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80

第80章 美丽文化(2)

什么是时尚?蓝新国解释,时尚是一种艺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定义有别,但感受却大体相同。不凡韵味和独特个性,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能保持企业文化的鲜活和生命力,保持企业昂扬向上的激情。他将美丽和时尚比喻为川航银鹰的双翼。

《中国民航报》曾刊登蓝新国的专访文章。访谈中,他对“时尚”的理解似乎更加美丽时尚:

时尚不是时髦,时尚是时代的崇尚。他讲了两个深有感触的故事:在瑞典考察公务机项目时,对方是家族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船队,其企业理念为“开拓、社会责任和环保”。为此,他们曾耗费重金改造船只,目的是将运输船的污染减至最小。在泰国有一家企业,用人标准是责任心第一,才能第二。两个企业有着同样特点,那就是“德”。 川航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说川航言必称“美”,尽管有褒有贬,但“美丽”已成为川航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全体员工奋斗的目标、动力和标准。

在一般人眼里,时尚不外乎是行业主题,其实,时尚潮流不仅是引领生活的潮流,而应该是时代潮流。逆潮流而动叫逆流,顺潮流而动才叫“时尚”。“时尚”

不是“时髦”,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庸俗”。我认为可以简单理解为“时代的崇尚”,理解为在事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对旧传统中滞后、停滞、僵化,保守、封闭、愚昧、落后的挑战。“时尚”应该是超前的、打破常规的、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创新;是具有科学态度的敢想、敢说,敢干、敢于胜利,不怕失败,不怕讥讽,不怕中伤,不怕误会,不怕委屈,摔倒重来的状态。相反,那种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九斤老太、阿Q精神,决不是“时尚”。纵观历史,我认为最有影响力的是改革开放,是“三个代表”,是“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切都是突破,都是高瞻远瞩,都是引领潮流的顺势。 时尚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优秀文化的弘扬。

他把川航的“时尚”简言为八个字:“领先一步,技高一筹。”

川航的“敢为人先”,说的是气魄胆略,“八个字”说的是智慧战略。美丽时尚,比翼齐飞,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素质,只有不断追求时尚,才能使美丽具有深刻内涵。拥有美丽,就能够更好地享受时尚,创造时尚,进而使“时尚”具有永远的生命力。作为个人,只有对朋友有情,对生活热爱,对事业有追求心,才能面对各种挑战不退缩,才会具备时尚的能力。作为企业,只有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才能在不断开拓中寻求突破。川航最有影响力的精神是“咬定青山,敢为天下先”,川航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其实都是“时尚文学”。

讲“时尚”要讲继承和创新。要居安思危,开阔视野,永不满足,拼搏创新,不能“浅尝辄止”,不做“井底之蛙”,不当“懦夫懒汉”,不要“孤陋寡闻”,不要“自命不凡,自命清高”,不要“怨天尤人,庸庸碌碌”,不要“华而不实,眼高手低”,更不要“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川航的“四为理念”和“四项原则”,其实都是“时尚”的结晶。

时尚是在优秀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开拓、探索。川航人追求时尚绝不是模仿从众,而是从时尚潮流中汲取精华,丰富自我,进而打造川航独有的美丽。这种时尚,其实就是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这样的时尚会始终走在社会前沿。

“时尚”一词在川航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大家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时尚不会过时,时尚催人向上,时尚会让川航更加美丽。

2010年2月9日,川航召开年度工作大会,蓝新国作了题为《文化决定成败》的讲话。他指出:“胜败到底取决于什么?是人,是武器,是主观,是客观?是天意,是命运?是英雄,是大众?是智慧,是权术?是强势独裁,是民主和谐?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有很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经典史诗和篇章,也有许多史学家的正史、野史评判,但是不管怎么说,成败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人!

他围绕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艰苦奋斗是川航企业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团结和谐是川航企业文化的根本,创新和战略智慧是川航企业文化的本质,社会责任是川航企业文化的使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川航企业文化的关键等问题作了深刻生动的精彩阐述。这篇讲话,成为川航人的经典学习篇目。

2012年1月16日,蓝新国又在川航的一次大会上作了一个极富新意的讲话。当他讲到“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时,在场所有人都会意地笑了,因为这句话是“川航精神”的精髓,激励着川航20多年来像青松一样挺拔顽强、执着常青!

蓝新国讲话的题目就叫“咬定青山不放松”。他说,“咬定青山”这句话,出自220年前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的每一句都非常有内涵,连贯起来寓意更深刻,更有品位,更发人深省。

对这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而不同理解会带来不同的命运。川航把全诗要义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夹缝生存,顺其自然;事在人为,成事在天”。他说他第一次到安徽黄山时,发现一棵历经百年的不老松居然长在石缝里,根深深扎在坚固陡峭的山崖裂缝中,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干粗得两三个人都抱不住,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夹缝生存”。川航就是这样的青松!如果要解读,他推荐大家读一下革命家陶铸的名篇:《松树的风格》。

川航发展到今天,应该思考、回顾、展望些什么?他觉得有“四个咬定”:

一是咬定“安全第一,永恒主题”不放松。对航空运输企业来说,抓好安全就把握住了管理的真谛。保证飞行安全有千万条锦囊妙计,但最重要的是落实。

二是咬定“以人为本,十大关爱”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民生福祉也是硬道理。”坚持“员工利益为首”,永远不能动摇,不能犹豫。“以人为本”是川航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则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毛主席在延安时就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其中讲到“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问题,是我们干部的第一等工作”。我们要继续加强这个第一等的工作。要舍得花钱搞培训,让干部员工长本事、开眼界、出智慧,这是最有效的投资。要提高干部员工的幸福指数,减少疲劳指数,消灭忧患指数,增加愉悦指数。

三是咬定“高位求进,改革创新”不放松。2012年是川航股份公司改制十周年,也是规模翻了五番的辉煌十年,同时进入中国民航前五行列。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就是成功的经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界决定世界”,我们必须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去攀登,高位求进,爬坡上行。我曾说过,看一个人的智慧就看他的眼睛,看一个人的力量就看他的对手。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四是咬定“美丽文化强企,建设美好家园”不放松。“得人心者得市场”,坚持文化强企,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应该成为川航新时期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文化强企”和公司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有钱只能算“富”,只有有钱之时又有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真正说强。对“做大做强”这篇大文章来说,我们只做了一半,需要继续努力做好另一半。现在,文化之所以被称为“软实力”,是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相比而言的。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不等于“可以没有”,如果没有了文化指向,没有了文化这个根本和基石,这个企业就只有“软”

而无“实力”可言了。所以,“软实力”背后要有“硬要求”,文化一旦为人所真正接受,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以一种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力量,把人的行为拉入文化价值设定的制度规范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