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08

第8章 春秋图霸(1)

东周(前770~前476年), 各诸侯国被兼并, 奴隶制走向崩溃。

西周时期, 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平王东迁以后, 开启了东周历史。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开始后, 周王室开始衰败, 只保有天下之主的名义, 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 在中原文化的影响及民族融合的基础上, 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地处中原的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出现了霸主争夺战。随着各国的兼并与争霸, 从而成就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可以说, 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 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

东周衰败与诸侯坐大

从西周时起,天子威仪,各诸侯国间禁止攻战兼并。原本比周落后很多的各诸侯小国得以修养生息,经济、军队逐渐强盛起来。西周灭亡,东周王室衰弱,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各自为大的诸侯国打破了王室独尊的局面。后来侯国间互相兼并,强宗陆续出现。在兼并过程中,西周旧制度逐渐被破坏,特别是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向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转化,成为东周社会各种变动中最基本的一个变动。东周后期,时局动荡,诸侯间频繁的战争,使平民百姓的生活变得艰难沉重,但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春秋》记载,在东周不断衰败的200多年里,鲁君朝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的关系已属最亲近,朝贡都几乎全废,更别说其他诸侯了,只会比鲁的朝贡更少。

可俗话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周无论如何贫弱,名义上依旧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地位,为各诸侯国所尊崇。齐、晋两大国联合诸侯一起阻遏蛮族大国楚的北进,都是打着尊王、勤王的旗帜,才得到诸侯的信从和支持的。

这时期的文化中心分别是东周王国、宋、鲁,其中以周王朝的文化为主。因为王室衰微,不能养活众官,有专门知识与技术的王官百工陆续分散到诸侯国,有些人做官,有些人做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朝结合一批丧失职位的旧官、百工,起兵争王位。经四年战争,子朝兵败,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宫氏等旧宗族和百工,带着王室所有典籍,逃奔到楚国,这是东周文化最大的一次迁移。周人和大量典籍的移入,使楚国一跃成为代替东周王朝的另一文化中心。在鲁、宋、楚这三个文化中心都各有成就:鲁国孔丘创儒家学派,宋国大夫墨翟创墨家学派,战国时楚国李耳创道家学派。

经长期休养生息坐大后的诸侯,有实力也有欲望想要占有他国的土地和臣民,这就促使了诸侯间不断地发生征战。吞并与被吞并,造就了楚、齐、秦、晋、吴、越六个大国。

楚国

有苗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说,有苗曾在长江中游建立起一个大国。这个大国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商高宗武丁曾出兵深入荆楚境,捕获大批俘虏。周文王时,周势力到达汉水流域,一部分有苗人归附周国,接受周文化。武王伐纣,有苗人参加周军作战。成王大封文武功臣后嗣,熊绎得封子爵,居于丹阳(湖北秭归县)。熊绎的祖先,就是归附文王、跟随武王伐纣的有苗人酋长。西周时期,熊绎的子孙不断扩大土地,立国号为楚。

东周初期,楚国逐渐强大。楚国君臣自称是蛮夷,专力攻伐华夏诸侯,五年不出兵,算是莫大的耻辱,死后见不得祖先。因为楚国好战,又经常获得胜利,国境扩大了。春秋时,楚国先后吞并四十五个小国,是诸侯国中疆土最大的一个国家。

齐国

齐国的第一任国君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的姜尚。姜尚的女儿邑姜是武王正妻,生周成王和晋国始封者唐叔虞。成王封姜尚为齐侯,赐给他一种特权,得征伐有罪诸侯。

西周厉王时,齐献公迁都临菑。齐国到齐桓公时,吞并了很多国家,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齐桓公重用大政治家管仲,整顿国政,分全国为21乡,其中工商6乡,士15乡。工商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乡,平时农夫耕田,士“食田”,战时农夫当兵,士当甲士和小军官。士乡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有里有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二千人为旅,旅有乡良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一国有三军,齐君自率一军,上卿国子高子各率一军。管仲还依据齐国有山有海的优势,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铸钱调节物价。改革数年之间,齐国便国富兵强。

秦国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诸侯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对强大些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被排挤不能参与诸侯盟会。而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励精图治最终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周平王东迁后,封秦君襄公为诸侯。前753年,秦文公开始设立史官,用以纪事。前746年,秦国采用西戎野蛮法律,开始应用灭三族法(父族、母族、妻族)。后来,秦穆公重用谋臣百里奚,战胜晋国,秦国疆土扩至黄河边上,之后又用谋臣由余,灭12个戎国,秦国成为西边的霸主。

晋国

晋国出自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疆域大约在今山西省的南部。晋国从建立到衰亡历时700余年。

东周初期,晋献公建都绛,开始兼并的步伐,灭霍、耿、魏、虞、虢等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并且国土跨到黄河南岸,形成一个地险多马的大国。晋献公消灭国内同姓宗族,放逐自己的儿子夷吾(晋惠公)、重耳(晋文公),为了加强了公室的权力,形成一个政权集中的强国,他封异姓人为卿大夫。

