量质量较高的纯铁,精确地说,功效提高了15倍。科特的发明标志着炼铁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1785年在谢菲尔德建成了第一座近代化炼钢厂,熔炉比过去扩大了50倍,英国近代钢铁工业从此建立起来。由于这些技术变革,钢铁产量猛增,质量提高,成本下降,这为在机器制造、建筑等领域用钢铁取代木材和石料创造了条件。

用焦炭炼铁技术的推广、蒸汽机的发明和城市入口的增长等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量,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到19世纪初,蒸汽机广泛用于矿井。1815年,戴维发明了安全灯,减少了地下瓦斯爆炸的危险,使煤的开采量也成倍增加了。

随着工业发展而来的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技术变革首先是运河的开凿、河道的疏通、公路的改良、铁路的兴建,其次是运输工具的机械化。

运河首先是为适应笨重物品运输的需要而开凿的。如1759年凿的一条长11英里从里斯到曼彻斯特的运河,使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轰动了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水运的机械化相对较晚,虽然用蒸汽机推动木船的试验在18世纪下半叶就开始了,但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船运还是19世纪的事。从1788年赛明顿制造船用蒸汽机到1812年贝尔建造的“彗星号”汽船试航成功,前后经历了20多年。1819年,第一艘汽轮横渡大西洋成功,1840年,英国正式建立轮船航运公司。

公路改造的成就也是巨大的。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公路状况很糟,一到雨季,公路都变成了烂泥坑。工业革命时,硬路面建造适应了不同时间和天气的通行,大大缩短了公路运输时间。

交通运输中影响最大的是铁路的兴建。人们早就知道在运输中使用木轨,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用铁轨取代木轨。但那时走在铁轨上的是人力或牲畜牵引的小车。人们试图把蒸汽机用于铁路,1804年,发明高压蒸汽机的特利维西克发明了火车头,并牵引5节车厢行驶了10英里。1814年,史蒂芬逊又发明了一种更完善的机车。1825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铁路。史蒂芬逊的机车在铁路上以惊人的速度行驶——也许现代人看来这不算什么,但这确实是人类交通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从此,史蒂芬逊制造的机车被实际运用于铁路上,他本人便以蒸汽机车的发明闻名于世。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修建铁路的狂潮。到1850年,英国已建成铁路6000英里。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河退居次要地位。

交通运输业技术的变革降低了运费,加快了货运的周转速度,方便了劳动力的流动,在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还是各工业部门机械化的基础。随着机器运用的普及和机器水平的提高,18世纪出现了简单的工作母机,刨床、旋床、镗床等专业工具相继出现,工业产品的精密程度提高了。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产生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完成了从手工生产方式到机器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渡,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地增长。工业革命在一个世纪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年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大。

英国的工业,因首先发生工业革命而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场”的称号。工业革命加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凭借强大实力加紧殖民扩张,攫取殖民利益,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许多国家民族工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几乎破产。

农业生产力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业革命使农业吸收了大量技术成果,耕作工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村发展还是赶不上城市,工业人口增长使农产品供不应求。到19世纪,英国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工业革命还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英国工业中心从英格兰东南部转到了煤铁资源比较集中的西北部。新兴工业区大量出现,人口迅速增长。农村人口大批涌向了城市。

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后果,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工业革命简化了社会阶级关系,土地贵族、商业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靠拢,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农民作为阶级消失,和破产手工业者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一切阶级矛盾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在大机器生产制度下的无产阶级受压迫、受苦难的程度最深:严酷的工作条件,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的工作日,大量的女工和童工……他们为资本家创造大量的财富,却收入微薄,常处于失业、饥饿和贫困之中。但是,正是这最残酷的压榨成就了最彻底的革命精神、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无数无产阶级在苦难中得到集中和锻炼,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19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社会的变革。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英国资产阶级实力不断上升,最终掌握了国家主权。他们进行政治改革、教育改革,消除封建残余,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

科学文化也因工业革命而发展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植根于社会生产力这一肥沃土壤,不断有新的突破。

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力巨大飞跃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英国最终确立,封建生产方式走向消亡,社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带来了广大工业阶级的贫困、失业和周期性的危机,也造成了亚非拉各国遭侵略的深重灾难。

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头号强国,国际政治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加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欧洲、北美等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帮助各地的新兴资产阶级打击了封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