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古墓之谜总集
18448400000034

第34章 古墓地神奇魔力(9)

正像杰克和查尔斯讲的那样,无论是谁做这个头骨,都要从三倍于成品大小的一大块多棱石英水晶开始。开始时,他们无法知道水晶里面的纯度,也不知道有没有气泡或小洞,因此,他们事先要精心地挑出颗粒大小相当的沙子,先用大沙粒磨出雏形,再逐渐地用小沙粒磨出精细的表面,最后用像粉状物小得几乎分辨不出的沙粒打光。而且,一旦中间有所疏漏,则要从头开始。甚至哪怕混进去了一颗大了点的沙粒,即便整个工作到了最后阶段也要重新开始。整个工作从头到尾,的确是十分艰难的。

科学家们却怎么也不能测得它的制作年代。杰克和查尔斯说,这是因为石英水晶根本不留年代记号,它从不会被侵蚀、腐化、风化或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变化,就是这个特点使它成为电子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但即使是其他与水晶头骨一样没有可见年龄记号的工艺品,科学家们也可以通过测定碳原子组成部分的射线和衰化程度,来鉴定其原材料的年代和工艺。然而,水晶头骨却不行。

因此,就检测小组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尖端技术以及专业水平,是无法知道水晶头骨的确切年龄的。也许是几百年甚至几亿年,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它和地球同龄,或者更早。

但海尔莱德-派克尔德科学家,发现了有关水晶头骨之谜的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即检测显示头骨不仅取材于一整块天然石英,而且其中还含有压电二氧化硅的成份,就是现代电子产品上广泛用的天然石英。

海尔莱德-派克德检测小组,测试了水晶头骨不寻常的视性能。比如说光从下面照射,会从眼里透出去。这在知道了头骨可视轴的方向性后,显然是非常有可能的。光在头骨中的运行速度,从一个方位出发比从另一方位出发要快得多。杰克说,不仅一般散射的光经过头骨会有这样奇异的效果,就是直射的或极化的光照在头骨上,也会出现光沿着可视轴方向运行要比顺着其他方向运行得快得多的现象,而且头骨还会随着光轴上的运行而旋转。

水晶头骨另外一个特性,是其让人难以置信的环境稳定性。这也是压电二氧化硅的另一个性能,这个性能使这种水晶成为现代电子应用中的无价之宝。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水晶头骨的各项性能都不会变化,尤其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而绝大多数相似的天然材料都会逐渐变化,甚至于普通的水,而水晶头骨绝不会受其影响。正像杰克所说的:

“石英水晶具有极高的物理、化学和温度稳定性。它只对光和电做出反应,就是这一点使它在电子行业中成为不可替代产品。”

现代科学测定出的压电石英还有一个非凡性能,这个性能可以使它用于制作发掘时所使用的振器或共鸣器。杰克是这样解释这个性能的:

“如果将切出的一小块水晶薄片和电轴平行放在一起,假如没有不稳定的跳跃的电流通过,这片水晶就会振动起来。这片水晶振动时的a、c频率可以达到接近他自身固有的频率的强度。在这种频率下水晶位于机械状态,a、c的电压也会随之增强。”

另外一种解释方法是,水晶和其他材料不同,在一定控制下有着惊人的蓄压电力,它可以在一个持续而精确的频率下进行振动。至少从理论上来讲,水晶头骨可以储存压电或某种信息,然后发出电脉冲或信息振波。

水晶可以振动的特性是其众多性能中的一种,也正是这种性能使其成为现代电子工业中的无价之宝。例如它在声振器电路上的应用,以及所有电子频率要求较高的设备,尤其在精密电子行业,特别是用于计时的仪器,水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实际上,现在从手表到钟表每一件精密计时仪器上,都能见到石英水晶。它甚至还被用在原子钟上,原子钟可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我们的时间都是从它那儿对照出来的。它的精确度是每百万年只差三秒。总之,石英水晶应用于科学前沿阵地上的每一个领域。以原子钟为例,它曾被用于检查爱因斯坦的“当速度接近光速,时间会变慢”的理论。另外在研究测定远行星地震活动时,所使用的仪器也都是由石英水晶做成的。

石英不仅被应用于精密的计时仪器,而且还必不可少地被应用于信息技术、电子通讯和大众传播领域,不仅涉及航海设备,雷达和声纳系统,还决定着最新医学和超声技术的发展。它优越的带电性在一切电子产品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收音机到计算机,从陆地电视接收系统到最发达的在太空中绕行地球的通信卫星,所有这些现代科技产品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石英水晶。甚至目前庞大的信息高速公路,也要归功于近来在水晶研究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因此,当今水晶领域是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它处于现代计算机、电子、电信和大众传播工业的核心地位。毫不夸张地说,水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面貌。我们现在的世界是电子信息世界,依靠电子而进行的交往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靠电子我们可以不断地和几千里以外的人进行交流,只要轻轻地按一下键子,就可以将从全世界搜集来的大量信息存储起来,任意使用。水晶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大革命的核心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离开这些应用了石英水晶的产品,石英水晶已成为我们现代文明的必需品。

当我们认识了石英的这种性能和使用价值后,现代人类不禁要问:为什么水晶头骨是用这种石英制成的呢?