前636年,放逐在外19年周游列国的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随从他的文武功臣都得到重用,君臣一心,整顿国政。前632年,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与楚、陈、蔡三国联军在卫地城濮大战,击败楚军,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吴越二国

周太王长子太伯仲雍,让继承权给次子季历,逃奔到梅里(江苏无锡县东南),有蛮人千余家来归附。太伯仲雍断发文身,做了蛮人的君长,国号吴。吴本是楚的属国,吴君寿梦时,吴渐强大。楚国大夫巫臣亡命到晋国,献联吴攻楚的计谋。前584年,晋使巫臣带着一队战车到吴国,教吴人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吴军学会车战,从淮南江北的陆地上,攻击楚国的侧面。吴楚连年打仗,甚至一年打七次仗,楚军疲于奔命。

寿梦死后,其长子诸樊继位。传位到阖闾这一代时,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人孙武为将军,国家军事势力强大。前506年,吴国大举攻楚,五战五胜,楚军大败。吴军攻破楚建都约200年的郢,楚国民人和文物财宝大量被吴军俘获。这是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对楚国是空前未有的创伤,但由周入楚的华夏文化,却因这次战争更多更快地传播到长江下游,加速了吴国的文化进步。

越国的国都在会稽,经济、文化比吴落后。阖闾领兵攻打越国,被越军战败,阖闾受伤病死。阖闾子夫差即位,立志报仇,夫差攻越大胜。越国被吴国击败后,被迫称臣,后来勾践不断举兵伐吴。最终击败吴国,吴亡。紧接着,勾践又向北方进军,宋、郑、鲁、卫等国的归附,使越国一举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

孙武练兵

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带着他的《兵法》到了吴国,呈给吴王阖闾。吴王细细阅读后对伍子胥说:“孙武的这十三篇兵法好极了,他真是个奇才。”于是叫伍子胥去请孙武来王宫相见。

见面之后,吴王说及本国兵微将寡,问孙武怎样才可以扩军强国。孙武将当前形势分析过后,便说:“我的十三篇兵法,不但可施于军旅,还可以动员妇人女子,驱而用之。”吴王大笑起来,说:“我从来未曾听说过可以训练女人上战场杀敌的。”

孙武说:“不相信可以当面试试,如不成功,甘当欺君之罪。”“真的吗?”吴王说,“好,且看看你的本领。”于是就在后宫选出180名宫女,交给孙武接受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命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两队队长,又令所有宫女每人各执一支戟。孙武说:“军旅之事,纪律森严,有赏有罚,号令必行。”孙武把宫女编成左右两队,右姬管右队,左姬管左队,各披挂兵器,示以军法:一不许队伍混乱;二不许交谈喧哗;三不许私自行动。

第二天一早,全体齐集教场训练,吴王也坐在楼上观看。180名娘子军全副武装,右手握剑,左手拿盾,分站两旁。吴王看见心爱的宠姬“威风凛凛”,心里着实欢喜。孙武升帐了,传令布阵,将黄旗两面,授给两位队长,令为前导,众女跟随队长之后,五人为伍,十人为总,要紧随相继,不得脱离。听鼓声进退,脚步不得混乱。传谕已毕,令队伍皆跪下听命。一会儿,孙武又下命令:“鼓声一响,两队齐起;鼓声再响,左队向右转,右队向左转;鼓起三通,各挺剑互斗。锣声起时然后收兵。”将规矩讲得一清二楚。

号令一出,众女都掩口嬉笑起来。击鼓的军土禀告,第一次鼓已击过了,但她们有的起,有的站,参差不齐。孙武站起来非常严肃地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可再申明前令,解释清楚。”军吏奉命再大声告谕一次。鼓吏第二次击鼓,但这些女子依旧嬉笑耳语,挨肩斜倚,乱成一片。

孙武忽然双目一瞪,大发虎威,喝问:“执法吏何在?”“有。”“我已说过,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今已约束再三,号令已明,却明知故犯,违反号令,就是军官和兵士之罪。”左右见孙武正发怒,不敢违抗,便将两姬捆绑起来。

吴王从台上看见,要斩他的爱姬,大吃一惊,急命人持节驰救,令曰:“寡人已知将军的用兵能力了,但两姬乃寡人心爱之人,非此两人,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请看寡人面上,赦免一番。”孙武拒绝了,说:“军中无戏言,臣已奉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若听君命,赦免有罪,将何以服众?斩!”

不一会,两姬头颅已挂起来了,宫女无不身体发抖,牙关发颤,诚惶诚恐地跪在帐下听令。

孙武又将副队长任命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宫女们前、后、左、右、跪、起都符合规矩要求,没有一个敢于出声的。

自此之后,吴王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于是拜孙武为将军。孙武纵兵驰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捷报频传,显名诸侯,使吴王阖闾称雄一方。

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