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行在中国有许多方式,先遣连出征前,王震、郭鹏、王恩茂将军都拿出了自己的心爱之物。
一
何家产乘坐彭德怀副总司令派给他的那辆军用卡车,拉着大半车的汽油,风尘仆仆颠簸了近一个月,才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
这是1950年6月中旬的事了。
当天,王震司令员与何家产在迪化北门附近的一处作战室里进行了五个多小时的长谈。将军从和平进军西藏的总形势,一直谈到先遣连进藏的线路、人员配备、武器装备、后方补给。将军说:“早在兵团进疆之前,毛主席就曾指示我们说,一兵团在完成解放新疆的光荣任务后,还有进军西藏的任务,要努力配合兄弟部队完成进军藏北、解放阿里的光荣任务。没想到这项光荣任务落到了你们骑兵师的头上。阿里地处藏北,自古就有高原上的高原之称,地势险要,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困难很多,西南主力部队现在已作好进军准备工作。中央和野司命令你们先进一个连探明情况,为大部队进藏做好准备。担子很重,彭司令员再三指示要选好连队,配好干部,中央也十分关心这件事,毛主席亲自批准了野司的建议,因此一定要完成好任务,为整个进藏部队打个基础。彭总对先进去的这个连要求很严,提出了很高的标准。”
何家产接着说道:“我回去后,一定按野司和兵团的要求研究、选定。”
王震将军在谈话中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政策,要集中时间对部队进行全面的政治教育。西藏是个少数民族地区,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完成任务的基础。西南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原则,这是一切进藏部队必须遵守的原则。最近野司转来了中央《关于以十项条件为和平谈判及进军基础给西藏工委的指示》和西南的《进藏动员令》、《进藏工作指示》。你回去后,要认真组织部队学习,干部战士只有掌握政策才能执行政策嘛。选配干部一定要注意懂政策、守纪律、作风过硬的干部。据王恩茂同志讲,左齐已经在着手为你们准备了,初步意见是让骑一团的保卫股长李狄三等人加强到先进去的这个连。你回去后再摸摸底,严格用政策的标准选好干部和骨干。我给郭鹏同志推荐了一个,本来打算调司令部的,听说现在就在你们那里 “谁?”何家产问。 “壶梯山上的小老虎嘛。”王震说。 “彭清云?对!他现在是师侦察参谋,已经带一个小组进藏侦察了。”何家产道,“现在他在主持侦察科的工作。”
“这个小老虎有股子虎劲儿,在整个西北都很有名气,要加强进去。这样懂政策的干部要用到点子上。”王震说。
“是。”何家产道,“我们一定把彭清云同志用在刀刃上。”
王震司令员又对何家产说:“进去一个连,山高路遥,困难很多,准备要充分。请转告同志们,西藏是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块没有解放的土地,要完成好任务,为解放最后一块土地,立最后一个大功。中央和野司的意见让你们在7月份完成全部准备工作,8月1日正式开进,有什么困难找王恩茂同志解决。”
“谢谢首长关心,保证按时开进!”
