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18664900000007

第7章 女爱“老子”:窦猗房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她是吕雉的宫女,却又被送给了代王;她幸运地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又在中年患病失明;她的丈夫和儿子开创了汉朝中兴的“文景之治”,孙子是千古一帝的汉武帝,自己贵为三代王后,却喜欢低调的黄老之术;在她的整个历史上似乎一直没有敌人,后世人对她也没有一句恶评,这到底是那一位贤德的皇后呢?

孤女入宫

有人说吕雉苦心经营的战果都是让窦猗房来享受的,这一种说法并不为过。窦猗房的确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汉朝的第一个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身的著名人物。入宫前的窦猗房,不仅是出身于平民,而且早早就丧父失母,无任何依靠,这种穷苦的日子与日后万人拥戴的国母有着天壤之别。

秦末汉初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窦猗房父亲为了果腹到观津城外的深潭边钓鱼,结果滑入深潭淹死。不久,一直处于困苦中的窦猗房母亲也弃世而去,留下小窦猗房和一个哥哥及弟弟。

窦猗房哥哥叫窦建国,字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丧父失母后三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生活十分悲惨,几乎不能自存。

一年初秋,家里的粮食全部吃光了,小窦猗房一看没有米下锅了,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大哥窦建国跑出家门,把地里刚刚长到手指大小的红薯挖回来吃。小窦猗房一看,也跑到地里,把哥哥刚才拔出的红薯秧捡回家。红薯当干粮,秧子当菜,三个人吃着吃着,同时大笑起来。几天的工夫,他们就把地里的红薯吃得精光。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俘六国美女入后宫后,汉朝就开始在民间大选良家少女入宫,或为宫女,或为皇后皇妃。汉高祖刘邦为兴隆后宫,派人四处征选美女进宫,很多穷人家的父母也纷纷把自己的女儿献出来,以图沾皇气,走上荣华富贵之路。

当朝廷选官来到观津时,小窦猗房便去应选,挑选官看小窦猗房虽然面黄肌瘦,但是透露着天资聪明的贵人之相,把她选中,带回汉宫。皇宫是世上最富贵的天堂,同时也是最黑暗无情的地狱,小窦猗房进入皇宫后能过上好日子么?

误入代国

小窦猗房入宫后,做了吕雉的一名普通宫女。宫中的生活自然比宫外好多了,不仅有吃的,宫里还统一着装,吃饱穿暖自是没有问题,小窦猗房就这样满足地一天天过着。

窦猗房原本以为会在长安宫中默默无名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祖逝世后,吕雉垂帘称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吕雉把高祖的庶子全部放逐封地,为了安抚这些庶子的心,吕雉给每一个庶子都配备了五个艳丽的宫女,窦猗房就在这批被选送的宫女中。

本想过宫中平安充足的日子,现在又要被送出宫,出宫后的事还无法预料,窦猗房心中隐隐不安,为了平静自己这种担心,又为了说服自己服从命运的安排,于是窦猗房拿出自己平时积蓄,请求主管分配的宦官把她分配到赵国,窦猗房的老家观津在当时就属于赵国,这样就可以离家近点。其实,离老家远近已经没有必要考虑,因为父母早亡,两个兄弟在她离家的同时,也一起逃荒到了外地。可是,窦猗房还是这么想,似乎离家近了就亲切,就安心。负责分配的宦官也答应了,可是在分配时,负责的宦官就偏偏忘了窦猗房的嘱咐,将窦猗房的名字写到了分配去代国的名册中。

窦猗房不愿意到代国,因为当时的代国邻近匈奴。这样,窦猗房不是离家近,而是离家越来越远,然而,这一切已经决定,不可改变了。窦猗房痛哭流涕,以泪洗面,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无法抗旨,一个小宫女又能怎样反抗呢,最后也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去代国的道路。

窦猗房等五名宫女分到代国后,幸运地是代王刘恒看上了窦猗房,并专宠于她。没过多久窦猗房生了一个女儿刘嫖,生了长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又生了儿子刘武,就是后来的梁孝王。

窦猗房与代王刘恒在代国过着知足常乐的日子。吕雉死后,吕姓世家被诛,汉朝内外大臣都拥代王为帝,代王继位后为汉文帝,立刘启为太子,立窦猗房为皇后。

窦猗房因祸得福,这个当初哭着离开长安皇宫的小宫女,十几年后再回到当初离开的皇宫时,身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从一个小宫女成为了汉朝后宫的女主人。

福兮祸所伏,在一次欢宴后,窦猗房眼睛突然失明,在三千佳丽共争斗的后宫中成了一个失明的皇后,窦猗房还能保住自己的皇后宝座么?

