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07

第7章 西周时期

西周(前1046~前256年), 中国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

武王伐纣后, 分封诸侯; 周公杀武庚, 灭东方诸国, 实行大封建。

周建立了较大的侯国。诸多小国被周降服后开始遵守周朝的制度, 向周王朝贡。西周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甸、男、卫称外服, 被封为外服的是正式的国家。卿大夫食邑的封为内服。

周灭商以前, 周国内有周公、召公、毕公、太公、康叔等人的封邑;灭商以后, 分封制度扩大到周势力所达到的地方, 建立起许多小国家。

武王建周

武王灭殷商后,以殷商遗留下来的百姓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又因为殷才刚平服,还没完全安定,就命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殷。而后命召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命毕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旌表了商容的里门,以褒扬他的道德。命南宫括散发鹿台所藏的钱,开放巨桥所积的粟,以赈济贫弱的百姓。又命南宫括、史佚视察九鼎和宝玉。命闳夭加高比干的墓,以示尊崇。命宗祝在军中祭祀,而后才罢兵西归。一路巡行诸国,记录政事,作了一篇《武成》。分封诸侯,赐给他们祭祀宗庙的彝器,写了《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于是褒扬并封神农的后人于焦,封黄帝的后人于祝,封帝尧的后人于蓟,封帝舜的后人于陈,封大禹的后人于杞。然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功劳最大,得到最高的封赐。封军师尚父于营丘,国号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其他的也依次按功劳受封。

武王召集九州的州牧,登上豳的土山,遥望商都。

武王回到周,夜里难以入睡。周公旦到武王住的地方,问道:“为什么难以入睡呢?”武王回答说:“我告诉你吧:上天不受殷的祭祀,从我发(武王名姬发)还没出生起到现在,已经60年了,谗佞小人在朝,而君子却被放弃,就好像山里的麋鹿聚在近郊,飞鸿遍布山野。上天不照顾殷人,所以今天我们能成就王业。想想上天建立了殷朝,曾经任用的名贤有三百六十人,而殷王不能显扬他们,也不能礼遇他们,所以到现在殷国灭亡了。而我对上天的眷顾还没能全部完成,不知道上天对我大周是否庇佑,我又怎么睡得着呢?”

武王又说:“我一定要达成上天的眷望,要依近天帝的住处;要访求所有不顺天命的恶人,贬责他们,与殷王受同罪。我要日夜慰劳安抚人民,彻底安定我们西方的领土,发扬我周的功业与德惠,使它们同样地昭明。从洛水边上一直到伊水边,平易而无险阻,将作为我们周国的都城;我曾在南边看过三涂山,北边看过太行山麓的都邑,也看过黄河,看过洛水、伊水,就是这里和天帝的居处相距不远,可以作为都城。”

于是就规划了周的都城于洛邑。将战马纵放在华山的南面,将拉车的牛也放牧在桃林的丘墟上;收起武器,军队回到国内后就解散了,用此昭示天下从此后再无干戈。

周朝的社会阶级与阶层

周朝的社会,有着层次分明的阶级。大体如下。

统治阶级——百姓

《盘庚篇》记载百姓与万民相对,《诗·小雅·天保篇》中记载百姓与群黎相对。百姓是贵族的通称,在商为奴隶主阶级,在周为封建领主阶级。

按名位的不同,以及占有土地的多寡,百姓阶层内部也分贵贱。

1. 王族

姬姓是百姓中最贵的一姓。周初姬姓男子一般部分封为大小诸侯,周王和诸侯的子孙除了嫡长有继承权外,其余的子孙大多是分得采邑为卿大夫。领主阶级中姬姓领主占很大数量。

2. 诸旧姓

姬姓以外诸旧姓,有的在王畿内受采邑做王官。有的受封做大小诸侯,如姜姓的齐国,子姓的宋国。有的是商朝已经存在的旧国,如徐夷、淮夷等。这些旧姓数量极大,但政治势力不及姬姓。

3. 百工

百工是掌握手工业技术、管理工奴的低级百姓。周公不杀犯了酒禁的百工,足见周特别重视百工的技术。西周得百工,成为王官的重要部分,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王室衰微后,百工散到大诸侯国(如楚器铭文上的铸客,即周游各国的一种百工),侯国文化才开始发展。

后来,宗族逐渐破坏,土地领主阶级兴起,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百姓的社会地位基本上与普通庶民相同。百姓与庶民原本两个不同含义的称呼开始通用。

被统治阶级——庶民

民字本义是奴隶。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众、庶,通称为庶民。由于阶级的分化,民字的含义也扩大成一般劳动者,甚至贵族也有时自称为民,《诗经》中多有其例。大体上西周庶民包括上层的自由民,中层的农奴,下层的奴隶,数量最多的是中层的农奴阶层。

1. 上层庶民

商时有一种人称为小人。商亡国后,周公教这种人务农种黍稷,或牵牛车出去做买卖,来孝养自己的父母尊长,足见他们不是奴隶,也不是贵族殷顽(周朝建立以后没有宾服的商族后裔),他们是自由民。小人以外,一部分迁成周的殷顽,允许他们住自己的房屋,种自己的田地,谋自己的生活,他们在归顺以后,也有自由民的身份。周人重工商业,逐什二之利,大概就是殷顽的遗俗。周制土地由嫡子嫡孙继承,称为宗子,凡与宗子亲属疏远或亲属已尽的族人,在宗族内领得土地耕种,当然是自由民身份。小国被大国吞并,小国的贵族一部分降为皂隶,大部分变为大国的庶民,也可以取得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民在庶民中是上层。这个阶层逐渐在扩大,后来成为产生地主、推倒领主的有力阶层。

