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当年那些事
1900400000009

第9章 新中国第一次对外建交高潮(1)

徐京利

第一封承认新中国的电报

1949年10月2日一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在苏联外交部大楼里召见了国民党广州政府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办。

双方礼节性地寒暄两句,然后,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将一份照会声明递给这位“代办”,声明说:由于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造成中国的军事、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深邃变化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成立,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已经组成,位于广州的阎锡山先生的政府已停止在中国行使权力(当时阎锡山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作者注),并已变成广州省政府而失去了代表中国与外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可能性。这一情况造成了中国与外国间外交关系的断绝。莫斯科政府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认为与广州的外交关系已经断绝,并已决定自广州召回其外交代表。

“代办”表情尴尬,对苏联的决定感到非常遗憾,并表示会马上将苏联的决定报告国民政府“外交部”。

送走国民党的“代办”之后,葛罗米柯签发了给周恩来的电报。

当天晚上北京时间9点来钟,葛罗米柯的电报送到了周恩来总理兼外长面前,电文说道: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先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业已收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本年十月一日之公告,其中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政府在研究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之后,由于力求与中国人民建立真正友好关系的始终不渝的意愿,并确信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故特通知阁下: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受苏联政府之委托苏联外交部副部长

安德烈·葛罗米柯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莫斯科

如此迅速地承认新中国,并断绝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关系,无疑是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有力支持。对此,中国政府非常高兴。

10月3日,周恩来亲自起草了给苏联政府的复电:

莫斯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先生: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很荣幸地收到阁下本年十月二日来电关于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深信苏联政府具有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今天又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感到无限的欢欣。我现在通知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热忱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日于北京

在这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以新华社记者身份常驻莫斯科的戈宝权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命令他即刻开始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建馆工作。

苏联方面则任命其原驻北平总领事馆总领事齐赫文斯基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

10月4日,周恩来给戈宝权发去指示,命他立即向莫斯科原国民党驻苏大使馆“代办”发布如下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已经取得苏联政府的承认,苏联与广州阎锡山政府已经断绝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即将派遣大使来莫斯科,并将派领事至苏联各地,接管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你及原国民政府驻苏大使馆和驻苏各地领事馆的一切工作人员,必须负责保管中国大使馆与各领事馆的档案、文件和一切财产,安心听候接管。为了祖国的利益,我认为你应当这样做。如有破坏或迁移行为,中央人民政府当追究责任,并予以法办。中央人民政府现已任命戈宝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馆的参赞,并兼临时代办,并责成戈宝权代办即日前往中国驻苏大使馆洽商保管和接收事宜。我希望你及原大使馆的人员,对此电令立即答复,并告如何执行此电令的意见。

10月7日,戈宝权前往苏联外交部拜会了葛罗米柯副外长,向苏方通报了周恩来总理兼外长指示的内容。

随后,在苏联外交部官员的陪同下,戈宝权前往位于莫斯科克鲁泡特金巷13号的原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

国民党政府是在1933年12月同苏联建交的,第二年在莫斯科设立了大使馆。大使馆的馆舍是当年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一幢18世纪的别墅式建筑。国民党政府先后由颜惠庆、蒋廷黻、杨杰、邵力子、傅秉常等出任驻苏大使。

到苏联宣布与其断交时,除了莫斯科的“大使馆”外,国民党政府还有海参崴、伯力、赤塔等地的12个“总领事馆”或“领事馆”。

戈宝权到达“大使馆”后,向有关人员宣布了周恩来外长的命令,表示从即刻起,将“大使馆”接收过来。

接下来,戈宝权等开始着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的筹建工作。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苏联的率先承认,使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赢得了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烈支持,继葛罗米柯副外长来电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各国外长纷纷致电周恩来:10月3日保加利亚外长波普托莫夫、罗马尼亚外长安娜·波克;10月4日匈牙利外长卡莱·古拉、朝鲜外相朴宪永;10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代外长威廉·西罗基、波兰副外长斯达尼斯拉夫·莱西斯基;10月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却尔巴桑;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长窦丁格尔;11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兼外长恩维尔·霍查。

来电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给予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并代表各自政府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立即建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并且断绝了同原国民党政权的关系。

1950年7月,墨西哥最高法院院长通过波兰驻墨西哥大使向我传话,希望建立外交关系。波兰政府通过其驻华大使将信息传递给周恩来。墨西哥成为南美洲第一个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根据这一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同承认我国并断绝跟国民党残余集团联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谈判即行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外长依次复电,表示中国政府愿意立即建立同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互派使节。

刚刚成立的外交部一片繁忙。

为保第一,苏联大使火速起程随着新中国与外国邦交的建立,派遣和接受使节,就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外交活动。

中苏宣布建交的当天,即10月3日,苏联政府便任命其老资格的外交官尼古拉·瓦西里维奇·罗申为驻华大使,使其成为新中国接受的第一位外国使节。

罗申曾于1939年以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助理的身份来到中国,两年后升任武官。1944年他返回苏联,参加东普鲁士白俄罗斯的作战。1945年7月,罗申再度来华,出任苏联驻国民政府大使。多年的在华经历,使罗申通晓中国事务,而在新旧中国两度出任驻华大使一职,更使他感慨颇深。中国政府随即宣布,任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为中国首任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特命全权大使。

10月10日,北京前门火车站彩旗飘舞,人海如潮,一派盛大的欢迎场面。下午4点18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欢快的乐曲声中,罗申大使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车站。

