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结束,闭幕式上,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康生虽然事先并没有被安排讲话,但却登上了主席台。他对当时的文艺作品大加批评,点了《北国江南》、《林家铺子》、《早春二月》、《不夜城》、《舞台姐妹》等一大串电影,说都是毒草,应该批判。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给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公开放映并组织批判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报告”,报告说:《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是两部思想内容有严重错误的影片,其共同特点是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温情主义,抹杀和歪曲阶级斗争,着重表现中间状态的人物并以这种人物作为时代的英雄;为清除电影界、文艺界的错误观点,提高文艺工作者和广大观众的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开放映这两部影片,并在报刊上展开讨论和批判。不久,毛泽东批示:不但在几个大城市放映,而且应在几十个至一百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别的,都需要批判。于是,从1964年夏天开始,《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都开始出现批判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和京剧《李慧娘》的文章。那一段时期,江青经常会到文化部电影局看片子,有些片子还没有摄制完成,电影局的同志只好到上海、长春去调。电影局三天两头接到中宣部的电话,说某部影片是毒草,马上通知电影发行公司停止发行。有的影片刚出厂时被认为是香花,不久就成了毒草,过了一阵,又说不是毒草了。其实香花、毒草全凭上面的一句话。有一位导演无奈地说,“一早起来,先要看看天气,辨辨风向。往往是上面一个喷嚏,下面就刮起八级风”。
1964年12月,江青约中宣部的几位副部长座谈,要求中宣部通知全国报刊批判10部影片,有《不夜城》、《林家铺子》、《舞台姐妹》、《红日》、《逆风千里》、《兵临城下》,以至《白求恩》等。当时大家都认为要慎重考虑,没有同意江青的意见。北京方面不听话,江青事后马上来到上海。于是在上海的报纸上开始陆续出现批判这些影片的文章,随后全国其他地方也相继仿效。江青还在接见《奇袭白虎团》主创人员的座谈会上,对几部影片进行了一番评点:
《霓虹灯下的哨兵》不应拍成那样的电影,比舞台差得太多。你们觉得怎么样?现在的电影没有原剧的内在反帝和阶级斗争的东西了。我看了很难受。赵大本来很可爱,电影看不到了。连长演成二流子了。电影把好的丢了,坏的出来了。资产阶级方式的东西增加了。《千万不要忘记》是写了中间的人物(姚母和她的女儿)。有人说我怎么那么多的意见,我说谁突出了?资产阶级突出了,戏多了,宣传正面的人物相反不突出了。对《早春二月》有的部长、处长上下同意,要塑造资产阶级人物,结果出了个《早春二月》,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官老爷的意见不高明,通过两个电影的争论,群众的眼睛就更亮了。时隔不久,江青又有了新主意,她指示,对批判的坏影片在上映时不要做修改,不要为那些坏影片遮丑。摄制一部电影要花费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把坏片子藏起来,白白地浪费掉了,为什么不拿出来放映,从而教育创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又可以弥补国家经济上的损失,做到思想、经济双丰收呢?1965年3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很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人不敢写文章了,新华社每天只收到两篇稿子,戏只演兵,只演打仗的,电影哪有那么完善?这个不让演,那个不让演;那些“革命派”想靠批评别人出名,踏着别人的肩膀上台;要赶快刹车。
但邓小平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1966年2月,江青受林彪的委托,在上海邀请部队的几位同志,就部队的文艺工作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之前,林彪曾给参会人员打预防针:江青同志昨天和我谈了话。她对文艺工作方面在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你们要很好重视,并且要把江青同志的意见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
座谈会应该怎么开,江青建议,先看作品,再阅读一些有关文件和材料,然后交谈。近20天时间里,与会人员共观看了30余部“好的、坏的和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点、错误的影片”。
江青看一部否定一部,几乎否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有电影和文艺作品。对看了的几十部电影,江青认为“没有一部满意的”,周恩来亲自抓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她也认为问题不少。《南征北战》她说也有问题,修改一下也可以。只有《平原游击队》她认为勉强可以。对八一厂的《海鹰》,她只肯定了上半部是“我们的”。
江青说:“军队也不是在真空里,八一电影制片厂出了像《抓壮丁》这样的坏片子,我看了以后哭了。”“《聂耳》是给夏衍树碑立传”。这次实际上是“一人谈”的座谈会后来形成了纪要,并作为中共中央“红头”文件印发全党。“纪要”很尖锐地给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艺界定了性:文艺界在建国以来,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
