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谜失国度
18160700000025

第25章

随着秋季过去冬季来临,气温逐渐的降了下来,子城北边的凤鸣山也迎来了漫山金黄色,落叶满天飞的季节。

十二月的子城也如往昔一样平静,各家各户都通上了电,村民们也相继装上了黑白电视机,然后闲来无事就围在一起聊聊“国家大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正飞速的发展着,电器的时代来临,大城小镇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遗迹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苏与洋回到了子城,正逢一季结尾,处理了一批收获的草药后又忙上了一个多月,迎来了一段闲暇的时间。

当然,关于遗迹之行,苏与洋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包括妻子周芸,只是说和余大勇一起去拜访了一个老头子的旧识,远地方的长辈。

眼看离春节也就剩下一两个月,苏与洋计算着日子对屋子进行一次彻底的打扫。

苏长河、苏长英,还有小儿子苏小风,三个孩子依旧顽皮,整天不嫌累的到处跑,时常让苏与洋头疼不已。

在苏与洋那带着古风的房屋里,有一间特别的房间,就算是家里人,也少有进入。

一个面积不大的房间,两个高大的书架分别靠着两面墙,在另一边,柜子茶几一样不少,以及老旧的躺椅。

书架上摆了各种各样的书,共有的特点是老和皱。这个房间是苏令虎老爷子生前的卧室,老爷子过世后,苏与洋将这里整理了出来,作为摆放苏与洋舍不得丢弃的昔日老爷子的东西,大体看来是一个书房,却没有人进来翻阅。

书房里无论是书架柜子,或是躺椅茶几,都是至少有着二十年历史的老家具,再加上陈旧的书,一个“古老”气息浓厚的房间,自然不是孩子们喜欢来的地方。

苏与洋端着一盆清水,带着一块抹布,打开了书房的门。

一股木料的气味迎面而来,虽不吸引人,却也不让人抗拒。

书房的打扫比较简单,擦一擦灰尘而已,老旧的木质家具经不得太多水的洗礼。

很快的,在一阵清洗抹布及换水后,书房也打整的差不多了,苏与洋空了下来,走过书架,扫视过了上面一排排的书。

苏老爷子的书类别很广,关于药草的书,文学书籍,各种杂志,以及各类史书,从书架上都能找到一些。苏老爷子也有在书中打标点记符号的习惯,这一点苏与洋早年曾苏老爷子和争论过。

看着这些留着岁月痕迹的书,苏与洋一阵感叹。

偶然看到在两本厚重的书之间存在着一些缝隙,苏与洋伸手拨开了这两本书,一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本被夹在中间。

这是一个蓝皮封面的笔记本,长时间被两本厚书遮掩令这个笔记本保存得比较好。

苏与洋随意的翻开了小本,发现里面都是老爷子的笔迹,不过书写得很乱,字字句句或许是从各个方向写上去的,有些看起来是闻所未闻的地名,有一页画着一副粗糙简单的中国地图,图中勾画着意义不明的线条,大概是老爷子用作草稿的小本子,于是,苏与洋并未放在心上,将笔记本放回了书架上原来的位置。

优哉游哉的度日,闲来无事的苏与洋有一天坐在书房的躺椅上喝着茶享受午后时光,孩子们已经被周芸送去几里外的学校,家里没了熊孩子的闹腾,苏与洋也轻松不少。

回头看着窗外的树被风扫过,正飘落片片的黄叶,苏与洋突然想起了从西藏回来时,余大勇给了他一张地址字条,想着反正也是没事,倒不如过去看看,听说离苏与洋的家还很近的。

和周芸打了一声招呼,苏与洋换了一身衣裳,捏着纸条出了门。

纸条上写的地址,居然就是子城的邻镇,挨着子城很近的地方,离苏与洋的家也就三公里的路程。

也许是余大勇不熟悉这一带,纸条上并没有直接写沿途的标记地名之类,而是画的路线图,苏与洋捏着这样的纸条去找余大勇的家,也是哭笑不得。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苏与洋将这一片地几乎逛了个遍,终于来到了纸条上的地址,一个建在路边的四合大院。