站台上,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面带微笑,注视着缓缓而至的列车。周恩来的身边,有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阎宝航,以及董必武、沈钧儒、郭沫若、章伯钧、张治中、史良、邵力子、廖承志等新中国党政领导和民主人士。从中苏宣布建交,到罗申大使抵达北京,前后只有十天时间,应该说是很快的,罗申的行程安排得非常仓促。

罗申之所以这么快就到了北京,这里面有个原因。

当初,苏联方面从英国驻莫斯科大使那里听到消息,说英国政府有可能会迅速承认新中国。苏联听到这个消息有些着急。

因为当时前英国大使馆一直有人留在北京,苏联人担心,如果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他们“近水楼台”,可以很快委任大使,拔得头筹。苏联怕英国人抢了第一,为了获得第一个呈递国书的地位,苏联政府决定派罗申立即起程。

罗申的专列停稳之后,罗申大使缓步走出车厢,同迎上前的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热烈握手。

罗申代表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作为苏联政府的代表,他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增进苏中两国间的友谊,保卫世界和平。

罗申致辞后,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致答词。

随后,宾主一起步出车站。

车站外面红旗招展,身着各色服装的三千多名群众挥动彩旗和花束,热烈欢迎友好使者的到来。

在外交活动中,大使到任是一件大事,一般情况下会由驻在国外交部的礼宾馆员到机场、车站或码头迎接,政府高官出面的很少。

新中国刚刚成立,也制定了一个接待各国使节办法草案。其中特别区分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采取不同的礼宾礼仪。

当时规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大使,在他们入境的时候,由外交部派驻入境处的联络官和当地外事处负责人一起前往迎接,并安排专车或定好机位,陪同大使来京。等大使到北京之后,由外交部副部长和办公厅主任、交际处处长、北京市副市长、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等前往迎接。

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礼遇就要差许多。一般情况是在入境口岸给予适当的外交礼遇,出面迎接的官员级别比较低。在他们抵达北京的时候,由外交部交际处处长前往迎接,如果是公使抵京,则由交际处科长出面。

像欢迎罗申的这种场面实在是一个破例,而且仅此一次。

罗申当了这么多年的外交官,各种场面见得多了,不过还是头一次经历如此隆重的欢迎场面。

他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不停地挥动双手,向欢迎群众致意,并不断高呼“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万岁!”等口号。

罗申大使已经抵达北京,接下来就是关于呈递国书的问题。

10月16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从罗申手里接受了外国使节递交的第一份国书。

递交国书仪式安排在下午5点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按照既定的礼宾程序,当天下午4点多钟,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阎宝航乘礼车前往苏联大使馆,迎接罗申大使到中南海勤政殿。

秋天的北京风和日丽,中南海内碧波荡漾,绿柳垂绦,彩菊竞放,更加生机盎然。

由数辆轿车组成的车队穿过北京市区的街道缓缓驶进中南海,在勤政殿前停下。罗申大使、齐赫文斯基参赞,以及其他随从人员走下汽车。外交部办公厅王炳南主任迎上前来同罗申握手,排列两旁的军乐队演奏欢迎曲,仪仗队向罗申大使行注目礼。

随后,在王炳南的引导下,罗申及其随员来到勤政殿外的会客室门前,同等候在那里的周恩来外长见面。

周恩来微笑着同罗申握手、互致问候之后,由齐赫文斯基参赞将罗申大使的随员向周恩来一一作了介绍,然后宾主一同进入勤政殿。

这勤政殿当年曾是慈禧太后驻苑听政的地方,民国时期由袁世凯将其改建成西洋风格的殿堂,用来接见外宾之用。毛泽东等搬进中南海办公后,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行。

此时,勤政殿内庄严肃穆,正北面,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平平展展地高悬在一个巨大的红木屏风之上。两旁的八角宫灯同几盏晶莹透亮、式样别致的壁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安定祥和的气氛。

在礼宾官的引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及其他参加仪式的人员已经到位。

毛泽东身穿中山装,神情庄重地站立在大厅的核心位置。罗申毕恭毕敬地走到毛泽东主席面前,向毛泽东行一鞠躬礼。待毛主席答礼后,罗申双手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签署的国书呈上。

这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份国书,白色的封页上凸印着苏联的国徽,里面用俄文写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先生

主席先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切望始终不渝地促进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间所如此幸福地建立起之友好关系,并深信巩固苏中之间的友谊,符合和平与国际安全之利益。因此,决定任命公民尼古拉·瓦西里维奇·罗申为驻贵国特命全权大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公民尼古拉·瓦西里维奇·罗申本国书,请您,主席先生,惠然赐见,并信赖其荣幸地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向您所陈述之一切。

什维尔尼克(签署)

苏联外交部副部长

A.葛罗米柯副署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1949年10月3日

毛泽东接过国书。这时,四周的摄影灯一起闪亮,中外新闻记者们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了这个庄严而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接下来,由罗申向毛泽东主席致颂词:

主席阁下:

鄙人奉了重大的使命,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的资格向贵主席呈递苏联政府所授予的国书,首先表示十分荣幸。在呈递国书的时候,鄙人请求贵主席相信鄙人一定要努力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十分幸福结成的友好关系。中苏友谊的巩固,不但有益于中苏两国人民,而且有益于全世界和平和国际上的安全。同时鄙人希望获得贵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全体官员对于完成鄙人所负使命的帮助。谨向贵主席并经贵主席向全中国人民庆祝这一历史上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次胜利为中国开辟了走向自由民主发展的广阔道路。

谨向贵主席祝贺荣任贵国元首。

敬祝贵主席政躬康泰,并祝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

罗申致颂词完毕,毛泽东主席致答词。

勤政殿内回荡起毛泽东浓重的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