2. 中层庶民

在武王伐纣以前,周国有农奴。武王伐纣,周公伐武庚,商奴隶兵倒戈起义,助周灭商,取得农奴的待遇。康叔封卫,伯禽封鲁,都按周法划分耕地,商原有的农业奴隶自然转化为农奴。除晋国不用周法,按戎族习惯法(戎索)分配牧地外,其他周所封诸侯如齐、陈、宋等中原地区的国家,和鲁卫同样,用周法分配耕地。

周初大封建,一方面是姬姓与非姬姓贵族做了大小领主,一方面却是农业奴隶得到大释放。周初大封建之所以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就在于农业奴隶被释放,获得了农奴的地位。

3. 下层庶民

被领主剥削的奴隶在西周是数量颇大的一个阶层。俘虏为奴,罪人及其妻子为奴,奴隶子孙为奴。因为农业奴隶散布在广大田野上,不如释放为农奴,比较有利;至于在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家内服役等方面(奴隶也有种地的,春秋时叫做隶农),使用奴隶确是有利。《左传》昭公七年载楚国申无字说,“周文王定‘有亡荒阅’的法律,因而得天下,……周武王宣布商纣招诱别人的奴隶,因而激起从征诸侯的决战心。”伯禽伐淮夷、徐夷,作《费(bì)誓》,也说“偷人家的马牛,诱人家的臣妾,你得受刑罚”。西周从开始到崩溃,一直有奴隶存在,不过有时多,有时少,有时显著,有时不甚显著,无论如何,领主必然要剥削奴隶来补充剥削农奴或农民之不足,这也是西周时期奴隶多而重要的原因。

楚国大夫申无字说人有十个等级:“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围,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自皂至台,是各级奴隶,马夫牛牧不列等,比台更贱。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吃官饭(《国语·晋语》所谓“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庶民中自由民与农奴的共同点是自己养活自己(“庶人食力”)。因为所食不同,所以上中两层庶民不列入十等人里面。

从王到大夫是各级领主,是土地的所有者(“公食贡,大夫食邑”)。庶民中自由民的生活主要依靠务农,有的做士吃官饭(“士食田”),有的经营商业。农奴大部分务农,也有一些人做小手工业和小商贾。自由民和农奴分得的土地,称为私田,因没有所有权,不得私自卖买。

周公因人三变

周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他曾先后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大治天下。因其采邑在周,即今陕西岐山东北,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文王在世时,周公就很孝顺、仁爱,行动从不敢自主,规规矩矩,做事向来不敢自专。他在父亲面前,尽行儿子之道。与此同时,辅佐武王伐纣,被封于鲁。但周公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国去,而是留了下来辅佐武王。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而当时的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应付复杂的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周公肩上。周公摄政,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然而受封在东方监视武庚的管叔和蔡叔,对周公摄政很不满意。按照兄弟间排行,管叔行三,周公行四,管叔是兄,周公是弟,不论是继位,还是摄政,管叔都比周公有优先权。所以管叔不服。蔡叔虽然行五,但他支持管叔。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既想谋害成王,篡夺他的王位。

灭商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动下的商朝旧势力发动叛乱。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周公临危不乱。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的叛乱。出征前进行了占卜,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这是白日做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大家听了,众志成城,随同周公一起东征。

周公东征持续了三年,终于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联合的武装叛乱,粉碎了以武庚为头子的复辟阴谋,把周朝的统治地区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

后来,当东都洛邑建成时,周公的礼乐也制成。这时成王已经长大,周公便把政权交给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地位。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说的“制礼作乐”。

周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精图治,以便长久地享有王位。他谆谆告诫成王,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要像文王那样礼贤下士,治理好国家。

成王执政后,按照周公制定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这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

烽火戏诸侯

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传位于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喜好吃喝玩乐,沉迷女色。大臣褒响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将褒响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三年。褒响的儿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后,褒响才重新获得了自由。

周幽王见褒姒貌若天仙,宠爱得不得了,整日与褒姒在后宫中饮酒作乐,从此朝政更加荒废了。

虽然得到了周幽王的无上宠爱,可褒姒总是眉头轻皱,脸上连个笑容都不曾有。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博得美人一笑。幽王甚至花重金悬赏能人异士出主意只为博得美女的笑容。后来奸臣虢石父向周幽王出了一个主意:“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骊山一带建造了20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第二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兴致勃勃地上了骊山游玩。士兵点燃烽火台,临近的诸侯们看到冲天的滚滚狼烟,都以为是西戎兵来了,立即领着兵马来救援。等诸侯和众多将士赶到时,哪里有西戎兵的影子,就只见山上悠悠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褒姒看到诸侯和将士们着急赶路而来的狼狈样子和得知被骗后的捶胸顿足,禁不住就笑了出来。周幽王一看,美人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顾不上向臣子们解释一句,就先心花怒放了,还大大奖赏了虢石父。点烽火戏诸侯能博得美人笑,周幽王就屡次故技重施,可惜他也因此失去了信用,后来再点烽火,诸侯们都不肯应召而至了。因为极度宠爱褒姒,周幽王废掉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幽王用虢石父为卿,执掌政事,人民都很怨恨。石父为人谗佞巧诈,善于逢迎好利,而王却信用他;加上废了申后,赶走太子,因此申侯大怒,约同了缯国和西夷、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燃起烽火召集救兵,但诸侯的援军却不肯来。于是犬戎就将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了褒姒,取光了周京的财物才离去。而后诸侯就跟着申侯一起拥立前幽王太子宜臼,成为周平王。前770年,周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邑。周朝从此被分为西周、东周。迁往洛邑之前的叫西周,定都洛邑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

中国印记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万~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