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境决定处境
19505600000023

第23章

面对异己,要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包容心态

人活在这世上,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太多了。当然有些不同是小小不然的,有些不同是大是大非的,有些不同是本质上的。有的人在面对异己之时会斗争到底,不管大小,总要斗争到底;有的人则能容纳他人,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包容心态。其实能够包容他人,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存哲学,只有让人容人,才能厚己大己。

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要在充分认知、了解自我性格的同时,学会分析、明辨他人性格,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一个人要掌握与不同人群交往的“大艺术”,而这一艺术的最基本原则便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世界著名哲学家戈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名言所启示给我们的哲理便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相同的,人需要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应对事物间的不同,即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并接纳、正确对待事物间的不同。这一哲理不仅仅体现于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中,同时也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磨合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想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中谋求生存发展、获取人生成功,就必须懂得与各种不同性情的人打交道,这并不是说人一定要圆滑世故,而是说人要懂得包容、接纳,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生活之中,人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性情不合、意见相悖,甚至相互排斥的人群,也难免会遇到与自己存在着利益冲突关系的竞争对手,这些人也许会被你视为“异己”,令你头疼、烦恼,甚至困扰你的心境;尤其是在“异己”阻碍你前途发展的时候,你或许会产生一种极为愤懑的压抑情绪。其实,面对这些“异己”,只要你能清晰地认知到“差异”所存在的原因,并能以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去接受“异己”,你就会发现,和谐相处所给你的生活和人生境遇带来的是多么美妙的另一番新天地。

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于是他的母亲便给他准备了一切所需的上学用品,送他去私塾念书,并且对他说:“孩子,你要听先生的话,用心读书,将来做一个饱读诗书的有用之人。”这个孩子听了母亲的话,向母亲承诺,自己一定会用功学习,将来考个状元回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是10天之后,这个孩子却对母亲说:“母亲,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就让我一个人在家学习吧,私塾那个地方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母亲听后,非常奇怪,便仔细询问儿子不想去读书的原因,于是儿子便向母亲叙述说:“那个地方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有人凭着自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公子,因为之前学过一些诗文,便傲慢清高、不可一世;有人仰仗自己是富豪官宦之家的子弟,就瞧不起我们穷孩子,处处嘲讽我们;有人一身俗气,有人一副小人嘴脸,有人只会谄媚巴结,有人为了彰显自己,就老是在先生面前贬低别人。母亲,我怎么能和这些鱼目混杂之人纠结在一起呢?古人说‘志同而道合’,我实在没有办法与这些相异之人一起学习读书啊!”

这位母亲听了儿子的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沉思一会儿后,对儿子说:“我一会要做烤脆饼给你做晚餐,你去河边拾捡一些鹅卵石回来,如果发现有特别漂亮的鹅卵石不要忘记带回来,留着给你做压书页和草纸的镇纸。”在乡间,这样一种烤脆饼,是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饼片,然后放到被火烘烤得炽热的鹅卵石中,让鹅卵石的热度使饼片烤熟。这样被一层层的鹅卵石烘烤而成的饼特别脆,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面香。过了一会儿,儿子捡了半篮子鹅卵石回来了,还交给母亲两块特别圆润、光滑、墨绿色的鹅卵石,儿子高兴地对母亲说:“母亲,我翻了好多石头,才在河边找到这两块与众不同的鹅卵石,您看,它们比篮子的这些石头好看多了。”母亲接过石头,笑着对儿子说:“我现在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利用鹅卵石所烘烤出来的脆饼会特别的好吃呢?第二个问题是,这两块与众不同的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你先出去吧,我希望晚饭后你能给我答案。”

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儿子一直低埋的头突然抬起来,对母亲说:“母亲,我知道答案了,您放心,我明天就回到学校去继续好好读书。”看着母亲欣慰地笑了,儿子接着说:“这些鹅卵石,虽然都具有光滑、圆润的特质,但它们其实是形状各异的,正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放在一起才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缝隙,使得温度的散发形成一种水波式的力量,因而使脆饼口感特别;而至于这两块特别的鹅卵石,是因为它们曾经被埋在这些看似丑陋的鹅卵石的深处,在河流的冲刷中既接受了水力的冲击,也接受了与这些鹅卵石之间相互撞击的磨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看似不同类鹅卵石的磨打,才使得它们更为出奇的圆润。母亲,我真的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成为石头堆里的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的。”母亲笑着说:“人与人相处,就如同这些石头间的相互撞击一样,石头是形状各异的,人与人的性情与思想也是各具特点的,如果你不能认识到‘同而存异’的道理,你怎样能够与人相处呢?你如果连与人相处都不能做好,又怎能实现人生发展和理想追求呢?”后来,儿子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试着接纳、包容了他人的不同,后来考取功名,成为一个非常清廉的知府。

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求同存异”才是在“异己”境遇中保障人生发展的必备条件。要知道,在生活之中很难使他人的认知与想法和自己的性情、思想完全一样,即便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亲人、知己知音也存在着与我们相异的想法与认知,更何况我们眼中的“异己”呢?相异,是客观环境必然存在的,与不容于己的他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以接纳、包容的方式和谐交往,而不是以排斥、抵触的方式制造障碍。

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要在充分认知、了解自我性格的同时,学会分析、明辨他人性格,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一个人要掌握与不同人群交往的“大艺术”,而这一艺术的最基本原则便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面对异己,先恭而观听

