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227

第227章 人类进入太空(2)

民族主义分子见前景不妙,便再次作乱。1961年4月22日,夏尔、泽勒、萨朗和儒奥四名将军在阿尔及尔逮捕了法国政府代表莫兰和罗贝尔·比隆,夺取了政权,声明他们的意图是以武力维持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叛乱得到大约20000名法国外籍志愿军团的部队和25000名伞兵的支持。传说,他们将进军巴黎,夺取全国政权。戴高乐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呼吁法国人民起来保卫法国。后备役军人在巴黎被征召起来。治安防卫部队也开进了这个城市。除了一些极右翼团体外,各政党都提出支持政府的保证。4月25日夜,忠于政府的军队开进阿尔及尔,叛乱流产。此后民族主义分子转而进行秘密恐怖活动,多次图谋暗杀戴高乐。

1961年5月20日,法国政府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开始举行会谈。最后于1962年3月7日—18日,双方在埃维昂进行了长达11天的正式谈判,最后签订《埃维昂协定》。根据协定,阿尔及利亚将在7月1日举行公民投票,如果选民投赞成票,那就说明他们赞成阿独立并且根据《埃维昂协定》与法国进行合作。4月8日,法国举行关于是否同意《埃维昂协定》的公民授票,90%的人投票赞成。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公民投票,绝大多数选民投票赞成阿独立。至此,法国在阿132年的殖民统治和旷日持久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宣告结束。

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为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也消除了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和财政经济危机的一大根源,对于法国政局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对外政策方面,戴高乐推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他坚持发展法国的独立核力量,不参加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禁止核扩散条约。1960年2月试爆了原子弹,1965年发射了人造卫星。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体化军事机构。戴高乐强调欧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发起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力图同西德建立密切关系。1963年1月,法国和西德签订合作条约,规定两国的首脑和外长定期举行会议,协调彼此的政策。他拒绝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

戴高乐抗美独立外交的另一突出表现就是不顾美国压力,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政府公开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对于第三世界的其它国家也采取了积极合作的态度。1964年戴高乐两次访问拉丁美洲,走访11个国家,签订了许多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与此同时,戴高乐还十分注意法国的经济独立,他严格限制美国在法国关键工业部门的投资。大力发展本国尖端工业的政策。并竭力保护新法郎的币值,使法郎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此外,戴高乐还坚决反对战后支配国际上结算的金汇兑本体制,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

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和财政状况的改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戴高乐继续执行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的政策。戴高乐上台前制订的现代化和装备计划(即1958—1961年的第三计划)由于已经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而被废弃。1960年初,德勃雷政府制订了一个“临时计划”,计划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5.5%。继“临时计划”后制订并执行“第四计划”(1962—1965)。这一计划强调扩大投资,注重分配和领土的整治,注意增加社会福利。规定4年内国民生产增长24%,平均每年递增6%。1966年开始执行第五计划(1966—1970),该计划继续强调加强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尖端工业产品的竞争力。计划期限延长为5年,预定5年内国民生产增长27.5%,平均每年递增5.5%。

这些计划的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1958—197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5.9%,仅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欧和北美诸国,其中1956—1963年期间每年平均增长6.8%。1963年后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经济发展有所缓慢,平均每年递增3.4%,但仍快于同期的美国、西德和英国。当时美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递增率仅为3.2%、西德为2.7%,英国为1.2%,在这期间,特别是在临时计划时期法国的能源生产有很大发展。拉克的天然气年产量达40亿立方米。马库尔和希农等核电站已开始发电。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苏美而居世界第三位。法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仅在临时计划时期法国就铺设了4千公里的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在经过长期耽搁后也开始动工,还建造了新机场,重新修建和改造一批旧机场,并使之现代化。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也得以加强。1960年,拥有资产10亿以上的大公司在法国只有一家,1966年增加到10家,1970年增至27家。1954—1962年,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电力部门为33%,纺织部门为35%,皮革部门为38%,不到全国企业总数1/3的大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3.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1958年,法国只有8个特大市场,1500家超级商场,到1962年,特大市场增至207个,超级商场增至4000家。