阿尔卑斯冰人

著名的阿尔卑斯冰人奥兹使得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图景异常详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奥兹的年龄、健康状况、吃的食物、和他的死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沃尔夫冈·穆勒等在10月31日的《科学》发表报告,查明奥兹源自南蒂罗尔的部分山谷,他可能一直生活在诞生地60公里之内的范围,而且他一生都是在现属意大利的山区中度过的。

穆勒等追踪调查了许多线索,以搞清奥兹生活过的地方。他们研究了奥兹的牙齿珐琅和股骨。穆勒解释说,由于牙齿珐琅是在牙齿形成时就固定不变的,因此检测的三颗冰人牙齿,便包含着奥兹大约3岁到5岁时,摄取食物中示踪元素的残迹。提供冰人成年时期行踪线索的股骨,则每10年到20年便被摄取的食物再度无机化。而奥兹肠道中的微小云母块,呈现着他死前数小时的相关情况。

然后,穆勒等将奥兹组织样本的同位素残迹与整个地区各种不同土壤和水的样品相比较。例如,降雨中所含有的氧同位素比率随着高度和地理而改变。奥兹被发现处北面的高海拔内陆地区,缺乏自大西洋飘来云层的沿路降雨中所携带的重氧同位素(180)。奥兹被发现处南面的来自地中海的降雨,则含有高水平的重氧同位素(180),而奥兹的牙齿就与这些南面地区的重氧同位素值相匹配,表明奥兹在形成牙齿的时候,就居住在南面的那些山谷中。但奥兹股骨的同位素测定值,与其出生地和被发现处之间的同位素值相近,表明奥兹的成年时光,是在其出生地北方的高海拔山谷中度过的。

此外,冰人所在的阿尔卑斯山周围地质学环境十分复杂,至少包括四类岩石,其中每类岩石都有独特的锶和铅放射性同位素比率。因为食物反映着生长土壤中的同位素成分,穆勒等便可将奥兹儿童期生长地限定在他被发现处南面的一些山谷。将这两大类同位素数据结果综合起来分析,穆勒等便将艾萨克山谷圈定为奥兹儿童期家园的最佳候选地。

最后,穆勒等采用氩-氩法,测定了奥兹死前不久吃过的小麦和大麦等谷物经胃肠道消化后所残留的12粒微小白色云母块的年龄,以确定其生命后期所生活区域的特征。结果云母块的年龄在9千5百万年至3亿年之间,与艾萨克山谷西面、名为下维希岬的小地域的特征一致。因而,穆勒等的结论是,奥兹生长在艾萨克山谷,其后的成年时光在下维希岬山谷中度过,并最终在奥兹山谷中走完了人生旅程。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地质学家亨利·施瓦茨认为,这是一份非凡的研究报告,这种综合学科研究的方法还从未在其它地域中被应用过。然而,英国食物研究所尤里安-胡杰沃尔夫却对于延用氧同位素所取得的结论存有疑问。对于今天所见的北方-南方区域变化在5000年前是否存在,他仍抱怀疑态度。胡杰沃尔夫还发现,2001年的一项有关中世纪蒂罗尔人头盖骨的研究中,便没有此类变化。

查文遗址

查文文化史话

查文文化遗址,位于秘鲁西部的安卡什省。在安第斯山区科迪勒山东坡,海拔3100多米,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500年一公元前300年,这里出现了查文文化,并成为当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在圣山和河流的交汇之处,背靠圣山与天平齐的地方,耸立着查文雄伟的平顶神殿。这座重要的纪念物始建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公元前400年~前200年,正是它最兴盛的时候。查文神殿成了伟大的宗教圣地,它的艺术风格甚至影响到安第斯中部绝大部分地区的布匹、金属、石器和陶瓷上的图案。16世纪,哥伦布来美洲开辟新大陆后,查文城逐渐衰落。

琼戈亚佩的古墓

20世纪的一天,当工人们在秘鲁北部兰巴耶克河谷中的琼戈亚佩镇扩挖一座水库时,他们在距地面大约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三具不完整的骨架。除了因尸体在埋葬时被涂成了红色而留下朱砂的痕迹外,三具尸体中有两具没有任何陪葬品,而第三具——后确定是一位女性——则是按照王室的待遇下葬的,她的旁边聚集了大量的黄金珍品。

