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说:“仲夏端午,端,初也。”“端”是开始,它和“初”字的意思相同。而夏历的正月是“建寅”月,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五”与“午”音同,古人也常把五日写成“午日”。“端”字既与“初”字意相同,“初五”亦可写成“端午”,而“午月”和“午日”又有两个“午”,所以亦称“重午”。再有,古人还常把“午时”当作“阳辰”,因此,“端午”也说成“端阳”。
“七夕”指的是哪一天?
答案:
农历七月初七。
聚沙成塔: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这是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起于何时,不好确定。
古人在这天晚上把庭院洒扫干净,放上桌椅,摆上酒脯水果,向牵牛织女二星洒散香粉,认为二位星神在这天夜里相会。在这一天守夜的人都有所乞求,有乞求富贵的,有乞求长寿的,有乞求生子的,但只能求一样,不能兼求。这天晚上妇女要结彩缕,穿七孔针,以乞求手巧。七月七日,已被古人描写为夫妇相会的喜庆日子,故古诗赋中多有反映。
“八月节”正式被定为“中秋节”在什么时候?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中节秋又称八月节,是农历三大节日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初民对月神的崇拜。
早在远古时期,月神就被列为“六宗”(六种祭祀的对象——日、月、星、河、海、岱)之一。在周代已经产生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后代一直延续“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的传统。秋分之夕祭月,自然希望见到月亮,但是由于秋分的日期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可以出现在八月初,也可以出现在八月末,如果出现在下半月,甚至月末,这时祭月就很难见到月亮,因而魏晋以后,民间就把祭月的活动固定在仲秋望日,即八月十五。这一天整夜都可以看到满月,而且八月秋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实在是祭月的最佳时间了。至于正式定名为中秋节,则是宋代的事了。
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在哪天?
A.农历九月初九 B.农历八月初八
C.农历七月初七
答案:
A。
聚沙成塔:
重阳之说来自《易经》。该书称阳爻为九,故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称为“重阳”,又称“重九”。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远游》诗中,曾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句子,这说明重阳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
到了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致死后,其侍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后来嫁给平民为妻。有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饮菊花酒、吃“蓬饵”、插茱萸,以求长寿的故事。从此,重阳节在民间也广泛流行开来。
重阳节的风俗很多,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和赏菊等活动。
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叫?
答案:
冬至。
聚沙成塔:
在现代人看来,冬至只是一个节气,而不是节日,但在古代,它不但是节气,而且是个重要的节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从此白昼逐渐延长。古人认为此刻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即将回升,所谓“冬至一阳生”,“气始于冬至”,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人一直把冬至看作节气的起点,并且当作新年来过,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新年,远远超过其它节日。即使在正月初一成为民间的最重要的节日以后,冬至仍然是很受重视的,直到晚近才发生变化。
冬至日在民间还有祭祖的习俗。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相同。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
中国传统节日“腊日”指的是哪一天?
A.农历十二月初一八
B.农历十二月初八
C.农历十二月十二
答案:
B。
聚沙成塔:
腊日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古人在年终,为了庆祝农业丰收,总要祭祀天地万物,表示答谢,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获得好收成。这个祭祀称为腊祭,举行腊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如果遇到灾年就不举行腊祭了。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起源于“伊耆氏”。伊耆氏是传说中的远古农业部落的酋长。这个说法当然并不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腊祭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腊祭的时间,最初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以腊月(即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这个日子一直延续到现代。
“腊八”,也是佛教的节日,称作“佛成道节”。
古代关于喝“腊八粥”的记载很早。《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都城各大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每逢腊八,不仅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腊八粥,民间也争相效法,成为风俗。
生肖与时辰有关系,请问清晨五至七时是什么时辰,与什么生肖有关?