何家产告别时,王震司令员又告诉他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们的了。进疆时,毛主席托人给我带来了几针盘尼西林,一直没有用,你带回去让他们带上,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嘛。”
何家产说:“不,司令员还是留下吧。”
“一个连队孤军深人,困难很多,还是带上吧,会用得着的。”王震司令员说,“请代我向大家问好。”
盘尼西林是什么,它就是今天的青霉素。
若干年后何家产说:“当时部队中根本见不到这种珍贵的西药,全部靠进口。我是含着热泪收下将军这片爱兵之心的。”四支盘尼西林被送到了先遣连。据彭清云回忆,先遣连到达藏北之后十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牺牲了60多位官兵,这四支盘尼西林谁也舍不得动用,推来让去。为此,先遣连党支部还专门召开了会议,用执行党的决议的方式,强行使用了三支。彭清云哽咽着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谁都知道盘尼西林是好药,可以救命。但是,那时同志们都是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药省下来,留给其他在病中的战友。好几次都是趁着病人昏迷时使用的。记得1951年初春。全连9096以上都得了高山病,几乎天天都死人,但没有一个人提出用盘尼西林。医生拿出药来给大家用,许多同志都拒绝使用,甚至要用自杀威胁医生。医生为难地哭了多少次,那可真是党员让群众,干部让战士,推了又推,让了又让。药还是一支没少。李狄三同志就召开支委会,让大家讨论,形成决议,要求病人服从党的决议使用盘尼西林。记得卫生员徐金全去世前,连里病号很多,已经死了几十人了。他是连里唯一的卫生员,要是也去世了,损失会更大。连里几次让他使用一支盘尼西林,他就是不肯。最后党支部决定让他服从组织决定,委托我找他谈话。我问他:徐金全同志你是不是党员?他说是,我说党员要不要执行党的决议,他说要。我说好,党支部作出决议让你使用一支盘尼西林,他哭了。他对我说。副连长,正因为我是党员,我才没有权力使用。还是留给其他同志吧。如果我使用了,我就不配是党员了。”
徐金全走了。他一生只有这次没有执行党的决议。就这样,王震司令员送给先遣连的四支盘尼西林,一直用到1951年5月28日,先遣连与大部队会师的那天,生命垂危中的李狄三毫无知觉时,安子明命令医生为他注射了最后一支。
二
南疆的7月,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
中旬,王震司令员根据独立骑兵师和喀什军区(南疆军区原称,当时由二军兼,郭鹏任司令员,王恩茂任政委。1954年二军建制撤销,军机关改编为南疆军区至今)党委意见,正式批准独立骑兵师第一团第一连为进藏先遣连。随之,该连由昆仑山施工地段撤回于阗,进行进藏准备工作。
7月27日,喀什军区党委正式向先遣连下达8月1日启程进藏命令。李狄三等人当天奉命到达于阗。根据王恩茂、左齐两将军建议,独立骑兵师党委决定,进藏先遣连连长由原一连连长曹海林担任,政治指导员由原一连指导员李子祥担任,副连长由师侦察参谋彭清云担任,同时任命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任该连总指挥兼党代表,并同参谋周奎琪、干事陈信之三人组成团机关进藏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随先遣连进军阿里。同时,还规定李狄三是以团首长身份具体指导先遣连进藏工作。并兼任先遣连党支部书记。
当晚何家产从和田赶回于阗,并在途中听取了彭清云关于三次进入昆仑山区侦察情况的汇报。等他们赶到于阗时,已是凌晨一时了。先遣连所配电台、翻译、兽医、掌工和各单位调人的三十多名骨干全部到齐,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三时,王恩茂将军打电话询问准备情况,当他听何家产说准备基本就绪,只是还差部分防寒物资时,将军当即表示全部由军区解决并让何家产抓紧最后几天时间,认真组织部队学习政策,掌握政策。
据当时在王恩茂同志身边工作的许多老同志回忆。那天夜里王恩茂放下电话后,马上找来了后勤部的领导,当即作了几条指示:第一,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先遣连全体官兵每人至少要有两件防寒皮衣,即除每人一件皮大衣外,必须要有一件皮裤或皮背心。第二,要保证每人一条毛毡或一条毛毯。第三。立即停发军师干部的翻毛皮鞋(此鞋是原国民党起义部队库存的,共计一百六十余双),已发出的马上追回,全部发给先遣连,并每人外加一双毛毡筒。第四,先遣连所需帐篷全部改为棉帐篷,和田出毡子要就地赶制。最后王恩茂又命令道:“以上全部物资必须在30日前送到于阗。”
