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22日至4月1日,美、英、加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谈,通过一项称为“五角大楼文件”,决定“拟订一项北大西洋区域集体防务协定的计划”。1948年6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绝对优势通过了范登堡提出的议案,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了绿灯。议案规定:“在持续与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会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或其它集体协定”。7月2日,杜鲁门发表政策声明,指示国务院根据范登堡议案立即着手同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签订各国会谈。7月6日起,会谈开始。
英国代表指出,战后出现了美苏对峙的局面,西欧成了两大铁锤之间的铁砧。一旦东西方发生冲突,苏联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西欧。如果不能保证西欧安全,就不能制止西欧对苏的绥靖主义。西欧的意图很明显:把美国拖在欧洲,让它承担沉重的防务包袱,自己则腾出手来恢复经济。而美国却有另一番打算,它既想控制西欧,又不愿为此付出太高代价,于是提出了“自助和互援”相结合的原则。美国有意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的范围,但却不甘愿一般地承担保卫西欧的义务。它企图建立一个区域性防务组织,通过它同《布鲁塞尔条约》国家相联结。它还多次表明,美国将不会脱离这个安排而单方面援助《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中的有关国家。
9月9日,与会国通过了“华盛顿文件”。文件对即将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范围、缔约国承担的义务及其与欧洲其他组织的关系等,作了详尽的规定。文件借口苏联“威胁西欧地区的安全,使北美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美国和加拿大参加北大西洋安全体系、将会形成一种威慑力量。文件还对公约加入国作了初步规定。12月,美、加和《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各国再次集会华盛顿,讨论了条约文本。
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12国外长,在华盛顿的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1949年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宪法程序完成了批准手续。至此,“北约”正式生效。
北大西洋公约由序言和14条条款构成。其中,第三、四、五条最为重要。第三条规定集体武装防卫;第四条规定协商共同行动;第五条写道,“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可以“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解释这项条款时说,“假如内部反抗是由国外所煽动的话”,根据公约就可以采取行动。公约为美国控制西欧提供了依据。公约没有规定明确的限期。
北约组织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继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把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联合国以及北约组织说成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支柱”。
北约组织给苏联带来了威胁。1949年1月29日,苏联外交部针对美国国务院1月24日声明,发表了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声明,谴责北约是“美国和英国统治集团推行侵略政策的主要工具”。此后,苏联在各种场合抨击北约组织,并诉诸联合国大会。1955年5月,苏联与阿、匈、保、民德、波、罗、捷缔结了华沙条约,与北约抗衡。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抗,强化了美、苏“冷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