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当年那些事
1900400000016

第16章 在斯坦福,看蒋介石、宋子文档案(2)

老胡佛的东方情结

胡佛研究所的创始人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前总统,曾于1899年24岁时应清政府的聘请来到天津,任墨林公司驻天津的代理人。不久前往开平煤矿担任总工程师,并起了个中国名字叫胡华。在职期间,他与津海关税务司、英国人德璀琳密谋,巧取豪夺,从清政府直隶热河矿务督办手中秘密买下了开平煤矿。1912年6月,胡佛与德璀琳参与,正式签订开平、滦州两矿联合营业契约,成立开滦总局,由政府派督办。这便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又一大型企业——开滦煤矿的由来。而胡佛也仗着在津门的神奇发迹,成为美国第一个在中国发财的百万富翁!1913年,胡佛携大量财产返回美国,在旧金山自设公司。从津门到金门,胡佛完成了资本积累,尽管他在中国的这段并不是很光彩的冒险经历常被其政界对手所诟病,但正是凭借这数百万美元为强大后盾,胡佛步入政界,青云直上,直至当选为美国第31届总统。

1919年,已是美国社会风云人物的胡佛向自己的母校斯坦福大学捐赠了5万美元,在校内设立“胡佛战争收藏”,专门收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此为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之嚆矢。其后,随着典藏规模和研究工作的持续扩大,该研究所于1957年正式改名为“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onWar,RevolutionandPeace,简称“胡佛研究所”),并沿用至今。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其研究范围主要围绕“战争、革命与和平”这三个主题,因此这里的研究员大多主攻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等学科。令胡佛人自豪的是这里还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国际性档案庋藏(藏有160万册图书,6万多个微缩影片文件,4300类约4000万件档案和25000多种期刊),每年要接待大约7000名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国的学者。

我们的来访受到了负责该所日常行政的副所长理查德·苏索(RichardSousa)的热情接待。他介绍说,自胡佛所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并积极进行有关中国史料的收藏,尤其是研究所的创建人赫伯特·胡佛,自从他在天津经历了义和团运动之后,便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甚为关心。赫伯特和他的夫人当时就开始为斯坦福大学收集了很多中国历史书籍和蓝白古瓷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研究所在原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了收藏中国史料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中文收藏,尤其是现代中国档案(ModernChinaArchives)在该所的收藏中是最受珍视的典藏之一。

张纯如胸像的故事

当我在胡佛档案馆的阅览室坐定的时候,不远处的一尊青年女性胸像立刻吸引了我的视线。她是谁呢?在胡佛这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术殿堂里摆放着不少的塑像,他(她)们全都是有杰出贡献的人或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但在档案馆的阅览室里却只有两尊,一为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而紧挨着总统先生的,便是这位华裔女性。能享此尊荣,定非等闲之辈,我细细端详胸像铭牌上的中英文字说明: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南京大屠杀》作者)。啊!是她!对张纯如女士我早有耳闻,不仅钦佩她的人品和才学,亦为其英年早逝而扼腕。但除了知道她是美籍华人外,我实在不清楚张女士与斯坦福有何联系?其青铜胸像因何陈列于此?

胡佛档案馆工作人员送上的有关材料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张纯如的青铜胸像是一个多月前才从南京远渡重洋运抵胡佛档案馆的,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早在十年以前,张纯如就写作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成为第一位以英文全面记载侵华日军1937年血洗南京城暴行的作家,向欧美世界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该书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曾连续14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印刷逾百万册。在搜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还发现了尘封达59年之久的记载南京大屠杀有关材料的《拉贝日记》。一时间,年轻的张纯如声名鹊起,但也因此受到日本右派主流媒体连篇累牍的指责以及右翼分子的威胁。张纯如不惧恐吓,经常在各地发表演讲,抨击日本政府不愿反省历史、试图掩盖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卑劣行径。但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因在《南京大屠杀》著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第一手最真实惨痛的历史资料而导致精神不堪重负,在旧金山饮弹身亡,年仅36岁。

为反省历史,祈祷和平,纪念张纯如精神,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聘请南京市油画雕塑院雕塑家王洪志创作了张纯如青铜雕像,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张纯如演讲时的风采,她的右手自然地举在胸前,左手握着她那本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2005年8月,张纯如的家人特地从美国赶来参加雕像安放仪式,张纯如的母亲含着热泪握住了雕像的手,喃喃自语:“太像了,太像了。这就是我的女儿。”一年多下来,几乎每个前往纪念馆的人,都会伸手去和她握一握,如今,雕像的右手已经锃锃发亮。张纯如雕像竖立后,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洋彼岸的美国斯坦福大学郑重地向南京市油画雕塑院发出邀请,希望能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将此雕塑永久收藏陈列。由于胡佛研究所的雕塑都是胸像,因此王洪志先生重新进行了创作加工,终于完成了如今呈现在我眼前的这尊杰作!

