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知识全知道
18777000000059

第59章 大趋势中的淘金客——新经济篇(4)

在注意力经济学里,公众的注意力被视作一种资源,而公众将消费这种资源去接受信息。不同信息具有不同的价值,如果以“好、坏、无所谓”对信息进行简单区分,那么好信息可以使其受众在消费注意力的同时得到利益,比如一种新药品的信息有望改善糖尿病人的健康状况,一个精彩的幽默可以让人会心一笑;坏信息则相反,受众消费注意力后却可能会受到某种损害,比如在广告上鼓吹高蛋白、高营养的奶粉实际上是伪劣产品,失态的言谈举止对别人心理造成伤害;至于无所谓的信息,受众往往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注意它们,因此谈不上什么消费。

我们知道,老板在提拔员工时,当然会把机会留给那些给其留下良好印象的人。这就是注意力的作用。因此,在企业里,如果一个职员能及早应用“注意力经济学”,控制领导的注意力消费,从而推销自己,那么晋升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相反,那些未曾消费过领导多少注意力的员工,其提升空间就小了许多。

《财富》杂志在上海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果,3天赚了1000万元;《还珠格格》把皇宫里的戏唱到了百姓中间,也争得了数亿双眼球的青睐,进而一集卖到了58万元;《羊城晚报》等报业集团刻意对宣传给予包装,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它们的成功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了群众的注意力。

在电视上,新产品通过广告向受众展示自己的“卖点”。同样的道理,在企业中,一名员工也应该借助合适的方法向公司推销自己,以吸引上司、同事的注意。只有充分运用“注意力经济学”,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加薪、升职的机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力已经成为商机的先导。“眼球经济”更成为了一种时尚。谁的产品能快速、准确、广泛和持久地引人注意,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要捕捉广大商家的注意力,关键是要关心商家的意愿、倾向、心情、嗜好等,这不仅需要新闻媒体、互联网搞好文化创新,而且更需要企业家注意投资媒体及文化艺术产业。我们众多的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已经开始注意宣传企业的形象,对企业产品进行实事求是的包装,使产品不断开辟了新的市场。

■ 为什么“好梦一日游”的生意越来越火?——体验经济

大家对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都非常熟悉,在这部电影中,几个年轻人成立了一间名为“好梦一日游”的小公司,该公司的业务就是想尽办法帮助那些心存梦想却又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实现梦想的人“在一天中梦想成真”,这其实就是对体验经济很好的诠释。电影中有痴迷军事、梦想成为巴顿将军的书贩子;有多次失恋、希望娶一位公主为妻的落魄青年;还有吃腻山珍海味、想过几天苦日子的百万富翁。在“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帮助下,他们的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尽管时间很短,但是毕竟让这些客户们得到了奢望已久的亲身“体验”,好好地过了一把瘾。最后“好梦”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也许就验证了“体验经济”新模式的巨大发展潜力。

到底什么是“体验经济”?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在经济活动中,所谓体验,也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也就是说,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些心理需求,这种满足就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体验”。从消费者的心理来讲,追求自我实现是体验经济的精神核心,人们对体验的价值的关注远胜于产品及服务。

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使得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从追求产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追其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而工业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产品特征,于是赋予产品一种个性和文化的全新体验经济就这样产生了。

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经济,它作为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经济。旅游需要休闲的状态,旅游需要自由的感受,旅游需要艺术的想象,旅游需要审美的情趣。阿尔卑斯山上山的公路上立着一块提示牌:“慢慢走,请欣赏”,这正道出了旅游的真谛,也是体验经济在旅游业中的最佳写照。

我国的“假日经济”就是一种典型的体验经济。在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各处体验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和各地的风俗。在我国今年国庆节中秋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6%);旅游者人均支出441元。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同时,随着体验方式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多元化。从中也不难看出,在中国,体验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有一位以色列企业家开了一家“真假咖啡店”,在这家咖啡店里,虽然服务生送来的杯子、盘子里空无一物,但是每位顾客要付三美元,周末六美元。其经理卡斯比表示,消费者到咖啡店是来认识朋友、体验社交生活,而不是为咖啡而来。

在拉斯维加斯,任何18岁以上拥有合法驾驶执照的人,只要支付10美元,就可以体验凯迪拉克“钻石切割”最新款汽车在越野车赛道上疯狂飙车的感觉。通用汽车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笼络消费者,期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拉斯维加斯能够成为全世界凯迪拉克的中心”。

在英特尔公司总裁Andrew Grove的眼中,强大的电脑芯片并不能代表英特尔追求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我们需要比简单地制造和销售个人电脑(商品)更为深入的方式来审视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业务是信息(服务)的传递以及与生活现实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体验。”

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不单单是为了产品,更多的是购买一种生活的体验,企业也不仅仅是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让客户身在其中的体验,同样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愉悦记忆。“体验”这个概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满足消费者心理满足感,而感性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此的最大的满足,因此“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感性消费模式。

正是因为体验经济的这种感性消费模式,使得广告的作用更加凸显。广告作为一种给消费者提供信息的重要方式,不但可以让消费者掌握相关产品的信息,还可以赋予某种传统产品和服务一种新的概念,从而引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接受新事物,尝试新体验。

利用名人效应做宣传是现在广告宣传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一策略的目的也是通过明星的公众效应引领大家去体验一下明星的感觉。明星都用了该产品,大家也可以像明星一样生活。此时,大家购买的不单单是物化的消费,更多的是追求与代言人一样的体验。

“百年润发”的广告可谓深入人心,除了周润发的明星效应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大家看到广告之后必然产生无限的遐想,自己也要使用百年润发洗发水,同周润发一样“体验”一下长长久久的甜蜜爱情。

体验可以分为四种——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现实的体验和审美的体验。

娱乐当然是吸引客户的良好方式。在很多大商场的大厅,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娱乐表演节目,每隔一段时间,逛商场的人员就可以欣赏5~10分钟的表演。尽管这段欣赏节目的时间占用了一部分购物时间,但就购物花费来看却比没有设置该项目的商场要高。

与娱乐型体验不同,教育型体验要求观众有更高的主动性,目的是增进个人的知识或技能。还有逃避现实的体验,观众完全沉浸其中,积极参与整个体验的塑造过程。

逃离现实的体验,可能比娱乐和教育的体验更加令人沉迷。事实上,它们与纯娱乐体验截然相反,逃离者完全沉溺在里面,同时也是更加积极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