答案:
卯时,兔。
聚沙成塔:
生肖的制订与十二时辰有关。古人对一昼夜产生了等分的时辰概念之后,便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小时,与时辰有关的动物就成了生肖属相。
1)子(鼠),深夜十一时至一时,此时老鼠最活跃。
2)丑(牛),凌晨一至三时,耕牛将出早工。
3)寅(虎),凌晨三至五时,虎时常在此时出没伤人。
4)卯(兔),清晨五至七时,此时尚属“旭日”“晓月”而依我国传说,月中有兔。
5)辰(龙),上午七至九时,按传说,是群龙行雨之时。
6)巳(蛇),上午九至十一时,蛇出洞之时。
7)午(马),中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按旧传统说法马为阴类,此时阳光到顶,阴气始生。
8)未(羊),午后一至三时,相传羊此时所食之草再生力最强。
9)申(猴),下午三至五时,天气将晚,猿猴啼叫。
10)酉(鸡),黄昏五至七时,月出之时,所谓“金鸡”。
11)戌(狗),晚上七至九时,狗开始守夜。
12)亥(猪),晚上九至十一时,天地混沌不清,猪贪睡。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是?
A.圭表 B.日晷 C.漏刻
答案:
C。
聚沙成塔:
我们的祖先在不同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等。
1)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
2)日晷: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
3)漏刻:圭表和日晷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可是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各个历史时期,对于月份的称呼各不相同。农历一月份又称?
答案:
正月、新正、初月、孟春、嘉月。
聚沙成塔:
1)二月:花月、如月、丽月、仲春、杏月。
2)三月:桃月、蚕月、暮春、季春、莺时。
3)四月:初夏、梅月、孟夏、清和。
4)五月:仲夏、天中、榴月、皋月、蒲月。
5)六月:季夏、伏月、精阳、蕉月、荷月。
6)七月:新秋、巧月、孟秋、瓜月。
7)八月:仲秋、正秋、壮月、桂月、仲盲。
8)九月:季秋、玄月、三孟、菊月、霜序。
9)十月:初冬、露月、孟冬、良月。
10)十一月:仲冬、杨月、幸月、葭月。
11)十二月:腊月、季冬、严月、冰月。
时、刻、更、鼓、点,都是我国古代计时单位。其中,单位最小的是?
A.刻 B.更 C.鼓 D.点
答案:
A。
聚沙成塔:
1)时:即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12时辰:子时,从夜间11点起算,到凌晨1点。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依次类推。
2)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因此“顷刻”指很短的时间。
3)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7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两小时,三更就是半夜11点至1点。
4)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四鼓相当于一时至三时。
5)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三更四点,就是半夜12时36分。
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传统节日的顺序?
A.元宵 B.寒食 C.春节
D.中秋 E.重阳 F.端午
答案:
CABFDE。
聚沙成塔:
1)元宵是农历正月十五;
2)寒食是农历清明的前一、两天;
3)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4)中秋是八月十五;
5)重阳是九月初九;
6)端午是五月初五。
一般两个闰年之间相隔几年?
A.2年 B.4年
答案:
B。
聚沙成塔: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5天,而平常所说的一年是按365天计算的,这样每隔4年就会差一天,为了补上这个差数,天文学家规定每4年加一天叫“闰年”。这一天就加到二月份为29天了。
■
中国传统农历属于?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合历
答案:
C。
聚沙成塔:
阴历根据月相的圆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阳历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来制定。阴阳合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这样既能与月相一致,初一为朔(看不到月亮),十五为望(满月当空),同时与春夏秋冬四季协调一致,便于安排农事活动。阴阳合历称做“夏历”或“农历”。
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是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它是?
A.卫星一号 B.东方号
C.阿波罗11号 D.和平号
答案:
A。
聚沙成塔:
1)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2)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号”宇宙飞船,是世界是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分钟,写下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美国宇航员,1969年7月20日踏上月球,乘坐的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他和同事埃德文·小奥尔德林竖起一面美国国旗,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写着:“我们来了,为了和平,为了整个人类。”
5)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6)第一个太空站:苏联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并接纳了三名宇航员。
7)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美国于1981年4月12日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飞向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36圈,历时54小时20分钟。
8)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美国46岁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于1984年2月7日,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走出机舱,成为世界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
9)第一个在舱外太空作业的女宇航员:苏联的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于1984年7月25日走出正在太空运行的苏联礼炮7号太空站舱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舱外太空作业的女宇航员。
10)第一次完成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苏联联盟T—15号,于1986年3月12日完成与“和平号”太空站相接后,直至5月5日飞离“和平号”的对接装置,前往远离“和平号”太空站300公里的礼炮7号,并与礼炮7号太空站对接成功,第一次完成了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