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言情凤于九天:异世神扇
1789700000243

第243章

被李华抱住一阵的狂抖,我身子如同散了架一般的难受,刚想说话,耳边上传来了一声惊呼,忙在如筛糠般的抖动中回头一看,三公主一只脚踏在了自己的裙摆上倒栽了下来。

心中一急甩开了李华冲上前去,刚好将三公主已几乎与地面平了的身子一把揽起在了怀中。将脸色苍白的三公主刚扶直站了,门外又是一声惊呼,匆忙间扭头一看,老管家竟然大大的劈开了双腿,拧坐在了地上,李华身子一晃已是到了他的身边一把将人提了起来。

眼看着老管家脸上显的很是痛苦的样子,身子在李华的扶持下几乎是摇摇欲坠,我忙松开了三公主冲到管家身边,管家已是紧闭了双目,咧着嘴角不住的倒吸着冷气。

想来管家如此年岁无意中如小儿般做了个劈叉的动作,双腿早已是扯的难已站立了,仔细的摸了摸,还好未伤了骨头,可短时间看来却也无力行走了,遂一把将他拉过背在了背上,大踏步的走向前厅。

到了前院,院内的几个值守的护卫看见飞快的跑过来,从我的背上接下了老管家,几人抬着平放在了厅内的长椅上,老管家已是痛的大声的呻吟不住。

李华静静的看了看平躺着的老管家,慢慢的拉开了他的裤角,一条腿已是青紫斑斑,这一下当是拧的不轻,呆楞了一下,用手一点青紫处,老管家随即大声的呼痛。

这可如何是好,我已经没了主意,跌打损伤在我们那里可不算是个小事,伤筋动骨还一百天不是,也不知管家这一下为何就硬生生的扭成了这般模样,忙对着围了上来的亲兵们大声叫道:“快些去请郞中,多请几个,请好的,不愿来的就抓了来。”

几个亲兵乱乱的应了,提着弯刀转身向门外跑去。

李华歪着头呆了一会,眼中闪现出了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奇光,忽然伸出了一只手,放在了老管家的小腿上急速的抚动着,手掌里沿着与腿接触的地方向外渐渐的透出了青色的光,不久整个手慢慢的似乎融进了矇矇的、晶莹的光华之中。

李华给管家治伤时,我不敢出声,李华身具的能力已可用天人述之,也并未再用以前我和他两人给别人治病的法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于是只能站在一旁默默的看着。约小半个时辰后,李华收了手扭头看着我笑了笑,我终于放下了心。

亲兵们喝三呼四的进了院门,竟然连推带搡的带来了十几个不知从何处寻来的郞中,年纪大的头发已是花白,当是有个六十开外,年轻的还未留有胡须,怎么看都是个学童而已。可人即然已经来了,也不能轰了出去,于是让他们集体给管家开了个药方,胡乱的塞了些银两,便打发了去。

不到午时,老管家已能起身而行了,虽然还有些瘸拐,也已无了大碍。

吃罢午饭,李华在冬冬和秋秋的依偎下回去了屋内歇息去了,我坐于书房内看着江万才让人送来的一些大臣们的廷询笔录和小皇帝的批复,不由的暗暗心惊。

临河、易河和戎河是太清三大河流,临河绕京城而过居了中向东流入大海,戎河在北关山外却是沿着关山直倾而去,南部的河流就是易河了。

易河绵延近三千里,是南方的一条务农浇灌的主要的河流,滋润着整个太清的粮仓。从几年前起,朝廷投入巨金修河道、平险地、改良田,河道修复的事于去岁旱季将尽雨季未临时全部浚工,共动用人力近五十万,劈山成渠数千里,当是一项伟业了。

雨季方临,方才修成的易河河道便多处垮堤,淹没村庄以万计,死伤百姓十数万,南郡三十余县已是半数没于水中,欠收已成必然之事。太清多年用兵,国库已是甚为空虚,完全可以预料不久将会有粮荒之类的事发生了。

河堤的多处溃决与筑堤的方法和所用的料有很大的关系,而手握此工程的二人俱为左徒之子,其长子时任南郡五里州知府,其另一子时任洪涛县县令。

工部本欲将此项浩大的工程分成数十个小段,交付各地州府分别完成。左徒却暗中施压,其子又多方使的无数的金银,终将所有的工程握于手中,筑堤时偷工减料,原本堤脚打的梅花桩和马牙桩全部省却,为节省时间,砌石时原本该横竖相间、铁锔扣连的方式也未采用。

朝廷的金银如流水般的进到了左徒家中,如果未遇到百年难遇的洪水倒也罢了,结果大水暴起,五十余万百姓数载辛苦化成了流水,数千里长堤决堤近百余里,堤下数百里顿时了无生机,可怜百姓受此一刼。

此事一发,牵连朝中大小官员近百人,皇朝震动。小皇帝连下明诏,通喻天下,一个个欲处了极刑,其所有家人也均未放生。我后来得知,此案方才定论,百姓们已是燃鞭相庆、拍手称快,正是天怒人怨了。

兵部半数之人均收受了左徒之礼,遂将其另一子荐为侍中,在小皇帝身边已是渐渐的左右了朝政,朝中众臣随即也与之有染,朝纲早沦为子虚了。

士大夫王秀本是太学之首,文才当属太清第一,因其为人过于傲慢,为当朝多数臣子们所不容。一日酒后无意中书就一篇文章,内容多是怀念神朝,在抒发情感中有提刀兵斩天下之论,遂被以谋反之名捕入死牢,其家四十余口除一小妾因面容姣好,被刑部尚书二子收入屋中,其余均被刑部尚书划笔勾魂。

这一案明显的是挟公报私,虽然在朝中少了个让大臣们碍眼之人,可殊不知这个士大夫在民间却有着出奇的好名声,百姓们将其故事编入坊间四处传唱,人虽离世可神留世间,也可算是留芳百年了。

吏部尚书却是用了手中之权,对礼敬重着升、眼见恼着降,与官员们相互勾结,竟将个太清当成了自己的金银窝,不少贤能者纷纷离去,太清天下已是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