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77

第77章 李鸿章 投靠师门受教益

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清·李鸿章)

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他的父亲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所以李家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望的。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天资聪慧,先后拜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典籍。

1844年,李鸿章进京城赶考,但是这次他却没能考中。父亲就命他去投奔曾国藩。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是同年的进士,交情颇深。曾国藩见李鸿章一表人才,言谈举止都很得当,心中就很喜欢。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他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1847年,李鸿章再次参加会试,这一次他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1853年,李鸿章奉命回家乡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

李鸿章这时只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他在安徽多次带兵与太平军作战,常常吃败仗。有人因此挖苦李鸿章是“翰林变绿林”。

1859年,走投无路的李鸿章再一次投靠老师曾国藩。

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幕府里管理军营里的一些事务和负责起草文书。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有严格的规矩,天没有亮就得吃早饭,有仗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就操练,不容许睡懒觉。幕府跟军营一样,也要严格遵守规矩。曾国藩自己以身作则,每天都很早起床和幕僚们一起吃早饭。

李鸿章性格疏懒,不拘小节,在幕府里待了很久后,还是不能习惯天不亮就起床吃早饭的规定。曾国藩虽然赏识李鸿章的才能,但对他懒散的性格却很不喜欢。

一天,军营和往常一样,早早放炮吃饭。李鸿章听见炮响,还是继续睡觉。一会儿,亲兵便来敲门叫起床,李鸿章正睡得香甜,哪里愿意出被窝,于是他借故不起。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曾国藩看在眼里,默不作声。

第四天,天还没亮,亲兵又来敲门了。李鸿章烦躁地喊:

“我病了,不吃饭!”过一会儿,一幕僚来敲,李鸿章仍不起。又过一会儿,曾国藩的亲随来敲门了:“李翰林,请起床吃早饭!”

李鸿章生气地说:“告诉你们我病了,为什么三番五次总来喊?”

这个亲随在门外说:“曾大人说,有病也得起来,大家等你去后再用餐。”

李鸿章一听,心里有些害怕,赶紧从床上起来,穿戴整齐,快步走向大厅。曾国藩瞟了李鸿章一眼,面色严峻,没有说话,他端起碗吃饭,幕僚们跟着端起碗来,席间没人敢说一句话。吃完饭后,曾国藩放下碗筷,一字一句地说:“少荃,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此间所尚的,唯一’诚‘字而已!”说完就起身走出餐厅,看也不看李鸿章一眼。李鸿章呆坐在板凳上,半天也没敢作声。

从那天起,李鸿章一改懒散习气,每天都按时起床。他后来回忆说:“在营中时,老师总和我们同时吃饭,饭后便围坐一起谈经论史,都是对学问事业有益的。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

在曾国藩的谆谆教导之下,后来李鸿章成为晚清的第一重臣,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实际掌管了清朝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

微阅读

李鸿章(1823—1901),清朝末年人。字少荃,安徽合肥人。他是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他还是北洋海军创建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著有《李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