查文神殿所在的山谷,中心部分就是查文遗址所在地

这些物品经过多次转手后,最终被纽约的一家博物馆买下。随着消息的传开,考古学家们纷纷赶来参观,不因为这些物品改变了研究人员对秘鲁北部历史的认识——当时大家都认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这片地区有人居住的历史不过几百年。然而在这次发现的陪葬品当中,有两件瓷器与在秘鲁其他地方发现的陶器非常相似,这表明这些物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使人们不由想起了那个时期正处于兴盛期的查文文化。

从墓室中发现的石制物品包括一只用来盛食物的盘子、一只盛玉米酒的杯子和一把用于吸食带有致幻作用的鼻烟的勺子。这些物品表明,这位女子和她的两个随从可能是信奉某种宗教的信徒,但到底信奉的是什么宗教目前还不得而知,只知道这些闪闪发光的陪葬品有着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琼戈亚佩本身并没有为解开这些疑团提供什么线索,但它引起了人们探索查丈文化的兴趣。为了解更多的情况,研究人员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离此483千米的安第斯山区科迪勒拉山东坡。那里有两条河:莫斯纳河和瓦切克撒河,在两条河的交汇点附近发现了古代秘鲁主要宗教中心之一的废墟——查文神庙。

旧庙

查文神庙废墟保存下来的最子的祭祀建筑之一是旧庙,它位于莫斯纳河边的梯田上。旧庙的内部用土石建成,外面是就地取材的抛光大理石板、砂岩和石灰岩。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该遗址上最早的建筑,但是在最近人们发现该建筑有缝隙,说明旧庙事实上是建筑在更早的建筑基础之上的。

旧庙的布局呈“凹”字形,是几个世纪以前沿海地区十分流行的神殿建筑外形。一个中央平台、一个小翼和一个大翼,环抱着一个下陷的圆形院子。两翼代表宇宙和社会两股相对而又相辅的力量;两翼之间的广场,代表在两种相对力量之间进行调解;凹字形顶头的建筑代表力量的合二为一。中央平台离地十米的地方有凸出的石雕装饰物,它们用凸榫钉在壁上,并按一定间隔排列。装饰物是面目狰狞、长着翅神殿由巨石砌成,旁边有一排表情奇异的石雕像。膀、半人半兽的东西。

另一座古墓出土的黄金锻造的王冠上刻有查文文化的“权杖神”旧庙的神殿看上去像是实心建筑,没有门也没有窗,其实它的内部像蜂巢一样布满了房间和通道。这些房间和走廊通称为“走廊”。楼梯、通风管、下水道与走廊相通,形成了一个迷宫,迷宫上面承受的是庙宇内芯的重量。管道为潮湿阴冷的走廊通风,石砌的下水道可以排泄神庙平顶上的雨水。旧庙里下水道和通风管的长度足有500米,远远超过了一座简单工程的需要。下水道中急流的声音经过通风管和下水道空腔的放大,传到聚集在庙前的朝圣者耳中,会使他们以为是查文神殿雷鸣般的咆哮。

神殿由巨石砌成,旁边有一排表情奇异的石雕像

一组台阶从中央平台通向走廊的入口,再通向旧庙中摆放的最受朝圣者们敬奉的东西——一块高453术的花岗岩巨石,叫做朗松神石。该石面朝东方,置于一条阴暗湿冷的十字形走廊的尽头。该石是查文神殿中为数不多的没有搬到别处的文物之一。神石呈人形,脚与手都呈爪状。它的耳朵上戴有重重的坠子,厚厚的嘴唇往后咧开,如咆哮一般,像是一只高大凶猛的狗。朗松神石的顶部呈凹槽形,宇过天花板一直通到上方的走廊,在那里,古代的祭司们将天神的话传达给求神的信徒们。

新庙

当年,查文神庙的繁荣兴旺体现在庙宇的不断改造与扩大上。人们将旧庙建成了一座新庙,从公元前400年一公元前200年,它的香火一直非常兴旺。新庙部分建在旧庙原来的地基上,建造者们将南翼扩大了一倍,整个建筑也由此向东扩展。

在新庙的中央平台的基座里,建造者们添上了一个入口。入口用两根柱子支撑,其上则是一道雕梁。柱子上面刻满了图案,内容是两只冠毛耸立的雄鹰。入口通向一个约有20千方米的方形院子,院内饰有雕琢过的石板。院子里有一道宽敞的楼梯,用黑色石灰石与白色大理石砌成,一直通到新庙的中心广场。广场长105米,宽85米,地面往下凹陷,呈长方形,它的一边还有一个下凹的小院子,深达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