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优秀到卓越
1802000000006

第6章 找出问题背后的方法(3)

古时候有个张员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某年夏天,不知什么缘故,张员外家接连发生四次火灾。幸亏四周的乡邻帮着救火,张员外才没有受太大的损失。尽管如此,张员外的心里仍惶惶不安。因为他不知哪一天又会发生第五次,甚至第六次火灾。一位亲戚向张员外建议,在院子里、过道上、大门内外多摆上几个大缸,随时装满水,再摆上几个水桶备用。张员外听后连声称“妙”,依计而行。果然,第五次火灾被迅速扑灭,几乎没受什么损失。张员外庆幸之余仍感焦虑,他不知要防到何时才是尽头。一天,有位客人到张员外家做客,偶然看见张员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便对张员外说,烟囱要改曲,木柴须移去,否则还会有火灾。张员外半信半疑,将烟囱改曲,木柴移走。从那以后,张员外家里再也没有失过火。

由此可见,要想消除火灾的隐患,“救火策略”只不过是治标。只有认清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如果你不能正确地找出绩效不彰的起因,即使认识到问题出在哪儿,你的改善方向也会出现偏差,绩效也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相对于“治标”来讲,从问题的根本症结入手处理问题,更有价值,意义也更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的高手,才是真正优秀的员工。

要想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根本入手解决它,可以按照下面的四个步骤去做:

第一步:确认绩效不佳的事实。

第二步:自我叙述一下怎样才是好的表现,怎样才是不好的表现。

第三步:以此为标尺,衡量一下工作中所有自认为好的表现,看看是否有失真的地方。最好列出一张“失真”清单,以备对照改善。

第四步:细心倾听其他人对自己工作的反应。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反应,常会让一些潜在的问题浮出水面。

解决问题时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否则,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影响正常的工作。

6把问题转化成机遇

问题,究竟是令人讨厌的麻烦,还是一种好的契机呢?

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前者,但那些优秀的员工却有不同的答案。

问题意味着机遇,这是所有优秀员工的最基本的观念。在工作中,每当他们面对问题时,他们总会这样想:“这里面藏有什么样的机会呢?”

在优秀员工的眼中,问题永远不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预言家,而是“机遇”的乔装者。无论所面对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优秀人士所做的,首先是坦然地接受“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作出冷静、清晰的分析,积极行动,让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机会浮出水面。因此,每当问题到来,他们总会说:“感谢上帝!又有巨大的机遇等着我去发现了。”而不是放下工作,中途逃避、退缩。

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曾立志做一名芭蕾舞演员,但老师却认为她不具备这方面的才华,她痛苦极了。最后她果断地放弃了这一梦想,毅然进军好莱坞。凭借高超的演技和天使般的形象,奥黛丽·赫本成为一名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电影明星。

西班牙歌手胡利奥,是誉满全球的歌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之前,胡利奥最大的愿望不是做歌手,而是做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事与愿违,当他一心一意训练自己的足球技能时,一场不幸的交通事故发生了,这使他不得不放弃钟情已久的足球事业,而转向歌坛发展。

日本著名作家井伏鳟二,从少年时代起便爱好绘画。毕业后更是迫不及待地叩响了日本各名画家的门,却被一一拒之门外。梦想破灭之后,井伏鳟二决定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后来,他考入早稻田大学,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

奥黛丽·赫本、胡利奥、井伏鳟二从挫折中崛起的奇迹,就是对“问题就是机遇”的最好诠解。

有专家调查,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使用了自身全部能力的3%,而绞尽脑汁地思谋对策时,则会调动出平时未使用的97%的潜能。所以,工作中遭遇挫折时,千万不要轻言退缩。

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事实上,即使身陷问题深渊,只要你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利用逆向思维,就会发现:将自己逼入绝境的困难和挫折,正是开掘无限潜能的绝佳机会。从问题中发现并把握住机遇,就能变不利局面为有利局面。

卡耐尔·桑达斯是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他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卡耐尔·桑达斯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补贴家庭的支出,开始到田间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卡耐尔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卡耐尔是个性子暴烈,不实现自己的愿望绝不罢休的人。这种固执的性格,使得他总与别人争吵,他为此不得不多次变换工作。他讨厌被别人使来唤去,便自己创业。开始时,他经营一家汽车加油站,但不久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加油站倒闭了。第二年,他又重新开张了一家带有餐馆的汽车加油站,因为服务周到且饭菜可口,生意十分兴隆,但是,一场无情的大火却把他的餐馆烧了个精光。他最终还是振奋精神,建立了一个比以前规模更大的餐馆。餐馆生意再次兴隆起来,可是,厄运又找上了门。因为附近另外一条新的交通要道建成通车,卡耐尔加油站前的那条路变成背街的道路,顾客因此锐减,卡耐尔不得不放弃了餐馆。这时卡耐尔已65岁了。然而,卡耐尔并未死心。他想到手边还保留着一份极为珍贵的专利——制作炸鸡的秘方。现在,他决定卖掉。为了卖掉这份秘方,他开始走访美国国内的快餐馆。他教授给各家餐馆制作炸鸡的秘诀——调味酱,每售出一份炸鸡他获得5美分的回扣。5年之后,出售这种炸鸡的餐馆遍及美国及加拿大,共计400家。到1902年,由他创建的肯德基炸鸡连锁店在全美国就达到4000多家。