胸像高约2米(含底座),张纯如的神情和其全身像别无二致,一样的长发披肩,面庞秀丽;一样的眉宇轻蹙,目光深邃。大衣里面的衬衫依然是中式立领。她不仅是胡佛研究所首个华人的雕塑,也是首个由华人雕塑家创作的雕塑。

张纯如的胸像最后落户胡佛研究所,并不仅仅因为“胡佛”的名气大,而是张纯如的家人被其诚意所打动。除“胡佛”外,张纯如当年读本科的伊利诺伊大学,读硕士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想安放张纯如胸像。最后张纯如的家人考虑到张纯如生前在胡佛研究所查阅了许多资料,而且根据她的遗愿,已经把她生前用作研究的史料都捐赠给了胡佛研究所,所以做了这个决定。2007年2月1日,张纯如雕像揭幕仪式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礼堂举行。张纯如父母表示,胡佛研究所历来以治学严谨,尊重历史而闻名于世。女儿的雕像和手稿能永久存放在她生前喜欢的阅览室内,他们备感欣慰。

从3月12日进入阅览室直至三周后离开,每逢我工作困倦的时候,似乎总能感受到身边张纯如那深邃的目光。同为历史工作者,又恰巧同年同月出生,我为自己做的太少太少而羞愧!今年适逢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张纯如音容宛在,虽逝犹存,她那维护史实、鞭挞邪恶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宋子文、孔祥熙档案一瞥

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直接涉及中国的文件多达200多类,如义和团、辛亥革命有关史料,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料、教会在华活动情形、左翼运动史料,等等。由于在政治上标榜独立,所以胡佛研究所既藏有大量国民政府档案,亦收集中共长征时期的档案。此外还有不少个人档案、美国重要涉华人士档案等。由于本次访问时间有限,主要任务为查阅蒋档,无暇他顾,只是抽空对宋子文(T.V.Soong)档案进行了专题收集,故仅对此略作介绍。

由于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和外交部长等要职,系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宋氏家族的长子,因此宋子文档案亦是胡佛研究所最受瞩目的典藏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自20世纪70年代起,宋档就开始陆续入藏该所档案馆,现在,关于宋子文的3万多件文件已陆续开放给学者阅览。

内容涉及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战时的中美外交等。其中,有关他“西安事变”时的日记、关于“史迪威事件”的谈话,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宋档主要分三部分:一、早期开放的共计39盒。主要是抗战时期宋子文在美国代表蒋介石的有关活动及其在外交部部长任上时的档案,对于研究中国与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关系极具参考价值。二、宋美龄在世时不能开放的档案共19盒。三、宋家家属新捐赠的档案共8盒。

此外,美国重要涉华人士的档案数量非常庞大,譬如为国人所熟悉的美国空军飞虎队将领陈纳德(ClaireLeeChennault)。有关他的资料由其夫人陈香梅女士捐赠,多为抗战时期飞虎队及中美关系的资料。还有抗战时期在延安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记者斯诺的夫人NymWales,胡佛研究所也收藏有她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札、备忘录、照片、笔记等,不一而足。针对同一事件,胡佛研究所尽可能地多方收集不同来源的资料,俾供学者比较研究,以全面反映事件全貌。就拿前文提到的“史迪威事件”来说,该所不仅藏有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的史迪威档案,还特地收集了史将军当年的老对头魏德迈的档案。在宋子文档案中除了有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谈话内容外,我们还发现了一封他在1943年12月23日写给蒋介石的函件,信中宋子文表示一向对蒋忠心,因为性格直爽多有冒犯,请他原谅。这件事情的起因即是蒋、宋二人在史迪威事件上的矛盾。蒋介石与史迪威不和,打算让美国撤换史迪威,宋子文支持蒋介石,并为其在美国活动。但由于宋家姊妹以及国民政府守旧派系的作用使蒋介石改变了主意,突然转变立场,竟然同意只要史迪威口头认错,那么就不必撤换他。最终,史迪威成功留任。但宋子文的思想却转不过弯来,坚决反对蒋介石继续与史迪威合作,这直接导致了宋子文与蒋介石之间近乎摊牌的冲突,蒋为此大发雷霆。以上内容在蒋介石日记里也得到印证。

总体而言,胡佛研究所的中文收藏年代久远、涉及面广、既全又精。这里的个人档案通常都是私人捐赠的,或者由家属委托代管,因此,档案对外公开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捐赠者或者家属的意愿。值得称道的是针对不同捐赠档案的特性和家属要求,胡佛为不同的个人档案量身定做了完整的保存和处理意见。假以时日,该所或将成为海外收藏中国近代档案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对心仪的藏品孜孜以求,这是胡佛的成功之道。从张纯如雕像和手稿的个案即可见一斑。再举个例子,“孔祥熙档案”原本因孔氏毕业于耶鲁大学而打算捐给该校,但在胡佛研究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说服了孔家后人。“两蒋日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价值不言而喻,经多方争取,胡佛终于“打败”了自己的老对手——另两家与中国近代史联系密切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哥伦比亚珍本和手稿图书馆(哥伦比亚以藏有张学良口述史料而闻名),将这一珍藏纳入囊中。至此,胡佛研究所成为最完整的蒋、宋、孔三大家族的档案保存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镇地位一时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