与人交往,尤其是当一个人在谋求人生发展时,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认真聆听与客观思考是多么的重要。也许被所有人都认可、被所有人都拥护的人生境遇是你的“理想国度”,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排除客观存在的各种声调潜行在自己的“理想国度”,而且可以肯定地对你说:这样的一个你,主观世界里封闭而出的“理想国度”,终将会成为埋葬你前程的坟墓,因为它让你杜绝了外在血脉的寄养。

异己,从一个角度讲,其含义是指他人的知趣、见解与自己不同,甚至相互敌对;从另一个角度讲,与自己的信仰观念与理想追求完全不同的敌对人群。在生活中,人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与自己意见相悖,甚至以敌对观念攻击自己的“异己”,这些言语在人内心所产生的无疑会是不快与不悦,甚至在心底对这些“异己”之言产生明显的排斥心理。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一个人听到他人对自己的敌对之言或否定之词,自然不会产生听到赞赏之言与肯定之词时的那种喜悦和满足。但是,无论你内心对“异己”之言存在多大的不满与不悦,在与人相处中,以这种排斥心理对待他人之言都是一种“下下之策”,真正的智者面对异己,永远是采取“先恭而观听”的“上上之策”。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丹福斯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阐明了一个外交原则,他说:“联合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多边机构,美国不管有多强大,都应学会在联合国倾听并接纳不同的意见。倾听并接纳不同意见,不仅有助于建筑良好的外交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约翰·丹福斯的话很简单,但却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是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还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恭而观听”都是谋求成功发展的必须遵守原则。

面对异己,必须能够做到“恭而观听”,是因为异己之言往往可以成为“忠言逆耳”的良药。在面对不同意见与敌对意见时,你必须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不同见解与敌对观念令你感到不悦,是因为这些言词完全否定了你的思想与认知,与你的追求和意愿想违背,但与你要求不符不代表这些言词是错误的、是荒谬的、是不可采纳的。相反,这些或尖酸刻薄、或冷淡嘲讽、或好心忠告之言,在很多情况之下存在着其合理性与正确性。一个真正懂得利用与人交往完善自己、利用观摩他人而谋求成功发展之路途的人,必须能够善于聆听异己之言,并依据客观事实去分析异己之言,判断出这些令人不悦的异己之言是对自己有益还是有害。否则,过于主观论断和自我肯定,一时的愤懑或厌烦很有可能会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

《读者》曾经讲述过一个关于世界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

在吉拉德刚刚做推销员不久,在一次推销中发生了一件令他一生难忘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吉拉德去和一个客户谈判,去敲定一份合作合同。这晚,吉拉德按照客户留给自己的地址,来到了这位客户的家,吉拉德对这位客户的第一印象就没有什么好感,觉得这个人完全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轻狂主义者。可是为了签合同,吉拉德也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与这位客户进行交谈,幸好这位客户的合作态度还是非常真诚的,表示当晚就会与他把合同签订好。可是,让吉拉德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谈话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这位客户突然变卦了,他坚决表示拒绝签署合作合同。吉拉德一看快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感到非常诧异,就问这位客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了合作意愿。

这位客户坦诚地说:“乔·吉拉德先生,你的失败就在于你没有认真聆听我的讲话,也许你认为我所说的都是废话,也许你认为我的思想与你的观念完全不符,在你的思想认知里,我是一个与你格格不入的人,并且是你所瞧不起的人。在我准备签合同之前,我向你提到我的独生子即将上大学这件事,还说他的运动成绩优秀以及他的人生梦想,不是在向你炫耀,而是因为我以他为荣,在感到高兴时就会不自觉地提到他,而你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还转过头去给别人打电话,这让我非常恼火;在之前的谈判过程中,我频繁说到你所推销的产品的不足,不是要刻意地贬低你和你的公司,而是想要你认识到你所推销的产品所存在的缺陷,我想这样也许会对你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没想到当时你的表情和反应表现出的是极度的不悦和鄙视。既然从你内心深处,完全把我看成一个异己,被你排斥在外,为什么我还要与你合作呢?”听了这位客户所说的话,吉拉德没有进行任何争辩,因为客户所言完全说中了他的内心,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吉拉德都一心只想着最后的结果,却没有认真聆听客户的讲话,因为他从内心没有对这位客户形成半点认同,并且认定这位客户的所有言语都有轻蔑自己的敌意。

后来,吉拉德说:“现在我非常感谢那位客户直言不讳地对我讲出了那番话,经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聆听别人的讲话、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他人的言语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那些异己之言,更能成为鞭策自己、完善自己的良药啊。在这之后的推销生涯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语言,我都严格坚持‘恭而观听’的谈判原则,这对我的成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可见,与人交往,尤其是当一个人在谋求人生发展时,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认真聆听与客观思考是多么的重要。也许被所有人都认可、被所有人都拥护的人生境遇是你的“理想国度”,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排除客观所存在的各种声调潜行在自己的“理想国度”,而且可以肯定地对你说:这样的一个你,主观世界里封闭而出的“理想国度”,终将会成为埋葬你前程的坟墓,因为它让你杜绝了外在血脉的寄养。

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之中,恭而观之,是一门大学问、大艺术,面对异己,如果你能够成功地做好这门大学问、大艺术,那么你将获得一个保障你人生成功发展的先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