这一时期法国农业生产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从1960—1970年,法国农业以每年递增2.4%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同期西德为1.7%,美国为1.2%,特别是法国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快的。

第五共和国新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暂时缓和了某些矛盾,一度使政局相对稳定,出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1964—1965年,法国经历了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1967年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问题在危机的影响下也日趋严重。1965年2月,法国失业人数为15.9万人,1967年猛增到45万人。失业队伍中不仅有一般的熟练工人,而且也有大批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还有大量从高等学校毕业而找不到工作的青年。法国政府力图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放宽信贷等措施来刺激生产,结果却进一步造成了通货膨胀。1968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比1967年增长66%以上。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预算也出现巨额赤字。1967年的财政赤字达70亿法郎。为弥补财政赤字法国政府于1968年初实行了“增值税”制,结果使广大群众的经济负担更为沉重。

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阶级矛盾。工人阶级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受害者。失业的威胁,物价上涨,加上政府限制工人增加工资,使工人生活水平下降,引起广大工人的不满,要求增加工资、保障就业的呼声日益高涨,罢工事件时有发生。

经济危机也损害了中间阶层的利益。虽然中间阶层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工人,但他们也深受失业、通货膨胀之害。其中不少人因此对现状不满,提出了改革税制和政治制度的要求。这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大批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对于法国僵硬陈旧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日趋不满。在马尔库塞、卡斯特罗思想的影响下,尤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冲击下,都渴望着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向现存制度挑战。

与此同时,戴高乐体制的反对派力量也逐渐加强,特别是左翼党派在一致反对戴高乐的基础上,开始相互靠拢,法国政治社会又出现向左转的趋向。左翼政党已逐步联合起来,成为戴派势力强有力的挑战者。这一切预示着一场强烈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1968年5月,法国发生群众运动风暴。在这之前,巴黎大学的农泰尔分院已出现学生运动,斗争矛头指向教育制度和学校的教授。5月,斗争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大学生纷纷罢课游行。一些学生占据校舍,构筑街垒,同政府派去的警察发生冲突。5月12日,工人走上街头,要求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保证大约200美元的工资。5月13日,学生工人联合举行总罢工总罢课,并在首都巴士底广场组织了20万人的大示威。戴高乐于5月19日发表讲话,说“改革可以,乱来不行”。此后,戴高乐长期不露面。国内局势日益混乱,谣传戴高乐将辞职。5月30日,戴高乐在得到军队的支持后发表一个强有力的声明,戳穿他将辞职的谣言。接着,他宣布解散议会,发布法令,将最低工资提高35%,并许诺进行教育改革。戴高乐的声明成为局势发展的转折点。这以后,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支持总统的政策。罢工工人因得到工资的提高纷纷退出运动。学生的斗争因纲领不清和领导不力而陷于瓦解。

1968年6月,举行议会选举,左派失利。戴高乐分子获得议会487席中的358席。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德姆维尔接替蓬皮杜担任总理。

五月风暴过后,局面逐步恢复正常,但远非一切已平安无事。工人工资的提高,造成国家开支过大,赤字增加。专家建议法郎贬值,遭到拒绝。结果,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罢工迭起。1969年3月,全国有900万工人参加罢工。不久,戴高乐又犯一致命错误。他认为参议院已不再对国民议会起牵制作用,这个作用已转到总统手中,因此建议将参议院同经济及社会委员会合并,只起顾问作用。4月,戴高乐将这项建议案提交公民投票决定,并说如果多数不赞成这项改革,他就辞职。1969年4月27日举行投票。结果,47%的票赞成改革,52.4%的票反对。第二天,戴高乐辞职下台。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突然病逝。按照他的遗嘱,在他的故乡科龙贝为他举行了简朴的葬礼。他不要鲜花,不要哀乐,他的长眠之所同普通村民的坟墓一样,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但法国巴黎50万群众冒雨自发地上街游行,向这位为法国作过重大贡献的一代伟人告别,悼念这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