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是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间状态的作品;还有一批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
这次座谈会显示了江青的“崛起”。3月,根据林彪、江青的指令,全军文艺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效法江青的办法,看电影,找黑线,按“纪要”的口径对号定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电影厂生产的影片有300多部,这次会议看了68部,加上外国影片共80部。好的只有7部:《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战斗里成长》、《上甘岭》、《地道战》,故事好,但线条粗点。《分水岭》复员军人还不够突出。《海鹰》有点小缺点,吉普车上两人吃苹果,有点吉普女郎的劲头,出征时唱,“宁愿出征不愿在家盼断肠”是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江青讲话有个特点,开始时还勉强能踩在点上,但往往说着说着就离了谱,甚至感情用事,夸大其词,陷入荒谬。这一次她对影片的点评,同样荒谬得让人无言以对。
《铁道游击队》:没写主席关于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写的是主席批判的游击主义。游击队不靠群众,都是神兵,只是芳林嫂一个群众。有政委,看不到政治工作,不像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无产阶级游击队,像一帮农民小资产阶级队伍。没有写党的领导,不像八路军领导的,单纯搞惊险神奇动作,宣传个人英雄主义。影片的插曲很不健康。
《林海雪原》:有严重缺点,这是写剿匪的,是在东北搞土改的基础上搞的,影片没写土改,这是四平保卫战役后,部队分出工作队搞土改,为巩固后方的。剿匪,影片只有一个部队干,没群众,好像部队是脱离群众的。影片充满了土匪气,有一段化装土匪审讯,这是歪曲。打威虎山好像就是杨子荣,夸大了杨子荣的个人作用,个人英雄主义。杨子荣化装土匪后,比土匪还像土匪,是歪曲,没写阶级斗争。土匪临死时还很顽强,没矛盾。《英雄虎胆》:美化特务阿兰,跳摇摆舞一场是资产阶级生活大展览,歪曲了侦察部队的形象。雷参谋化装后,比敌人还像敌人,剿匪不发动群众,只靠派进去,与《林海雪原》都是学苏联的。
《战上海》:是写国民党的戏,我们没有一个英雄人物塑造出来,都是面条。当时南京已经解放,敌人大势已去,敌人要跑了。敌人洋相很多,内部矛盾厉害,而我们却写得敌人很神气,很排场,是不符合实际的。写打城市不能开炮造成伤亡,为保卫城市拿生命换,写在影片上是不好的,即使有也是个别情况。把刘义的作用夸大了。刘义成了很让人同情的正面人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写三角恋爱,四对,歪曲农村青年的精神面貌。没英雄形象,尽是中间人物。丑化革命干部,老社长是老保守,会计是反面人物。
《五朵金花》:整个影片写了一男一女,别人都是陪衬他们谈恋爱。对少数民族不说他们进步,政治成长,精神面貌的变化,尽是吃喝谈恋爱,情歌很有问题。
《烈火中永生》:严重的问题是为重庆市委书记(叛徒)翻案。小说里许云峰是工委书记,而在影片里成了市委书记,这是根本不同的。歪曲白区工作,市委书记在饭馆谈工作,江姐一被捕就承认自己是党员。地下办《挺进报》是盲动主义。把华蓥山游击队写成由重庆市委领导的,而重庆市委又受上海局领导,是城市领导农村斗争。既违背主席思想,又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不是上海局,而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许云峰、江姐两个形象不好,许像旧知识分子,江有些娇气,华子良为疯子。有句台词不好,如特务头子严醉对江姐说:“我可以把你全身扒光”。一面写生死斗争,一面写天安门联欢,把天安门联欢写在这个场合不好。
《柳堡的故事》:是涣散斗志,瓦解士气的片子。在紧张的斗争中战士陷于爱情不能自拔,宣扬了爱情、纪律之矛盾,最后冲破了纪律,取得了胜利。写二妹子一家的遭遇,阶级斗争是虚,爱情是实。指导员不做思想工作,反而说媒拉纤,认为军队可以恋爱、结婚。影片的手法、歌曲都利用了人情味,问题大。很多手法恶毒,反纪律,用艺术手法使人回味,使人感到军队残酷。《雷锋》:有缺点。把雷锋的好事都集中到一天来做,不合理。影片中的毛主席画像不好。是政治性错误。将雷锋的好事由中间人物王大力来继承,不好。防洪指挥部主任的形象也不好,他对雷锋说:“好接班人”,结果雷锋就死了。这不好。
《冰山上来客》:作者是伪满人员。没有党的领导,夸大个人作用。整个影片没有政治工作,排长凭吹笛子指挥战斗,凭歌子辨别特务。音乐从头到尾都是靡靡之音,情歌都是伪满歌曲的翻版。
《今天我休息》:把先进工作者的事迹都写在一天做,不合理。宣传有劳无逸。马天民也写得傻乎乎的,有些是为了取笑。
《野火春风斗古城》:争取关团长起义,没有和当时大的斗争环境联系起来,看不到争取的必要性,美化了关敬陶,似乎非争取他不可。把汉奸写得正义、爱国,我们非常相信他,事实上是很危险的,是冒险主义。杨晓东在关键时刻软弱。金环像泼妇,拔簪刺敌人不合理。银环是中间人物,累犯错误,与杨晓东一见钟情,过分写了这段爱情。杨母三次出场,两次是给儿子说媳妇,歪曲了革命母亲的形象。
一批优秀的影片就这样被打入冷宫,开始了与观众长达10年的隔离。1970年,抗美援朝胜利20周年,周恩来访问了朝鲜,也因此恢复上演了五部抗美援朝的片子,有《奇袭》、《英雄儿女》、《铁道卫士》、《打击侵略者》和中朝合拍的《战友》。本来还要恢复上映《渡江侦察记》和《智取华山》,但江青等人没有同意。当时兼任国务院文化组组长的吴德将恢复上映的报告送上去后,江青和张春桥责问他为什么要唱对台戏?知道不知道这些电影的编剧、导演、演员是否有问题?张春桥说:有一个《红灯记》,你们就搞一个《渡江侦察记》;有一个《智取威虎山》,你们就搞一个《智取华山》……从1966年到1972年,中国近10家电影厂竟然没有一部故事片问世,中国银幕成了仅有几部影片可以上映的荒漠。直到1972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出“要繁荣艺术样式”,停顿了7年之久的故事片生产才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