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 B.高 C.公
D.贵 E.老 F.令
答案:
A B D F
聚沙成塔:
[大]常用于名字之前,对对方表示尊敬。如:“尊姓大名。”也用于事物名称之前”如;“大作,大札。”
[高]用于别人学生之前,表示尊敬。如:“高徒。”也用于别人的事物之前,如高见,高就。
[公]用于姓氏之后,对年高德重者表示尊敬。如:“朱公,张公。”
[贵]用于“姓”字之前,对对方表示尊敬。如:“贵姓”。也用于宾客之前或称别人的事物之前。如:“贵宾,贵府,贵庚”。
[老]用于姓或名之后,对年高德重者表示尊敬。如:“黄老,鼎老”。
[令]用于亲属称谓之前,对别人的亲属表示尊敬。如:“令堂,令郎”。令,美好的意思。
请列举出五种表示“第一”的雅称?
答案:
桂冠、鳌头、问鼎、榜首、执牛耳。
聚沙成塔:
“第一”的雅称集锦:
1)桂冠:古希腊常用月桂树叶编织成的帽子授予有杰出成就的诗人或竞技比赛的优胜者,象征光荣。后借“桂冠”代替“第一”。
2)鳌头: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鳌头”是最大最重要的部分。“独占鳌头”意乃占据“第一”。
3)问鼎: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敢于“问鼎”者,即说明力量强大有能力掌管大事,指“第一”者。
4)领衔:“衔”,指在文件上签署的名字。“领衔”即署在众人之前的名字,也就是第一者。
5)榜首:古代科举考试后,列名张榜,“榜首”即列于金榜之上的第一名。
6)夺魁:“魁”指为首者,领头者。“夺魁”也就是“夺取第一”。
7)夺标:“标”指给优胜者发的奖品。“夺标”也就是夺取第一的意思。
8)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盟约时,主盟者要亲手牵割牛耳取血,让每人尝一点血。后来便以“执牛耳”象征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
对别人谦称己夫的称呼是?
A.夫君 B.尊夫君
C.令郎君 D.拙夫
答案:
D。
聚沙成塔:
对丈夫的称呼总揽:
[夫君]妻子称自己丈夫。例:“夫君在外,寒暑晨昏,千祈珍重。”
[郎君]妻子称自己丈夫。例:“自郎君别后,寒暑已三易矣!”
[君]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例:“君单身在外,切勿拈花惹草。”
[尊夫君]对别人丈夫的敬称。例:“尊夫君乃仁人君子,嫂夫人尽可以放心。”
[令郎君]对别人丈夫的敬称。例:“令郎君乃舍弟同窗。”
[拙夫]对别人谦称己夫。例:“拙夫为人耿直少谋,尚望您多所包涵。”拙,愚笨。
在下列动物中,描写龙“叫”的常用词是?
A.吟 B.吠
C.嘶 D.嚎
答案:
A。
聚沙成塔:
描写动物“叫”的常用词名称总揽:
1)犬——吠
2)马——嘶
3)狼——嚎
4)狮——吼
5)虎——啸
孔子姓孔,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是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姓什么?姓子。孔子自称是殷人,其祖先属于殷遗民。在先秦,商、周两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但在当时,女子称姓,男子不称姓。所以,孔子的祖先姓子,但他们的名号中都不冠以子姓。
五千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民族和部落。其中最兴旺强盛的部落有两个,他们的首领分别是?
答案: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
聚沙成塔:
据考古学家判断,炎帝出生在新石器末期的仰韶文化时代。据《尚书》、《礼记》等古籍记载:炎帝潜心研究,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耕作工具——耒耜,用来翻土种庄稼。这样,使我国远古的人们从消极采集和猎狩生活时期,过渡到了原始的农业时期。为了感谢炎帝“教民稼穑”的功德,人们称他是太阳神炎帝,为南方大帝,尊称他为“神农”。
■
炎帝另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发明了医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已经家喻户晓,《神农本草》这部造福万代的医药古籍流传至今。
黄帝轩辕氏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所领属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部姬水附近。后来,黄帝率领人们搬到涿鹿(今河北西北部)定居,开始种庄稼发展畜牧。传说中他有许多发明创造。他们把谷煮成饭,建房子避寒暑,造舟造车解决交通困难,学会炼钢铸兵器,并学会制作五色衣裳。
中华民族的族徽是?
答案:
龙。
聚沙成塔:
在中国有一种“动物”,谁也没见过它的真面目,但是谁都对它很熟悉,都能叫出它的名字来,那就是龙。
龙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蛇身、牛嘴、羊须、鹿角、马鬃、鱼鳞、鸟爪、狮尾,还有兽类共有的四足,样子很怪,而且很凶。可是中国人都喜欢它,崇拜它。
中国的老百姓也喜欢龙。每到春节乡下人会舞龙灯,乡下死人择墓地时会请风水先生采龙脉,每逢龙年小孩出生率就偏高,每逢龙年民间谣言就奇多。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华民族是崇拜龙的民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
答案:
赤县、神州、华、中华、九州。
聚沙成塔:
1)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2)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化而来。
3)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4)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那么外国人怎样称呼中国呢?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何谓“社稷”?
答案:
土谷之神。
聚沙成塔:
“社稷”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这个代称一般现代白话文文章已经很少用了。
“汉族”名称由哪个朝代而得名的?
A.明朝 B.隋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经形成了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联体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四百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地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
我国现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4 D.53
答案:
A。
聚沙成塔:
据1982年统计,除汉族外,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共5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6%。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1200多万;赫哲族和俄罗斯族人口最少,仅1000余人。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等13个民族;人口10万至100万的有土家、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土、珞巴等十五个民族;人口l万至10万的有柯尔克孜、景颇、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塔吉克、怒、鄂温克、德昂(又称崩龙)、普米、门巴、基诺等18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乌孜别克、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俄罗斯等9个民族。
庙号始于哪个朝代,止于哪个朝代?
答案:
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聚沙成塔: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叫什么?
答案:
谥号。
聚沙成塔: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朝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是?
答案:
尊号。
聚沙成塔: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加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完全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比较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
答案:
年号。
聚沙成塔: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也用了十四个年号。但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
答案:
东汉殇帝刘隆。
聚沙成塔: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1)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2)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3)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4)历代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5)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
6)历代帝王中,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7)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8)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
9)历代帝王中,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享位61年。
10)历代帝王中,在位最短促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
11)历代帝王中,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12)历代帝王中,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13)历代帝王中,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用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朝之作多写宫廷靡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衰痛,留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14)历代帝王中,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万岁”开始成为皇上的专用名词是在什么时期?
答案:
秦汉时期。
聚沙成塔:
现代,我们和人民领袖、国家元首相见大都是平起平坐,同志相称,而在各个封建王朝中却有森严的尊卑之分。
一般说来,历代王朝中君臣相见的礼节是从简到繁,从宽到严。从上古到春秋战国,国君和臣下相见,都是一同站立,讨论政事时则是同坐。如果臣子下拜,则国君必须答礼。
秦汉时期,皇帝日益高大,“万岁”开始成为皇上的专用名词。此时,皇帝召见丞相,还必须从御座上站起来接见。
朝代中君主的称谓有哪些?
答案:
“孤”“寡人”“不谷”“朕”“天子”“万岁”“陛下”。
聚沙成塔:
1)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
2)“朕”,在古代为所有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个词成为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不准再用。
3)“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4)“万岁”,约始于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皆呼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
5)“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于是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宋代曾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