卡耐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把问题化为机会,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难。更多的时候,把问题化为机会,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以实际行动。

不要让错误的意识占据大脑。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从积极的一面赋予“问题”以新的涵义。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问题虽然高举“此路不通”的警示牌,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它周围还有比以前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这就是“机遇”。

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积极的一面,还远远不够,你还要从行动上有所表示——勇于挑战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你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在心理上向问题宣战,要以百倍的信心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只有走出阴影,你才能看见前面那方晴朗的天空——最有利的机遇。

第二,不要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问题不是解决了一个就永远消失的,随着工作的推进,它会以不同的新面孔出现。所以,今天,你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挑战问题;明天,你则要尽更大的努力去挑战更大的问题。只有时刻保持“从问题中寻找机遇”的意识,“问题”才不会成为你“高效工作”的障碍,而是垫脚石和跳板。

第三,在挑战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像一名优秀的特工一样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把问题化为机遇的关键环节。

善于捕捉信息

那些优秀的员工总是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善于把“问题”变成机遇,变成高绩效的资本。美国曾经掀起过淘金热潮,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人们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甲说:“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乙宣布:“谁让我痛饮一顿,我将给他两块金币。”丙发誓:“老子出三块金币!”当时也是淘金者的亚默尔,同样也遭遇到没水喝的困境,也发出过没水喝的抱怨声。

但后来亚默尔不再抱怨了。他从“没水喝”的问题中发现了机遇: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比挖矿更能赚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将水运到那里,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一起淘金的伙伴们都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者大多空手而回,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发了大财。

上帝是公平的,机会是平等的,“没水喝”的问题摆在所有淘金者面前,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它,根本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的机遇,甚至还嘲笑那些把问题化成机遇的人。现实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工作中,平庸者往往从表面上找原因,他们把自己的“落魄”归之于条件,归之于机遇,殊不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态度和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决定了你能否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的机遇”。它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为你剖开问题的表层,让你看到紧裹在其中的“核”——机遇。

问题往往被看成阻碍任务完成的最大绊脚石,人们总是想方设法逃避问题。但那些真正的优秀者从不在问题面前俯首称臣,他们总能从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中寻找机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打破绩效瓶颈,实现业绩的大幅度提升。

7尽本分在素位中

清人金缨说: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尽吾本分在素位中”,就是说我们面对平凡的工作,心中存有一股认真做人的念头,在本分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像古人所说,你想做“圣贤”吗?这是第一等的学问和工夫。换言之,人要是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是平凡岗位上的“圣贤”。

今天,我们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如果说,“古人”强调“尽吾本分在素位中”,还是一种出于道德修养的话,那么在今天,尽力尽心地做好本分的工作,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这种态度,不但个人连工作都很难保证,从而失去谋生手段,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从而使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要取决于他周围许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你要吃肉吃粮,但为你提供这些商品的人缺乏“尽本分在素位中”的意识,你买来的火腿里有刀片,面包里有老鼠屎;你坐出租车赶火车,但司机嫌路途较近赚不了钱而拒载;你期望孩子学习好,但教他的老师业务不精,批改作文时还写错别字……这时,你真要对那些为你提供服务的人说一句了:“请把你的工作做得好一点,好不好?”反过来,你又是否尽本分了呢?你给别人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让别人满意呢?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我们可以“万事不求人”,但在现代社会,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工作和服务。市场经济的社会就是一个互相服务的社会。我们只有都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才可以大大增加社会的财富,提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尽本分,首先是对我们自己有利。你要保住饭碗,要获得薪水,还想升职加薪,你就要兢兢业业做好你眼前的这份工作。没有一个老板会喜欢雇用一个工作吊儿郎当、业务一塌糊涂的职员。尽本分,也对他人、对社会有利,从而使你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我们没有理由不尽本分。

尽本分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工作态度。这种自觉,来自于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意义的理解,来自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如果我们只是把工作看做是纯粹糊口的手段,我们就很难对它产生热爱,也就不会那么尽力了。

人当然最好是能拥有自己理想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世事经常难遂人愿。也许你以后会有跳槽的机会,那你当然可以重新选择,但也许你会一直在目前这个工作上干下去。无论你能不能跳槽,你应该努力把眼下这份工作做好。你同样要对这份你不大喜欢的工作尊重,同样要尽本分,因为这个工作对你、对社会都是有利的。也许你不喜欢它,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它的意义。当你真正投入了,了解了,熟悉了,也许你会热爱上它的。如果你最终发现它不适合你,你就把它当做你新的职业或工作的预备课好了。预备课你也要认真读,哪能敷衍了事呢?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说:“一个商品社会的成熟程度可以用其成员对自己职业的忠诚程度来衡量。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是商品经济长期锤炼的结果。一个人如果不尽本分、不忠于自己的职守,必然被老板淘汰,不像在德行的其他方面,如有什么缺点还不致立刻威胁到自己赖以谋生的手段及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