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41

第41章 飞遍大陆(1)

2003年9月20日,川航空客A320飞机第一次平稳降落在九寨黄龙机场,这是川航第一次用空客A320飞机试飞这条航线。

2005年8月20日8时30分,川航一架满载100多名旅客的空客A319飞机从成都起飞,飞向世界屋脊的雪域明珠拉萨。空客A319飞机是专为高原飞行设计的,在全球享有“高原王子”的美誉,川航于2004年10月30日开始引进。10时20分,这架飞机平稳降落在拉萨机场。从此,拉萨上空又多了一只矫健的雄鹰。

如果说,开通拉萨航线是川航人勇攀高峰的结果,那么,开通香港航线则是川航人冲出国门战略的开端。

川航银鹰飞进童话世界

九寨黄龙机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北,飞行区海拔标高3440米,是仅次于西藏邦达机场和拉萨贡嘎机场的国内海拔第三高的高原机场,距九寨沟景区地面距离88公里,距黄龙景区43公里。为确保飞行安全万无一失,川航多年前就在全国民航独家推出“机组搭配十原则”,这对保证飞行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通高原航线后,他们又及时总结探索,规定了高原飞行“十禁止”和稳定近进飞行“六要六不要”,成为高原安全飞行的金科玉律。他们把各项规定和要求,做成便于携带的《安全飞行宝典》,飞行员人手一份。

山水神奇的童话世界,风光旖旎的人间天堂,令人心驰神往的九寨黄龙,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早在1997年10月11日,川航蓝新国总经理、朱林总飞行师就与省政府、省计委、民航西南管理局、瑞典萨伯飞机制造公司有关人员组成九寨沟考察团,从成都乘车出发,对九寨沟机场场址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他们不辞辛劳,在九寨地区骑马翻山越岭,步行在冰天雪地里,对5个场址实地勘察,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准备了开航的详细方案上报省政府,但因重重困难一直未能实现。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九寨沟县境内,纵深40多公里,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形成Y形分布,总长达60余公里,因坐落着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其实从成都到九寨沟,空中直线距离仅有230公里左右,航程并不遥远,可是从地图上看,航程中的地面高山峻岭重重叠叠,海拔高度大多在3000米以上,覆盖的云层犹如汪洋上卷起的滔天巨浪。从气象上分析,高峰和深沟的错落起伏,致使空中气流升降跌宕,突如其来的风切变随时可能对飞机造成致命的威胁。成都至九寨的天空,几乎就是一片飞行禁区。由于交通不便,九寨沟长期与世隔绝,因而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和独特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沟位于松潘县东约35公里处,是玉翠山中南北向的一条谷,长约七八公里,沟底的岩石晶莹光滑,类似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岩石跌宕起伏,顺着山沟曲折蜿蜒,犹如黄龙盘旋而上。黄龙奇异的景色,使它拥有“黄龙天下绝”的美称。

蓝新国、朱林后再次到甘孜州等藏区考察,深感贫穷藏区不是资源不丰富,也不是没有发展条件,那里有独具魅力的宗教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名贵中草药,等等。比如藏民每家都有上百头牦牛,只是由于交通闭塞无法变现。

2000年12月7日上午,成都温江机场上空浓雾迷漫。川航和哈飞集团联合举行的九寨科研试飞已整装待飞。白茫茫的大雾就像浓厚的幕帐,遮掩得近在咫尺的飞机都难以看清。川航总经理蓝新国、总飞行师王庭辉,哈飞集团副总裁徐占斌等耐心地站在飞机旁等待着。

临近中午,太阳像一把驱迷除雾的利剑,终于把天空映照得透亮起来。

“九寨沟——成都呼叫,准备——起飞!”

上午11时38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发令枪响,一架色泽亮丽的运十二飞机载着一批特殊旅客,在平整的跑道上轻盈地滑行腾空,朝着“童话世界”九寨沟飞去,开始进行新辟航线的验证飞行。

12时35分,飞机平稳降落在距九寨沟72公里的尕咪寺那850米长的临时跑道上。据说,50多年前有一架国民党飞机运黄金,飞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因此,这次飞机降临,吸引着众多藏族同胞的目光,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藏族同胞第一次在家乡看到飞机,第一次听到飞机由远至近悦耳的轰鸣声。

飞机刚一停稳,人们便高声欢呼着一拥而上。不少骑在爸爸肩上的孩子不停地问:“那就是飞机吗?好漂亮!”