“库存不够,尤其是皮大衣只有一百一十多件,还缺二十多件呢。”后勤干部为难地说,“赶制怕来不及了。”
“这好办,军首长不是都有皮大衣吗?每人送一件就够了,另外你还可发动机关的干部们捐赠几件不就解决了嘛。”王恩茂说着脱下自己的大衣:“就这样,一人送一件,保证够了。军里领导的我来要,明天你们来取就是了。”
第二天,王恩茂政委果真从郭鹏、左齐等领导同志那里找来了十多件皮大衣。说来也巧,王恩茂政委赠送的大衣,恰好分给了把自己的皮大衣让给了战士的李狄三。他穿上大衣时,对师政治部主任肖林达说:“我一定保存好,解放阿里后,我再还给王政委。” 然而,李狄三没能回到雪山下面见他尊敬的政委了,他倒在阿里高原的冰雪之中。他的战友们回忆说,他十分珍爱那件黑羊羔皮大衣。平时很少穿,去世前,他又将大衣送给一位在执行任务中丢失了大衣的蒙古族战士。后来,这位叫拉五瓜的战士进军普兰宗时,又把这件大衣披在了一位在雪地里冻得奄奄一息的藏族娃子身上。
不知名的藏族同胞哟,你可曾知道,这件大衣上曾有过共和国一位将军的体温。你也许不曾知道这一切,但是,作为农奴的后代,你是幸运的,你是穿着这件大衣走进共和国温暖怀抱的。
三
我们的祖先曾经留下一个古老的遗训,叫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或者唤作“悠悠寸草心,难报三春晖”。
将军们对先遣连的心意并非图谁所报,只是一片爱兵之心。然而,郭鹏将军当年的一片爱心,事隔十多年后,竟被一群也许是过于天真的红卫兵们当作帮助“叛国集团”“叛国”的罪证,致使冤屈中的将军又增了几分冤情、几缕惆怅。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前夕,彭清云向我们谈起了当年的一段往事:那是先遣英雄连进藏之前,郭鹏将军送给带领侦察组进入昆仑山区侦察的彭清云两件心爱之物。那天,彭清云被召到疏勒的二军军部郭鹏将军的办公室里,一见面,郭鹏就问彭清云:“知道我找你干什么吗?”
“不知道。”彭清云答道。
“交给你一项任务,怎么样?”
“一定完成。”
“好,不愧是特级英雄。根据兵团的指示,我们准备让你带领一个小组先行进藏侦察,把道路情况搞清楚,为先进去的那个连作点准备。根据王震司令员推荐,我们还准备让你到这个连去任职,你要有点准备,把侦察任务完成好,连队进去时把握就更大了。有没有信心为解放西藏再立个头功呢?”郭鹏问道。
“请军首长放心,我们会努力完成任务的。”彭清云答道。
“嗯,有股虎劲,我送你两件东西。”郭鹏说着拿出一架望远镜和一枚指北针问彭清云:“还记得你们四师活捉的那位国民党的旅长吗?这是他的心爱之物,不过也跟了我几年了,今天就送给你了。”
“不,军长,这可是彭总奖给你的。全军谁都知道你有三件宝,除了这两件还有那把日军马刀。”彭清云指了指挂在墙上的马刀说。
“怎么,不想要吗?等会儿我改变了主意可就没你的分了。”郭鹏又拍了拍彭清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此去藏北,山高路远,任务很重啊。”
“请首长放心,就是死上百回,我们也会完成任务的。”彭清云坚定地说。
“不,必须活着回来。记住这也是任务。壶梯山上你孤身一人冲进敌阵,硬是从碉堡里拖出一条打红了的机关枪。”郭鹏紧紧握着彭清云的手说,“阿里是最后一块阵地了,要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来。全国都解放了,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哪……”
彭清云流着泪告别了他的军长,将军也流着泪送别了自己的部属。彭清云没有辜负将军的希望,在九死一生后。又回到了新疆,并在二十多年后担任了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驻新疆某分部的副部长。今天依然健在,离职休养在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的一个干休所里。但将军却乘风而去了。睹物思情,彭清云时常在怀念郭鹏将军。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前夕,他才将当年将军送给他的那枚指北针,擦了又擦,看了又看,细心包裹起来,送给当年进藏先遣英雄连所在部队。
现在这枚指北针陈列在进藏先遣英雄连——高原某部一连荣誉室里。
今天想起来。当年王震、郭鹏、王恩茂诸将军的心爱之物,为先遣英雄连进军藏北添了多少温暖,增了多少豪气,又壮了多少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