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18

第18章 请君暂上凌云阁(3)

【马踏黄河两岸】

“马踏黄河兩岸,锏打山东六府,秦琼秦叔宝是也”。

评书里的秦琼每次一出场都要念叨这个,来吓唬胆小的敌将。历史上的秦琼,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都是传统门神,两人各把一边有点像哼哈二将。秦琼的出名有些戏剧性,但其实依照其性格而言也在情理之中。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秦叔宝用的是枪,长度都比别人多出那么几尺,枪头也比其他人的宽大,“逾越常制”。

秦王围困王世充于洛阳,秦叔宝就骑着马,将自己的大枪一把插在了洛阳城门口,然后纵马离开,傲慢得像一个美国西部片里的牛仔。在他身后的城里出来了数十个人,一起拔这杆枪,竟然没有拔动。过了一会,秦叔宝又骑马冲了回来,轻轻一抬手,长枪又回到了手中,令城中的敌人相顾失色!真是英气逼人,帅不可挡。

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很小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就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可以说是苦孩子出身。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不信一世裤穿窿。秦琼少年时代就以义气著称。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这让秦琼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由于父亲早逝,家庭破落,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兵。地位虽然不高,但秦琼是那种特别有理想有抱负的杰出青年,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后来,秦琼的母亲去世了,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一些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这么大一个领导?来护儿平静地说:“我阅人多矣,对自己的眼光还有点儿把握,我相信,秦琼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不会是长期居于人下的普通兵蛋子(‘非久下人者’)。”

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秦琼投奔了隋将张须陀。当时,张须陀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与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对峙。和卢明月相比,张须陀显然处于下风。虽然卢明月号称有五十万大军,但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卢明月至少拥有10万士兵。而自称是正规军的张须陀就差得远了,他的部队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一万来人,真正的有效战斗力最多为7000人。两军就这样对峙着。卢明月无所谓,因为他的部队粮草充足。而张须陀就不一样了,他的大营之内军粮空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境地。再这样拖下去,不用卢明月杀过来,张须陀的军队自己就会发生内乱。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话虽这样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双方已经对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此时张须陀坚持不住而撤军,卢明月必定会乘势追击。对方乘势追击,而张须陀的部队又无心恋战,其后果必然是张须陀的部队丢盔卸甲,血流成河。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即使要撤退,也要撤得体面,退得漂亮。

苦思冥想之下,张须陀决定走一步险棋。于是,他对营中将士说道:“由于军需物资的匮乏,我们已经到了军无余粮的时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一直和敌人对峙下去。但是我们如果就此撤退,敌人趁势追杀过来,我军也必将遭灭顶之灾。思前想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惯常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冒一次险,也许会有一线生机。我是这样计划的:先撤。”说完此话,张须陀看到大家的表情又松弛下去了,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是啊,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要撤,同时大家也一定想到了,如果撤兵,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对此,大家有没有不同想法?”

看着没人发表意见,张须陀补充道:“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分析,因为我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这个出发点之上的。”听到这里,大家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张须陀高声说道:“是的,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他们追杀过来,我们就面临着危机,对不对?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敌人大规模出击的必然后果就是会令后方空虚。此时,如果我们选派精兵强将直捣敌营,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敌人见自己的大营被捣,必然回兵救急,我们再反过来予以追击,绝对可以以少胜多,并且能让我们彻底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但是,这个计划的关键点是,必须有人带兵偷袭敌军大营——这可是块硬骨头,弄不好不仅自己丢掉身家性命,而且还将连累整个部队,导致其彻底灭亡。因此,虽然主帅的主意高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承担这一使命。

张须陀等了半天,居然没有一个将领出来领命。他着急地喊道:“谁为吾行者?谁为吾行者?” “我!”终于有人答应了! 张须陀激动地看着那个答应的人。

这人就是秦琼,秦琼不卑不亢地说:“我的地位低微,本来轮不到我说话,但众将军既然都不说话,我就只好站出来了,请您原谅!”张须陀这下高兴了,大战当前,他顾不得那么多的繁文缛节,随即任命秦琼为敢死队队长,分出将近1000名的精兵强将交给了秦琼。秦琼出发之前,张须陀死死地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全军的生死,都交到你手里了!” 事情和张须陀预计的差不多。先是张须陀的部队撤退,之后是卢明月的士兵前来追赶。这张须陀也够冒险的,把一项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人手里。什么是战争,战争有时候就要违反常规,创新思维。

张须陀的确没有看错人,在另外一条战线上,秦琼和他的1000名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像一把剪刀插进了敌人的后方大营。 秦琼不要命,他所带的那些士兵更是以一当十。好一顿砍杀,把留守的敌军给一窝端了。同时他又在敌军的帐篷内四处放火,顿时,敌军大营火光冲天。正在前面由着性子砍杀的卢明月这时才知道,自己的后方老巢已经被人偷袭,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击! 等卢明月掉转方向、回军救急之时,刚才还在抱头鼠窜的张须陀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他随手抄起一件兵器,带领自己的部队恶狠狠地冲了过去…… 张须陀大获全胜,危机顺利解除了。秦琼的威名一夜之间传遍军营,成了大家争相崇拜的对象。

在之后的战斗中,秦琼骠悍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并且因战功卓著而屡被提升。慢慢地,秦琼已经发展成为张须陀手下一个方面军的将领。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秦琼其实是个将才,而不是帅才,如果他是个帅才的话,他自己早就单干、另立山头了。

时光飞逝,当张须陀碰到李密之时,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张须陀讨伐瓦岗寨,不料中了李密之计,兵败身死。失去了主心骨的秦琼只好率领自己的残部投靠了裴仁基。其实,裴仁基也是张须陀的手下,只是在张须陀的部队中,他的名气要比秦琼大得多而已。后来,秦琼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李密。秦琼为人忠心耿耿,深得李密的信任,不久就被李密任命为骠骑将军。秦琼没有辜负李密的厚爱。一次作战中,李密被流箭射中,坠于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时李密的左右随从早已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昏迷的李密无人守卫,情况十分危急。多亏秦琼拼死相救,并集结散兵游勇,这才击退了凶悍的追兵,保住了李密一条性命。

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在隋末英雄中,王世充无疑是一个佼佼者,他利口善辩,明晓法律,涉书传,且好兵法,但他致命的缺陷是为人狡诈,内心险恶。很显然,他的为人和秦琼完全不同。虽然他对秦琼青睐有加,但因为不是一路人,秦琼一直心存异志。后来,秦琼抓住机会,与程咬金等人一起离开王世充,投靠了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我们知道,秦琼的个性就是只要他信服哪一个人,那他一定会对这个人死心塌地,竭心尽力。真处于创业阶段的李世民正在广收人才,为人忠诚且身手不凡的秦琼深得李世民的欣赏,因此,归顺唐营不久,秦琼就被委任为马军总管。

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曾派使者赐予金瓶以示褒奖。之后,又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

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他坚决地站在了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己也常常捂着胸口念叨:“我从十几岁就出来闯荡江湖,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每次读史读到此处,我都忍不住笑出来,一个勇冠三军的将领却像个怨妇似得自怜自艾,与战场上的形象反差实在太大,看来英雄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脆弱的一面。果然到贞观十二年(638),一代名将秦琼终于因病去世。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