失明失宠

一个女人没有了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对于自己是一种痛苦,更为痛苦的是自己的丈夫还是多向选择的皇帝,面对后宫众多美女,汉文帝移情别恋,不再关爱窦猗房,先后宠幸的有邯郸慎夫人和尹姬,特别是宠爱邯郸慎夫人,邯郸慎夫人总不离文帝左右,气势也高人一等,长人一头的样子,甚至想与名正言顺的窦皇后平起平坐。

一次,文帝与窦猗房、慎夫人同游皇家林苑,预置坐席是汉文帝和窦猗房分坐左右,慎夫人坐到窦猗房身旁。慎夫人平时仗着文帝宠爱,在宫中都是与窦猗房并坐,窦猗房比较大度,并不计较。这次慎夫人座位被安排在窦猗房的侧面,慎夫人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于是恃宠而怒,文帝因慎夫人生气,也勃然大怒,竟然带着慎夫人打道回宫。

汉文帝和慎夫人正在忿忿不平时,一同来的大臣袁盎向文帝进谏道:“我看今天的坐次安排得非常合理。常言道,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慎夫人虽然深受皇上的宠爱,但是名分上窦后是名正言顺的正妻,而慎夫人是妾,嫡妾身份不同,慎夫人怎么可以和窦后同坐呢?”袁盎又说:“陛下还记得‘人彘’的故事吗?戚姬倚仗汉高祖刘邦的宠爱,对吕氏不屑一顾。刘邦去世后,吕氏掌握大权,对戚姬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将戚姬砍掉四肢、挖眼、去耳、熏聋、弄哑,变成‘人彘’,扔到厕所里头,戚姬的下场很惨,当时的汉惠帝看到之后都不忍心。吕氏的行为很残忍,但是戚姬自己也有不慎重的地方,没有恪守本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氏和戚姬的故事就是前车之鉴呀!”

文帝和慎夫人听了袁盎的话,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恍然大悟,怒气全消。文帝死后,景帝继位,窦猗房升为皇太后,后宫大权在握,却没有对后宫其他嫔妃展开迫害。当时,袁盎忠心进谏,一是避免“人彘”之祸,二也是保护窦猗房的万全之策。窦猗房虽然失明,失宠,但她以贤慧的美德得到了大臣们的敬仰。

独尊黄老

从贵为皇太后开始,窦猗房也得以频频干涉政务。她特别喜欢黄老之术,于是也把黄老之术用在治国上。

汉朝建立以后,以前朝为戒,积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黄老无为”的思想,这对促进汉初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窦猗房是“黄老”思想的坚决贯彻落实者,也是继承发展者。

窦猗房主张在清静无为的环境中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亲自找来“黄老”的大量书籍,让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以及外戚们通读。她有时要检查他们的读书情况,看他们是否读懂了,是否领悟了,是否理论联系实际了。

窦猗房喜好老子的书,爱不释手,经常彻夜通读,儒生辕固生非常博学,窦猗房就把辕固生找来,问他喜不喜欢老子的思想,辕固生知道窦猗房要让他赞扬老子的思想,却不屑一顾,颇为轻视地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猗房听了大怒说:“安得司空城旦书乎?真是连猪都不如。来人,把辕固生扔到野猪圈里喂了野猪!”于是,命人将辕固生与野猪关在一起,想让野猪咬死辕固生。景帝知道后,扔给辕固生一把刀,辕固生用刀杀了野猪逃了出来。窦猗房见辕固生没有被野猪咬死,只好罢免了辕固生的官职。从这里可以看出窦猗房已经是一个强硬的权力操纵者。

梁王刘武是窦猗房的幼子,即汉景帝的弟弟。窦猗房非常疼爱刘武,认为刘武不仅谦德谨让,孝道为先,而且有雄才大略,以后能安邦定国,因此非常希望景帝能同意由弟弟梁王继承皇位。

