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据外交部新近开放的解密档案记载,1954年4~7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五国外长会议。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中美两个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通过英国人的斡旋,开始了直接接触,开启了中美领事级以及随后大使级会谈的大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国仍处于实际上的敌对状态,但美国有一桩心事必须要和中国交涉,即因侵入中国领空和领海而被俘的美军事人员,以及触犯中国法律被扣押在华的美犯。
1954年3月,美国新闻媒体连续报道被中国扣押的32名美犯问题。舆论称美国国务院已通过英国、印度,以及其他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共产党国家提出过多次抗议,甚至请苏联从中说项,但均无结果。
自5月初开始,美国不断通过媒体来试探中方态度,最后决定委托英国代表团成员、英驻华代办杜威廉作为中间人来斡旋。
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威廉以英国驻华代办的身份,与中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司长宦乡,就改善中英双边关系问题进行频繁接触。
5月19日,杜威廉在与宦乡的磋商即将结束时,提到愿意以私人身份就中美双方平民回国问题居中斡旋。杜特别声明,这只是纯粹以私人身份提出来的,中国如果愿意,他一定会尽力。
宦乡回答:中国并没有扣留美侨,美国侨民愿意申请出境的,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如债务纠纷、犯罪行为、私行越境等),都出了境。相反,美国扣留了许多中国留学生,不许他们回国。现在杜威廉先生愿意斡旋,因本人不是主管者,现在不能答复,待请示后再答复。
5月22日,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副国务卿史密斯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及要求中方释放犯罪在押的美侨问题,并承认美国政府对中国某些政策是不现实的。
在此期间,美国媒体已经将英国人居间斡旋的事情炒得沸沸扬扬。其中,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报道,称与中国代表团的协商正在非正式的幕后进行。西方官方人士不愿谈及此事的进展情况,他们害怕一个时机不成熟的言论将会使双方微妙的对话胎死腹中;也有对这位英国中间人品头论足的,说杜威廉在北京时实际上是被中国人置之不理的,而在此地与中国代表团的官员们非正式会谈多次。他在这里与中国人的接触,比好几年来在北京时还要多;最后还有结论性的传闻,说英国在共产党中国曾经一般地代表过美国的利益,但是在俘虏问题上却一直遭到拒绝。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认为在美国对华政策如此敌对和僵硬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美国急于要求释放在华人员的愿望,开辟中美直接接触的渠道。
5月26日下午,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黄华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关于美国政府无理扣留我侨民和留学生的谈话,驳斥美方对我的诬蔑宣传。声明提到:
少数美国人在中国境内犯了法,中国政府依法予以逮捕处理,这是任何主权国家的职责。
对这些犯法被捕的人,我们都掌握有充分的证据。这些因犯法而被拘留的美国人中有居留中国的美国侨民,还有从天上降落下来或从海上钻进来的。
美国政府对于在美国境内的中国侨民,尤其是对五千多名中国留学生强行扣留,不准其离开美国,否则将被判处五千美元的罚金或五年以下的徒刑,或同时予以两种处罚,是横加压迫。同时中方发言人表明立场:中美双方应直接就此问题进行接触。
美方随即也通过英方转告,可以举行直接接触。但之后却无进一步消息。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反对美国代表团同中方接触。这时杜威廉传话说:美国代表团仍愿经过英国介绍与中国方面直接谈判,现正等候国务院指示。
周恩来在6月3日给中央的电报中分析道:“由此看来美国政府及美国代表团内部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矛盾的。我们拟再等候一段时期,如美方果真来谈,我们即按既定方针和他们进行接触并以接触情况决定在何处举行谈判。谈判中当然首先要联系到中国留美学生被扣问题,并区别对待犯法美侨和其他美国人。如美方确实不愿与我方接触,则我们即拟发表声明,说明我方惩处犯法美侨及保护守法美侨的一贯政策和实际情况,同时揭露和驳斥美方扣留我留学生的无理行为。”
6月4日上午,杜威廉在与宦乡就中英双边关系问题的磋商即将结束时,谈到关于安排中美会谈问题:美国愿意与中国就侨民问题举行会谈。并且要求杜本人也参加会谈。美方将以美国代表团成员、美驻捷克大使约翰逊为代表,其人在美国代表团内的地位仅次于史密斯和罗伯逊。希望中国方面以同等的代表出席,如果能派王炳南先生作为代表就太好了,并希望第二天(即6月5日)就能安排一次会谈。
宦乡回答:中国原则上是同意接触的。但关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等问题,将请示后再答复。
当日下午,宦乡与杜威廉再次磋商。宦乡告:考虑到杜威廉当日要前往伦敦,而中方有关官员第二天也将暂时离开日内瓦几日,建议等杜从伦敦返回后再谈。但杜威廉说他的行期可以更改,坚持第二天上午还是谈一次。宦乡同意道:既然这样,明天上午就进行初步接触。
6月5日,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中美代表首次正式接触。中方代表王炳南,美方代表约翰逊。上午10点,杜威廉带着美方代表约翰逊、助手马丁以及翻译艾克弗尔进入会议室,向已等候在此的中方代表介绍。约翰逊主动走上前与中方人员握手,称很高兴与中方代表会面。
会晤一开始,王炳南就说明由于中方主管官员事先已定好要赴柏林开会,所以此次只是初步接触,正式商谈从下星期开始。
按一般推断,杜威廉应已将中方关于首次仅作初步接触的想法转告美方,但约翰逊仍表示感到失望,并声称已受政府全权委托,希望能在这次商谈中得出结果(从后来美方所持立场看,第一次会谈根本就不可能得出任何结果)。王炳南不得不反讥道:此前当杜威廉先生告知我们美国代表团愿意与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曾立即表示愿意直接接触。拖延的责任并不在中方。
初次会晤持续了十五分钟。
从6月5日至6月21日,中美两国代表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共进行了四次会晤,就双方平民回国问题进行针锋相对、讨价还价式的磋商。在6月5日第二次会晤中,中方同意在押美犯可以通过北京红十字会与亲友通信(此次杜威廉仍以中间人身份参加,以后就不再参加);在6月15日第三次会晤和6月21日第四次会晤中,中方建议由双方起草一份联合声明,宣布住在一方的对方侨民将具有回到他们自己国家的完全自由;在第四次会晤时,中方又提出关于委托第三国代管双方侨民利益的建议。但以上建议均被美方拒绝。
7月21日,就在日内瓦会议结束当天,美方通过双方联络人员建议双方通过驻日内瓦总领事馆继续就侨民及留学生回国问题保持联系,中方表示同意。随后中美就上述一般领事事务进行过多次接触,所以称之为领事级会谈。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开始的中美接触和会谈,虽然没有在平民回国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它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成为两国保持接触、交换意见的官方渠道。仅此一点,它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就超过会谈本身。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的问题。”
美国政府于7月13日对此作出反应,建议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
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整个会谈有两项议程,一是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是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在第二项议程下,双方均可提出认为应予讨论的直接牵涉到中美双方的问题。9月10日,第十四次大使级会谈中,中美双方就第一项议程达成协议,发表中美两国大使协议声明:中美双方承认,在各自国家内的双方平民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并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速行使其返回的权利,中美两国分别委托印度和英国政府协助中美平民返回本国。
此后,中美大使级会谈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至1970年2月20日,历时15年,共进行了136次。由于美方坚持其干涉中国内政的立场,会谈没能在缓和与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取得任何进展,但作为两国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接触的途径,中美大使级会谈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