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19

第19章 请君暂上凌云阁(4)

【天生一个真妖精】

公元665年麟德二年,唐高宗领着他的野心婆娘武后则天,登泰山行封禅大典。同年,唐帝国的一代妖精(咬金)程知节因病逝世。长安城里贴了这样一张讣告:程知节,又名程咬金,生于589年,卒于665年,享年77岁。隋末乱世,先投靠李密,又投靠王世充,最后归顺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九。高宗朝因屠杀西突厥平民被免官。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寿终正寝。

下面落款:程知节治丧委员会。

《隋唐演义》如此描写程知节的第一次出场:

双眉剔竖,两目晶莹。疙瘩脸横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边倦结淡红须,耳后蓬松长短发。粗豪气质,浑如生铁团成;狡悍身材,却似顽铜铸就。真个一条刚直汉,须知不是等闲人。

对程知节相貌和气质的描写倒是和正史非常接近。程知节本名咬金,小时候听评书老是听成程妖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他和捉鬼专家钟馗搞混淆,在民间的年画里面两个人形象气质太接近。另外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太有创意了。估计他们家大人是希望孩子孩子将来能咬着金元宝富贵荣华。程咬金后来做了官,估计和我一样,嫌这个名字过于直白不含蓄才改名程知节,还是这个名字技术含量高,有文化。但听习惯了程咬金,我又不习惯把程知节这个名字和我脑海里那个程咬金联系起来了。在程咬金身上,甚至带上了许多喜剧色彩,在舞台上有点丑角的意思。中国人哪个不熟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的故事?前者是说程咬金在瓦岗寨做混世魔王时,总是躲在半路伏击,因此叫“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后者是说程咬金只会三板斧半,这三板斧半如果失灵,拍马便逃。

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史书中的程知节就是程咬金。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县)人,青年时期骁勇善战,不过他的兵器是一把槊,而不是传说中的板斧。槊是一种长杆的矛,在马上抡起来的确够威风。曹操当年在战船上横槊赋诗横的就是这种兵器。不过程咬金就没有这么风雅了,他生当隋末乱世,横起槊来首先是为了保命,估计那槊让他横十天半月也整不出来一首诗。他最初出道是聚徒数百,却不是跑到瓦岗寨当混世魔王,而是为了保乡里的安全,换句话说,程咬金非但没有当强盗,反而是率领乡民抗击盗贼的大英雄。我不是魔王,也不是强盗,我是个英雄。

此时各地烽烟四起,程咬金生存非常艰难,必须依附于某一支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程咬金率领这支数百人的小部队依附了瓦岗军的大将李密,程咬金在他的手下如鱼得水。李密在军中优选了八千名最精锐的士卒,号称四骠骑,作为自己的贴身卫队,称为内军,程咬金就是其中一支内军的头领,官衔是内军骠骑。李密常常自我吹嘘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可见他对程咬金的重视程度。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连续四次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在北邙山之战中,程咬金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英雄气概,从而大出风头。瓦岗军和隋朝大将王世充在北邙山决战,李密命程咬金率领内军,护卫李密;著名大将单雄信率领外军,驻扎在外。王世充偷袭单雄信的大营,单雄信向李密求援,李密派程咬金和另一大将裴行俨去援助。裴行俨号称“万人敌”,自然冲到了第一线,没想到刚上战场就被流矢击中,坠落马下,性命危在旦夕。当此紧急关头,程咬金拍马赶来,连杀数人,杀到裴行俨身边,俯下身来,一把将亲密战友拉上马,横抱着就往自己大营退却。这边厢隋军大没面子,疯狂追赶,程咬金抱着一人,在马上不灵便,只觉得胸口一热,一杆长槊透胸而出。程咬金缓缓回头,目眦尽裂,瞪得那个杀手胆战心寒。只见程咬金霹雳一声大吼,撅断了长槊,掉转槊头刺死了那个杀手,这才回营。一杆长槊透胸而出,居然没有刺死程咬金!毫无疑问是没有刺中要害部位,但即使如此,程咬金这次阵前亮相还是一举奠定了他传奇英雄的声誉。

不过这一仗打下来,失败的还是李密,程咬金、裴行俨、秦叔宝、单雄信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虏,李密本人死里逃生,投奔了李渊,不久因叛唐被杀。王世充对这批勇猛的降将十分看重,优待有加。不料程咬金非但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个业余的相术大师,他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意思是说我看王世充这个人器量狭小(器量狭小还能容下你们这些降将?),还喜欢神神叨叨地赌咒发誓,简直是一副巫师巫婆的做派,哪里像个能够拨乱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

程咬金心目中的明主是谁?史书的马后炮们当然是指秦王李世民了。毫无疑问,对程咬金这样的乱世枭雄,李渊和李世民也一直在笼络,估计早已跟程咬金接上了头,成了大唐的卧底,才会演出此后戏剧性的一幕。

王世充和李世民短兵相接,程咬金和秦叔宝在阵前马上,遥遥地向着王世充作了一个揖,说:“蒙您看得起我们,对我们百般款待,我们也想报答您的恩情。可是您这人素性猜忌,身边又有很多小人煽动造谣,不是我们托身之所,只好拜拜了您哪。”说完率领数十名同伙打马就跑,弃暗投明,投奔到了对面李世民的队伍当中。慑于程咬金传奇人士的声威,王世充的人马眼睁睁地看着程咬金马蹄后面的烟尘,却不敢追赶。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宝归唐的戏剧性过程。

此后程咬金就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上阵,都是身先士卒,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被太子李建成所忌。李渊登基后,程咬金以功封宿国公。在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争夺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风中,程咬金属于首先被李建成清洗的对象——被从李世民身边调走,调到遥远的康州当刺史。康州即今广东德庆县,离长安十万八千里,程咬金一下子着急了,对李世民说:“把我调走等于剪除大王您的臂膀啊!唇亡齿寒,臂膀被剪除了,大王您势单力孤,马上就要向您下手了!我死也不离开大王您,请您快点想主意,生死存亡在此一念!”

在诸将领的拥戴之下,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李建成集团,两个月后胁迫李渊把皇位拱手相让,李世民正式登基。程咬金因这一场大功劳,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拜将封侯,实现了古代社会臣子的最高理想。

此后程咬金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并且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行列,程咬金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开国元老,又兼传奇英雄,庞大的帝国简直就是他们的后花园。在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之前,程咬金一直就过着这种锦衣玉食的寄生虫般的幸福生活。显庆二年,已经68岁的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总管,作为主帅远征西突厥(详细过程在后文介绍,在此就不赘述)。

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朝历代的演义中常常被喜剧化、脸谱化、丑化和漫画化,比如《三国演义》,比如《隋唐演义》,比如《说唐》,比如《岳飞传》。这大概就是中国民间的幽默力量,是中国最早的“恶搞”。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放到舞台上娱乐大众,也许是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宿命。今天的网络“恶搞”不是也经常拿名人说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