窦猗房把这意图当面告诉了景帝,景帝对母亲非常孝敬,为了给母亲一个答复,就说他基本同意,但要和大臣们研究以后再最后决定。景帝在朝会上专门说起让弟弟继位的事,朝中大臣都表示这样不妥,散朝后,景帝只好对母亲说这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冬十月,梁王刘武作为诸侯王由封国入长安。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在款待梁王的宴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景帝双手抱着梁王,嘴里念念有词,说:“我千秋万岁之后,皇位传于你。”梁王明知景帝一时说的是醉话,表面上既不表示感谢,也不表示拒绝,心中却暗暗庆幸。他想:毕竟在场的文武大臣都听到了,以后也许是个凭证。窦猗房当时也在场,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

这时窦猗房的侄儿窦婴一本正经地说:“汉法之约,传子适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景帝先是清醒地看了窦婴一眼,接着默然无声,眼睛半睁半眯,身子站立不住,做大醉状,意思是告诉在场的人,我喝醉了,刚才说的是酒话。就见窦后的脸色,刚才还是霞光满天,马上变成乌云密布,结果,传位给梁王的事又不了了之。

窦猗房虽然在在梁王立储这件事上失败了,但是,从她一再要求的过程中,她的儿子景帝还是很顺从她,当景帝死后,武帝继位,汉朝经历几十年的恢复和振兴,情况已经和汉初有所不同,独尊黄老之术也已不合时宜,严重阻碍了许多儒生的进仕之路,也扼杀了儒家的思想。

汉武帝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满足于现状,通过改革发展社会经济,因此武帝特别欣赏儒家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创新,这与尊崇“黄老”的祖母窦猗房产生了直接冲突,这种冲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窦猗房不得不退到幕后,一心一意享受后宫养老之乐。

点评:贵柔守雌

窦猗房的丈夫、儿子和孙子,分别是著名盛世“文景之治”的皇帝汉文帝、汉景帝和以雄武著称的汉武帝。窦猗房从一个贫苦无依的宫女,成为母仪天下的汉朝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纵观窦猗房的成功背景,无非有四:一是水到渠成。作为汉文帝的皇后,汉文帝驾崩之后,她的儿子汉景帝即位,窦猗房自然成为皇太后;汉景帝驾崩,孙子汉武帝即位,她自然就是太皇太后。二是中国古代社会“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观念。窦后的绝对优势在于其他的妃子没有生子,只有她生下两儿一女。她一直恪守妇德,谦恭贤淑,失宠后地位也没动摇。三是汉朝是个忠孝的朝代,“汉家旧典,尊崇母氏”。汉代统治者十分注重“以孝治天下”,认为孝是做人之本,礼之始。所以,无论儿子,还是孙子,都非常尊敬她,包括她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策略。四是以“黄老”治国,排除儒术,干预政治,打击政敌,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窦猗房能影响汉朝统治者实行黄老之术,这是她作为女性的最大亮点。黄老之术正是适应了当时的汉朝统治,

黄老之术是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得名。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是道家和法家思想互相结合,并且采纳了阴阳、儒、墨等学派的观点。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所谓“无为”就是要求政府尽量不要干涉人们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

这种政治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被应用,就是现代的美国也奉为圭臬。《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马德里克(JefferyMadrick)在他的《经济增长的理由》(WhyEconomiesGrow)里,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讨论政府在经济行为里的角色,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

窦猗房坚决主张“无为而治”,并让自己的儿子及孙子都要熟读黄老之术的经典著作,这也是尊从了汉高祖刘邦的治国理论。据史载,刘邦入关之初,即宣布约法省禁,“悉除去秦法”(《史记·高祖本纪》)。汉政权建立后,刘邦成功地运用黄老之术,在全国推行郡国并行制,又以柔制刚,以守为攻,次第消灭了有严重分裂倾向的异姓王势力,并分封子弟,以扩大和巩固西汉政权的统治基础。他又利用和亲政策,减轻了匈奴对汉朝边防的压力;在经济上则推行“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轻徭薄赋政策,使汉初经济得以复苏与发展。到窦猗房时,窦猗房的儿子汉文帝、汉景帝尊从窦猗房主张黄老之术,大力推行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形成有窦猗房的一半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