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知识全知道
18777000000060

第60章 大趋势中的淘金客——新经济篇(5)

典型的逃避体验所要求的环境包括主题公园、赌场、虚拟现实的耳机、聊天室,甚至是在森林里玩的彩球游戏。和终日懒散在家的人的消极角色不同,逃离者是参与其中的演员,能够影响到现实的行为。

例如,提高一部电影内在的娱乐价值,不但可以通过增大放映屏幕、调高声音、使坐椅更舒适、使包间更豪华等手段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让观众切身地参与到这个令人激动的活动中来实现。

审美体验则可以从游览名山大川或在国家大剧院看演出之类的活动中产生。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 spot)的体验。到迪士尼乐园、欢乐谷游玩,都属于最丰富的体验。

■ 为什么看上去很美,却很快就要破裂?——泡沫经济

凡是吹过肥皂泡泡的人都会被它的七彩绚烂所吸引,而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不过,我们也都明白,泡泡越大越圆越光鲜,离破灭往往也就越接近,而且,这种破灭是瞬时完成的。

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是在泡沫破灭后,对投资者的形象描述。泡沫在膨胀的时候,我们几乎做什么都赚钱,股市一天可以有几百只股票上涨,涨停者也特别多。基金销售达到疯狂的境地,即使对基金没有概念的人也愿意去投资买上一些。退休的人纷纷拿出退休金,看到邻居买,自己也忍不住买上几只。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致使股市一片飘红。金属价格也不断上涨,期货随之上涨。人们纷纷囤积居奇,直到高位抛售。在价格疯狂的背后,是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脱离。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数只股票已经连续拉上几个涨停的时候,当一只股票的市值已经有几十倍的市盈率的时候,当可以投机的商品价格已经被投机商炒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的时候,泡沫破灭的危险已经悄悄降临了。

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说起来,泡沫经济倒还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400年前,西欧就第一次出现了“泡沫经济”,不过它的主体有些特殊,不是现在常见的房地产和股票,而是美丽的郁金香。

当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了西欧,聪明的荷兰人很快就栽培出了更具观赏性的变种郁金香。物以稀为贵,这些变种郁金香的价格也随着需求的增加而迅速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鲜艳的花朵成了投机的对象,以至于后来许多与培植郁金香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人也参与进来,并且许多人一夜暴富。长此以往,渐渐地现货交易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于是期货交易又开始产生。投资者们不分男女老少,个个激情澎湃、满怀期待,希望借助郁金香的华丽让自己成为百万富翁,为此,不知有多少人高息贷款,放手一搏。

然而,情况发生了逆转。1637年2月4日,价格已经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的郁金香一夜之间变得像魔鬼一样恐怖。这一天,希望郁金香出手而获得暴利的人们震惊地发现,郁金香的价格急剧下跌,市场几乎在转眼之间就迅速崩溃。那些欠着高额债务进行买卖的人,突然变得一文不名,许多人因此而自杀,社会动荡不安。事态的混乱使得荷兰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郁金香上演了一次著名的“泡沫事件”。

“郁金香事件”之后,人类经济史上的泡沫事件便时有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肥皂泡沫发生在日本,而这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说起。

在当时,日本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曾红极一时。在东京街头,动辄就有人甩出大把钞票,要打车去300公里之外的名古屋,而东京的出租车司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日元。当时流行一种“割青麦”的做法,即公司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就与之签约,但是还不会让这个学生来公司参加实习,而是将他送到风光旖旎的夏威夷去度假——当然,是以“进修”的名义。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怕人才被其他企业抢走。

但是在这种繁华的背景下面,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泡沫。我们知道,现代泡沫经济的主角基本上是房地产和股票,日本也不例外。全球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东京银座,在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时,地价曾达到每坪(合3.3平方米)1.2亿日元,而一个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土地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投资者将资金抛向房地产行业,从而使得日本的地价疯狂飙升。自1985年起,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上升,东京在1990年最高峰期的地价竟然是1983年的2.5倍多。“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这样的言论让大部分日本人沾沾自喜。在那个年代,一向务实,对投机、股票没有好感的日本人,竟然有超过一半的国民购买了股票。谁不买股票,谁就是笨蛋,因为一年的投资就会有100%的回报。

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拿出大把金钱来劝人买地,利息几近于零,地价却在不断上涨。如果贷款购买土地,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除了房地产,老百姓还纷纷把银行存款投入股市。日本股市的市盈率曾高达80倍(当时美国、英国、香港的市盈率仅为25~30倍)。在“地市不倒”和“股市不倒”的神话里,日本举国欢腾。

然而,好景不长,美梦很快就破灭了。日本房产和股票的价格早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人们的买卖已经变成了纯粹的投机和炒作。从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起,日经股价便迅猛跌入了地狱,其跌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随后,日本股票市场陷入了10多年的熊市。在泡沫经济之前,花5亿日元购买的一套房子到了1990年中期一下子降到了1亿日元,贬值80%。尽管这样,大批的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竣工的住宅空空如也,没有住户。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股价、地价大幅下跌,不动产业萧条,股市长期低迷,欠息欠账等不良债务大幅增加,企业对风险产业的投资热情下降。而股价下落直接损害了一般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的家庭。当这个人类经济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破裂后,整整15年,日本都在为之还债:经济萧条、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以东京地铁的JR中央线为例,在泡沫破裂后,一度成为破产者自杀的热门地点,为此,东京的地铁不得不都安装屏蔽门加以防范。直到现在,日本经济还处于恢复期中。

除此之外,泡沫经济的案例还有很多。在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严重,正是因为美国信用透支要严重得多,它的金融风暴是先从房地产的次级贷款开始的,也就是允许消费者贷款买房,再用贷款作为抵押进行二次贷款。已经是负债了,负债居然还可以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这样严重的信用透支,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美国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但是长期以来,美国的信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种习惯性的错觉,使美国把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直到最终破灭。

泡沫经济主要是对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得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活跃市场经济是有利的。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词。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画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华而不实,必不长久。古往今来,任何过度繁华的社会往往都潜藏着深刻的危机,泡沫经济同样如此。到了现代社会,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危害更加严重,波及范围更加广泛,迫使各个国家高度重视,大力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