他们凑上前去看,围着飞机转,当看到试飞组人员从飞机肚子里出来,个个探头向里张望。有人试探着请求:“我们能坐一次吗?”得到同意后,可载19人的飞机满载着好奇的人们,在尕咪寺上空飞了一圈又一圈。飞机着陆后,脸都笑开花的藏族同胞说:“太神奇了!下面什么都看得清楚。”

5个起落!试飞组作了不同情况下的飞行,获得丰富的相关参数,下午平稳飞回成都。在童话世界里创造了飞行童话,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禁区里的跨越式飞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打电话向蓝总致贺。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赞扬说:“川航试飞,属于一种大胆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干部必须要有这种精神。”

第二天,即12月8日,蓝新国向周永康书记递交了连夜起草的九寨通航设想。

专家说,空客A320飞机没有飞3000米以上机场的先例,原因很复杂,飞机自身的性能也不允许。久久盼望的川航人,早就摆好了开飞的架势,可这么先进的飞机怎么就不能飞高原呢?

时任川航副总经理的李海鹰临危受命。空客不行,他找某航空公司想租赁波音757型飞机执行,对方领导倒是同意,但因经办部门手续繁多难以如愿无奈放弃。

后与租赁公司谈租时,说是在玻利维亚有空客飞机飞海拔3600多米的拉巴斯机场,于是又和空客飞机发动机厂家一起查资料,做论证,结论是可以先改装后试飞,具体改装要等空客公司到九寨实地考察后才能定向实施。李海鹰看到了希望,信心倍增,他率张笑山、唐幼林、张再斌及从运控、飞行、机务、航材等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九寨项目组”,与空客公司代表一起进行前期论证。

因为“非典”肆虐,各方对出差有严格限制和隔离制度,空客专家不能前来,川航员工也不能前往,他们只好和空客中国区人员一起到位于北京的华欧公司,通过视频方式与远在法国的空客专家论证改装事宜。那时的北京 ,往来人员必须强制隔离观察一周。九寨直航项目迫在眉睫,李海鹰果断决定“特事特办”,带队执行“潜伏”计划,即所有成员行踪保密,所有行动均不得泄露。他们的此行行踪严格保密,工作环境“与世隔绝”,当任务完成后回到单位和家里,谁都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究竟去了哪里。

往日的北京城,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如今即使繁华的长安街上也游人稀少,商店门可罗雀。由于多数饭店、宾馆都停止营业,项目组人员在和空客代表进行完长达6个小时的电话会后,吃饭都成了问题。李海鹰通过中国民航航材公司老总,才得以在国际俱乐部就餐,简单的几个家常菜却让他们付出了昂贵的餐费。

空客公司派出专家组赴九寨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报告决定自行改装。于是,李海鹰再次带队前往九寨作开通前期准备。他率张驰斌、朱德宏、李航、蓝泉等人跑现场,搞调查,疏通关系,精心筹备,就像一台上足了劲儿的发动机没日没夜地转,终于在10天之内完成全部准备工作,为正式开通九寨航线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9月25日上午10时10分,川航经过改装的空客A320B-2342号飞机由总飞行师周晓军和飞行部副部长施祖球驾驶,平稳降落在九黄机场,并于当晚9时20分安全返回成都,圆满完成了验证飞行任务。

空客代表说,这是个特例,一般从开始改装到正式执行航班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只有川航这么神速。

2003年10月20日上午9时40分,由公司总飞行师周晓军、飞行部部长李延平驾驶的B-2397号空客A320飞机平稳降落在九黄机场,标志着川航正式开通九黄航线。

停机坪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通航仪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周永康致信祝贺,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在大会上讲话,并宣布九黄机场正式通航。南航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刘名启、川航董事长蓝新国、副董事长徐杰波、副总经理于修道等领导出席了仪式。

乘坐川航首个九黄航班的大多是省外旅客,也有来自德国、美国的朋友。在头排就座的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总裁兼执行官荷斯先生,坐着安装自家发动机的飞机第一次前往九寨黄龙,兴奋得连声感叹:“好极了!我感觉非常安全!”

2009年10月9日和10日,川航又成功开通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直飞九寨黄龙航线。

九寨航路上的“航向标”

九黄机场具有高原高寒、高技术难度、高维修质量、高放行标准等特点。为了保障航班顺利实施,川航运行控制中心层层动员,增强全员的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各业务部门密切协作,性能室与空客负责完成飞机改装论证,情报室负责新建导航数据库及航路走向表,资料室负责完成技术手册的更新及翻译工作,综合室负责完成试飞及航线申请工作等。

九黄机场地形复杂,空气干燥,局部地区常产生对流强风天气,风向风速变化不定,易产生风切变引发中度以上颠簸,低云、低能见度、片状雾、雨雪等天气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情况更为普遍。同时,由于飞机超障性能及局方规定的运行规范限制,九黄机场运行标准较高且不易掌握,常常出现放行时天气状况良好,到达时却下雾导致复飞或返航的情况。

对此,川航多次召开高原运行研讨会,制定高原机场放行工作程序;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充分发挥驻外签派员作用,加强放行前综合准备,加强重要天气询问和通报,进而提高航班计划编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源头上减少航班不正常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