大门敞开着,一眼就能看见院子里种上了不少大小不同的盆栽。

苏与洋敲了敲院子的大门,却不见有人问话,只好自己走进了这个院子。

院子里有很明确的界线划分,看来这个四合院住着好几户人家,不过大都紧闭着门,看来白天院里的人们外出了。而余大勇的屋子,就在进门靠右的最角落里,此时也半开着房门。

绕过繁多的盆栽,苏与洋来到了余大勇的屋前,叩响了房门。

房门半开,苏与洋猜想余大勇应该在屋里,但是过了一会儿也不见有人反应,于是轻轻的推开了门。

随着“嘎吱”一声,木门被推开,光线照进了屋子。

这间屋子不大,一个客厅兼顾卧室,一条窄小过道连接了厨房和厕所,看得出来,这是余大勇租下的临时住所。

屋内不是很整洁,但也摆放得当,比苏与洋想象的乱七八糟、东西乱扔的情景好了很多。墙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纸张,地图、文字,以及海报。

呼,呼,节奏有序的呼噜声……

在房间角落的床上,余大勇盖着厚厚的被子,正在呼呼大睡。

这家伙,现在都中午过后多久了,还在睡?苏与洋顿时感到头大,只得较大声的说着:“地震了,快跑啊!”

“什么?地震了?”

揉着眼睛,余大勇有气无力的坐了起来,半天才回过神来,看着苏与洋说道:“是老苏啊,你怎么来了。”

瞧了瞧余大勇迟钝的样子,苏与洋不禁感到好笑,说:“没一点儿警觉性,要是真的地震了,你早都被压扁了。”

说话间,余大勇慢慢的起了身,穿上了外套,而苏与洋,则被桌上的两本书吸引了注意。

两本书都有一定的厚度,分别是《史记卷一—卷六》和《华阳国志》,书页平整干净,只是入手有些粗糙,两本书折上了不少书角,应该是余大勇作的标记,看起来余大勇还比较爱惜这些书,至少没有乱涂乱画或者沾油滴墨。

随意的翻开了一本,其间还附上了一些古代的地图,苏与洋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余大勇就是喜欢了解历史。

见到苏与洋翻起了放在放在桌上的书,余大勇笑着问道:“怎么?对历史感兴趣了?”

闻言后合上了书,苏与洋摇头说道:“只是随意翻翻而已,倒是你,没想到你会去了解古史,原因是什么?”

前一晚看书太晚使得余大勇头痛难忍,刚起身后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了一些头痛感,然后说道:“原因的话,算是和工作有关吧!”

又是扫视了一圈屋子,苏与洋笑了笑,说:“看样子你一个人过得还挺自在,无忧无虑的。”

无奈的苦笑着,余大勇穿上了拖鞋往厨房走去,说道:“你随便坐吧,我先去下一碗面,肚子饿得直叫唤了!你要不要来点儿?”

将凳子移到了靠门的位置,苏与洋说了一句“不用”,而后坐了下来。

回想起两个多月前的西藏之行,苏与洋这才发觉,原来余大勇现在也变得挺靠谱的,只是余大勇不肯细说他现在的情况,苏与洋也就没多问,显得神神秘秘的。

余大勇直接坐在了床边,将桌子抬得近了些,一个和他的脸差不多大的碗摆在了他的面前,盛满了的面条正冒着热气,各种调料也没少放,看得出来余大勇的口味比较重。

一边呼哧呼哧的吃着面条,余大勇嘴里含糊不清的问着:“那么你今天来找我是干什么,有什么好事找我吗?”

看了一眼狼吞虎咽还在开口说话的余大勇,苏与洋说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好事?我只是闲着没事做,想起你住的不远,所以过来逛逛而已。”

“没关系没关系,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以后有好事想着我就行了。”余大勇艰难的吞下了口中面条,表情忽然变得严肃,看着苏与洋说道,“正好我最近在研究一个地方,有没有兴趣加入?”

苏与洋不理解余大勇的意思,面带疑惑的问道:“像迷失之地那样的地方?”

尴尬的笑了笑,余大勇说道:“应该没那么危险,我以为你会有点儿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