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45

第45章 安全永恒(1)

1998年10月30日下午,川航安全飞行10周年颁奖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四川省省长宋宝瑞、省委副书记黄寅逵、副省长王金祥、省政府副秘书长辜仲江、省经贸委主任佘国华等领导出席。辜仲江代表省政府宣读了《关于表彰四川航空公司安全飞行十周年的通报》,宋宝瑞省长为川航颁发了奖牌,并和黄寅逵副书记等领导为川航在“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中获奖的9个先进集体、7名优秀主官和10名优秀副职颁发了奖牌和奖杯。

1999年1月6日,中国民航总局发出《关于授予四川航空公司“安全飞行先进单位”称号的决定》。《决定》写道:四川航空公司于1988年7月14日开航,到1998年7月14日,已连续安全飞行10周年。10年来,四川航空公司以狠抓安全为龙头,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壮大为目标,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安全飞行10周年的优异成绩。10年来累计安全飞行12.6万个小时,8.2万个班次,运送旅客625.3万人次,运输总周转量67.7亿吨公里。

鉴于四川航空公司在保证航空安全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奖惩暂行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决定授予四川航空公司“安全飞行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金8万元。希望四川航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发扬成绩,保持荣誉,戒骄戒躁,开拓进取,争取实现更长的安全飞行周期,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民航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此后,川航先后通过了西南管理局的安全评估、121补充运行合格审定,连续5年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奖,民航航空安全“金雁杯”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3月31日,川航正式成为国际航协会员航空公司;5月12日,国际航协向川航颁发了运行安全审计(IOSA)合格证书,使川航正式成为IOSA注册成员,标志着川航运行的安全标准已经达到国际航空界最新、最先进的标准;5月29日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航班代码共享”协议。

川航飞行部2004年曾被被中国民航总局表彰为“先进集体”;2010年4月26日再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客舱部“民族之花”乘务组获“全国民航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0年6月22日,川航《运行规范》A0014“安全管理体系”获得局方批准,标志着公司的SMS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使运行与安监两大体系联动,形成闭环管理。

6月23日,川航因自1988年7月14日正式开航以来,历时21年11个月零9天,连续安全飞行突破100万小时,被中国民航局授予飞行安全“一星奖”。

2011年12月22日,中国民航局对川航R4审定进行了验证检查及正式颁证。

“三全”原则和“三个”作用

坚持“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原则,发挥工会安全生产督促者、职工安康监护者和安全文化传播者的“三个作用”。

“安康杯”竞赛是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安全和谐企业的群众性活动,是普及安全知识和传播安全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竞赛中,川航成立领导小组,各部门成立活动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负责活动的动员、宣传、组织等;把竞赛开展情况作为班组建设考核内容,形成了纵向到底、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坚持“全员参与、全方位展开、全程监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川航提出“领导要多关心员工的生活琐事,员工要多关心公司发展的大事”,充分发动群众共筑安全大堤。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读一本安全知识书、提一条安全生产建议、查一起事故隐患、写一条安全生产体会、做一件预防事故实事、看一场安全生产电影、接受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回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检查员、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签名活动”的“十个一”活动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演讲会、安全论坛等,参加“安康杯”竞赛的职工人数达到100%,每名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在3次以上。

在“全国民航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他们专门设计制作了《安全责任卡》,卡内印有竞赛主题、目标要求、民航安全工作总原则等内容,并在封底设计了别具一格的“百日历”,要求职工每日必填,并将其作为检查的必查内容。为了做好配合,工会女工委开展“安全家书”征文。飞行员、机务维修人员、空中乘务员、货运人员、指挥签派员、地面服务人员,甚至机关人员等众多家庭都积极响应。妻子给丈夫、儿女给父母、长辈给晚辈的一封封安全家书通过公司网站和邮局汇集到工会办公室。在择优刊登在公司内部报刊的同时,把众多家书汇集成册,发到职工手中,使其成为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材。与此同时,工会还组织了飞行、机务、运行等部门的家庭座谈会和“优秀家庭”评比活动,参加活动的家庭超过200个,不仅为安全生产筑起了第二道防线,还有效地起到了教育和感化双重作用。为保证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工会还充分发挥家属委员会作用,聘请家属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和维护员,促进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坚持“三全”原则,发挥 “三个作用”,促进了一线单位和机关部门的整体联动。“一切为安全服务,一切为飞行服务”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他们在市场规划、航班计划安排、人力资源引进中都从安全角度考虑,坚持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严格落实每日航班讲评会制度,对安全状况随时进行分析和讲评;将安全管理目标、航班正常保障、服务质量保障、机关职能发挥等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制定详尽的考核目标,将其纳入KPI综合考核系统进行全面考核,并以《简报》方式对活动情况进行通报。机关部门和各级组织都制定了为一线服务计划,倡导改变工作作风,深入现场办公,为一线排忧解难,较好地发挥了机关和党政工青妇各自的优势。工会还定期举行“心理卫生”、“营养与健康”等系列健康知识讲座和职工体检等,组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健身创造良好条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空防安全直接涉及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际形象,川航坚持“地面防、空中反、内部纯”的方针,精心编织空防网络,确保了连续十多年空防安全,先后被四川省评为 “法制宣传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依法治企先进单位”,被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构建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包含安全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它既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科学。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从安全管理到自觉意识的转变,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让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安全基础。

川航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定义为安全核心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形象文化。

安全核心文化包括:安全理念(美丽川航,安全至上)、安全哲学(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价值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意识(做好每个环节工作,落实每个细节要求,严把每个安全关口,打牢每项安全基础)、安全口号(按章做好每件事)、安全目标(做安全员工,建安全企业)。

安全制度文化包括:培训制度、安全监察制度、考核制度、定期的安全劳动竞赛制度、安全示范岗评选、其他各项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等。

安全物质文化:航空运输安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民航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高科技的设备设施对于确保安全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保证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的齐备完好。

安全形象文化:主要是安全设施的设计、企业的安全标识、安全执法人员的装束及仪容仪表等,以此体现安全执法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川航确定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珍惜人的生命,关爱员工和旅客的安全,使其不受伤害,为实现每个人的自身价值创造条件。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包括安全生理素质、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技术素质在内的安全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能动性,保证安全措施的自觉执行与落实。建立安全工作典型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是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人、机、环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这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安全文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大投入,确保安全设备设施的齐备与完好。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步伐,提高科技含量,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来确保航空安全。

三是坚持把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把安全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增强其权威性与共识性。把安全文化渗透和融入到企业安全思想管理之中,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把安全文化渗透和融入企业安全组织管理之中,实行严格的安全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把安全文化渗透和融入企业安全培训管理之中,努力形成尊重安全知识,尊重安全人才和人人刻苦钻研安全技术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不断地创新安全文化。认真总结经验,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文化因子,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结合学习型企业的建立以及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不断进行安全文化的创新,真正使安全文化成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构筑企业安全长堤,关键是要抓好安全理念的物化。“以精品文化创新,以人才为本竞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自觉保持主观思维理念到客观行为方式的一致性,把保证安全置于具体工作中并形成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