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阅读西藏
18315900000065

第65章 “第二敦煌”萨迦寺

萨迦寺坐落在萨迦县城,距日喀则143公里。萨迦寺有南北寺之分:仲曲河北岸的叫北寺,南岸的叫南寺,通常人们说的萨迦寺是指萨迦南寺。

1073年,萨迦派创始人昆·贡觉杰布在仲曲河北岸山上建了一座白宫,因山石呈灰白色,故人们用藏语“灰白土”——“萨迦”命名。岁月流转,萨迦北寺早已只剩下破壁残垣,现在正在大力修复。

1268年,萨迦南寺在八思巴的授意下建立。南寺像一座城堡,墙高而厚,东西长约214米,南北宽210米。墙四角置碉堡,四面有门楼。寺墙涂有红、白、灰三色,分别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

历史上萨迦寺在完成祖国统一、巩固疆域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公元13世纪初期,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兴起,用武力统一了中原。1240年蒙古太子阔端进兵西藏前,召见在西藏各教派中声誉较高的萨班贡噶坚赞。1244年,萨班率侄子八思巴去凉州(今甘肃武威)与阔端会谈,1247年,他写信说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贵族接受元朝的对藏条件,使西藏正式纳入了祖国的版图。元朝中央政府建立后,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并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八思巴遵忽必烈嘱托,在西藏清查户口,制定法律,于1268年在萨迦正式建立起与中国其他行省相同结构的地方政权。八思巴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时期。以萨迦为基地的萨迦王朝,成为当时全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萨迦主殿面积约6000平方米,高约10米,内有40根红漆大柱直托殿顶屋架,中间四根尤为粗大。其中最粗一根柱子直径1.5米,叫“皇帝送的柱子”。传说是忽必烈皇帝送的,因路途遥远,八思巴为运输发愁。忽必烈把柱子扔到东海里,晚上它就在萨迦附近的湖面浮上来了。于是柱子被郑重地安放在主殿里。大厅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内供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塑像。大殿这种厚重的风格是受元代建筑的影响以及政治的需要,因为历史上这里曾是西藏地方政权的所在地。现在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藏文典籍和壁画,因此萨迦寺又有“第二敦煌”之称。

萨迦寺里卷帙浩繁的经典卷册,堆积如同城墙一般。哈着腰穿越主殿中一个小小的通道后,直起身来,你会惊讶地发现,神佛们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的所在:有如幽深的时光隧道,壁立而起的,是一面硕大的经墙!这面墙全由一格一格的经书堆砌而成,粗粗测量一下,高约9米,宽约60多米!想象一下,一千年的时间,就在萨迦寺里,一代又一代的僧人虔诚地翻译着经书,然后持笔蘸着金汁或墨汁,用梵文或藏文一笔笔抄写下来。后人站在这里,怎么能不肃然起敬——这面经墙掩埋下了多少智慧与情感啊。

这些经卷中,有一部长1.34米、宽1米、厚0.67米的巨书,是世间罕见的《布德甲龙马》大藏经,它对西藏的宗教、历史、哲学、文学、农牧等都有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萨迦寺还存有不少历史档案,据说其中有萨迦派执政时期的重要文件,其它多系乌拉差役、税收、民间诉讼之类,是研究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珍贵资料。

寺内还珍藏着国宝——贝叶经。贝叶经是佛教兴起时及以后弘扬和传播佛教的经书(也有历史、诗歌方面的贝叶经),经文用梵文写在贝叶上,每副叶片绘有四幅佛教彩色插图。贝叶经原有100多部,每部一二百张,现存21部,3600多张,是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

萨迦寺还保存着历代皇帝赠送萨迦法王的镀金佛像、瓷器、玉器和盔甲、宝刀、法器、龙袍、皇靴、盔冠、印章等。这些礼品使人想到600多年前萨迦地方政府与元朝的密切关系。萨迦寺的镇寺之宝是当年忽必烈送给八思巴的一个黑木匣子,匣中有一只硕大的白海螺。寺中僧人视其胜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开启木匣,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

从大殿出来,经廊道而至前院,再沿数十级长梯,即可到大殿顶层。平台的西、南两面有宽敞的长廊,廊墙上绘有珍贵壁画,南壁绘有萨迦祖师像,西壁绘有大型坛城。萨迦寺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除了宗教内容外,壁画还记录了八思巴来往内地和西藏、在北京受封等场面。此外,萨迦寺存有3000余幅唐卡,据鉴定,宋、元、明时期的珍贵唐卡有360余幅。

萨迦王朝当政时期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因此,萨迦寺除了具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外,还有一些官署府邸之类的建筑。1265年八思巴回萨迦寺时,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拉章”(原指西藏宗教领袖的住所,后演变为宗教领袖办理政教事务的机构),专门管理他的私人财物和有关事宜。八思巴死后,至14世纪前半期,萨迦昆氏家族分裂为4个“拉章”,以父子相承,而萨迦法王的宝座则由这4个“拉章”轮流继任。其中一个是原萨迦王朝的政府所在地,一个是八思巴圆寂的地方,在大经堂右侧城堡内,有三楼一顶,高与大殿差不多。

萨迦寺每年都举行多次法事活动,其中规模较大、独具特色的要算夏季和冬季金刚神舞法会。萨迦寺夏季神舞法会在每年藏历七月进行,冬季法会在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神舞表演时,舞者都戴着萨迦寺护法神和各种灵兽面具。神舞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藏传佛教密宗灭杀魔鬼的基本内容。每年逢这两个法会时,成千上万的远近僧俗群众都要赶到萨迦寺朝拜观瞻,祈祷神舞能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

藏传佛教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多种教派,其中最主要的有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和噶举派等几个派系,萨迦寺是萨迦教派中最大的寺院。与其他教派不同的是,萨迦教主的传承并不通过寻找转世灵童完成,而是世袭的,因而萨迦教主可以结婚生子。现任教主萨迦仁波切有三个儿子,一位将继承教主之位,可以结婚;另两位将终生供佛,不能结婚。还有,其它寺院里僧人的帽子都是黄色的,萨迦派僧人的帽子却是红色的。此外,寺院的院墙也涂有红、白、灰三色相间的色带,所以萨迦教派又被称为“花教”。除了寺院的颜色,这里民房外墙的颜色也多是以三色涂成,这些都是您到萨迦寺要重点注意和参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