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到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开始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的分工,例如男子集体狩猎,妇女集体采集野生植物,老年人活动于居住地附近,青年人外出等等。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则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
血族群婚就是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乱婚进步。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为“血缘家庭”。恩格斯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姊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这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到晚期智人阶段,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从而导致氏族组织的形成。在这种族外群婚制下,本血族的兄弟姊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族外群婚比血族群婚又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较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
氏族组织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共同居住,集体劳动,平均消费,一个氏族就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的公社。由于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能辨认生母而不能确知生父,同时由于男子多半外出狩猎,妇女在居处周围从事采集,能够较多地参与和管理族内事务,因此这时的氏族无例外地都是母系氏族,氏族首领多为女性,妇女在氏族中占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时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妇女雕像,证明当时人对女性的崇拜,而男子的雕像则绝少发现。这一时期的某些遗址表明,已出现大型的氏族住地,反映了氏族成员的集体生活和平等地位。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人类也开始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在西欧、北非和南非等地,都发现过属于这一时期的洞穴壁画,其中的动物形象如野牛野马等都画得灵活生动。我国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中也有穿孔的狐、鹿的牙齿,刻了沟的骨管,钻孔的小砾石,小石珠和穿孔的海蚶壳等装饰品,表明当时人类已有艺术表现的技巧。
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后,人类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在有些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还经历一个中间阶段,叫做中石器时代,它的特点是弓箭的发明和石器形制细小,也称“细石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言,中石器时代大约处于一万五千年前到一万年前之间,而新石器时代则大约开始于一万年前,但这是以亚、非一些先进地区的发展为标志的,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时代先后上差别很大。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发展的特点,是磨制石器的出现。人类用钻、磨等新技术制作石器,可以大大提高工具的效率。石器钻孔以后能更牢固地和木柄结合,构成复合工具,例如石斧、石锄、带尖石的枪矛等。石器经过磨制可使边刃更为锋利,反复磨制还可以多次使用,特别是一些最坚硬的石料,只用打制法不能得到恰当的器形,磨制则能达到目的。因此新石器时代标志着生产工具发展的一个新水平。厚实坚硬的石斧,石锄是伐木开荒的主要工具,枪矛弓箭用于狩猎,捕鱼工具除鱼叉而外,还使用了鱼钩和鱼网。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也是这时期的一个突出的成就。陶器可以制成各种器皿,用以煮熟和储藏食物,并作其他生活用品,使人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性的变革是畜牧和农业的发明。人类在狩猎劳动的长期实践中,发现某些动物可以驯化,首先驯化的动物是狗,其次是山羊和猪。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较大规模的畜牧才出现。这时的牲畜除狗,羊以外,还增添了牛和猪。把大牲畜作为役畜,例如载重运输、拉车、拖犁等则更晚,要到原始社会解体阶段才开始出现。
发明农业的主要是妇女,因为采集多半由她们担任,在这过程中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便由采集发展为种植,逐步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农作物,有计划地播种和收获。人类一步步地走完这个过程,需要好几千年的时间。考古发现的最古的农业村落,属于约九千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1956年在巴勒斯坦约旦河畔的耶利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最近研究定为公元前7800年。在伊拉克北部也发现过时代相近的早期农业村落。这些早期村落中都发现过石斧、石镰、石臼和谷物的遗迹,说明当时人已进行“刀耕火种”的最初始的农业。在伊拉克的雅尔莫发现的后期农业村落,定为公元前七千——六千年左右,反映了当时比较发达的农业水平,石制农业工具更为众多和精巧,从谷物的遗迹中可以辨认出小麦和大麦的品种。这个村落遗址有二十多幢长方形的多房间的茅屋,说明住房建筑也有很大进步。与此同时或较后,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伊朗和我国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则较亚非先进地区发生得晚。在美洲大陆,印第安各族人民独立地创造了他们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亚非地区的古代农业民族培植了小麦、水稻、棉花等优良品种,印第安人则培植了玉蜀黍、马铃薯和甘薯。畜牧和农业的发明使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更主动、更有效地向自然作斗争,因而成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母系氏族公社在新石器时代达到了全面的繁荣。现今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代农业村落和居住遗址,都表明当时生活在母系氏族姐织中的原始人类在分布地区、人口数量上都大大超过旧石器时代。对氏族社会具体情况的了解,我们还可以引用民族学的材料。1877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经过数十年的亲身实践,对印第安人当时还保留着的氏族制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了《古代社会》一书。恩格斯进一步总结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以印第安人的氏族制度为代表,指出一个氏族在奉行集体劳动、平均消费的原则时,还通行下述主要习俗:
1.氏族推选一个酋长(平时的首脑)和一个首领(军事领袖),所有氏族成员都参加选举。
2.氏族可以任意撤换酋长和军事领袖。
3.氏族的任何成员都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
4.死者的财产必须留在氏族中,不能归外族。
5.同氏族人必须相互援助、保护,特别是在受到外族人伤害时,要帮助报仇。
6.氏族有一定的名称或一套名称,只有本族人才能使用这些名称。
7.氏族可以收养外人入族。
8.氏族有自己的信仰和宗教仪式。
9.氏族有共同的墓地。
10.氏族有议事会,它是氏族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在实行母系氏族制度的条件下,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几个奉行族外婚的姻亲氏族,组成一个部落。部落具有比较明显的领土范围和独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方言。它有一个首领和由各氏族长组成的部落议事会。最初的部落只包括很少几个氏族,后来生产力提高,人口增加,一个氏族又分成几个,原来那个老氏族便称为母氏族,派生的称为子氏族,母子氏族又组成为一个胞族,这样就形成了氏族——胞族——部落的组织系统。在较晚的时期,有时几个部落还组成部落联盟,但不很普遍。
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的时期,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新发展。农业的发明和实践,促进了人类对于季节、气候和历法的认识,计算方法也随之有所发展,这些都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最早萌芽。但是,由于生产力极其有限,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非常初步的,各种迷信崇拜仍然是当时精神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对女性的崇拜盛行,如把天、地看作哺育人类的女神。同时也崇拜氏族的祖先,这种崇拜民族学上称为“图腾崇拜”。氏族成员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现象如风,云、雷、电等,用它作为氏族的名称,奉之为神灵,这就是氏族的“图腾”。例如美洲印第安人的塞纳卡部落有八个氏族,都以动物为其图腾,如狼,熊、龟、鹿、鹰等等。我国《诗经》上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玄鸟(即燕子)就是商人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