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19539400000014

第14章 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5)

早晨我会早早地起床,做香喷喷的早餐,并且告诉桐桐过了八点可就吃不到,当然早餐我是下足了功夫的,一定要足够吸引桐桐。并且要切实做到如果起来太晚就吃不到,为了让孩子能够坚持早晨起床,甚至我们家的午餐和晚餐我都做得比较简单了。但这样的时间当然不能太长,毕竟把孩子真的饿到了可不好,还有不吃早餐是很容易得胃病或是其他疾病。

有很多妈妈要是看不惯孩子的房间,就会去主动帮他收拾,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当然会形成习惯。我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当那些他看得很重要的东西都因为乱丢乱放给弄不见的时候,他自然就知道整理房间的重要性了。有时候让孩子吃一次亏,可比讲上十条道理都来得有用呢。所以大道理一定要放在孩子真正吃了亏以后再讲,孩子会记得更牢的。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乐趣,孩子做事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快乐了。我会在我们一起打扫或者洗碗的时候,教孩子唱上一首歌或是背上一首诗歌,要是做得非常好的话就会有奖励。还有就是制定关于劳动的暗语,还和桐桐一起制定我们之间的接头暗号,让爸爸经常摸不着头脑,我们俩就偷着乐。

妈妈心得:

◆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劳动不是烦人的、劳动也不只是和汗水联系在一起的,和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更多的应该是快乐和欢笑。一个房间清洁整齐的人,思维也会是理智清醒的,若是连自己的房间都打扫不好,如何去做好其他的事情呢?

TIPS:读心术第三十七讲

懒惰是孩子常常犯的毛病,妈妈要知道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大人们也未必有多勤快,只不过是不得不做而已。这并不是桐桐做错了什么。家长也要知道,即使是小孩子,也需要劳逸结合。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勤快一些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妈妈应该还记得,在桐桐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干活,经常帮着家长,甚至要求家长给自己找一点活来干。这是因为幼年的孩子对于劳动并不了解,有一种向往和好奇之情。那么家长也可以让足够大的孩子做一些他之前没有太多机会了解的事情。比如,扫蓬刷浆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歇一歇,让孩子来帮你适当做一些。如果家里新添置了式样新颖的清洁机器和工具,也可以指挥孩子使用,让他满足好奇的同时顺带做做清洁。

其次,不要代替孩子劳动。有些家长见到孩子的房间里脏乱一片,就代替孩子收拾,这样并没有什么好处。一是你收拾过之后,可能会让孩子找不到他之前的东西,容易引起孩子反感。二对于孩子来说,不管自己干不干活,卫生效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他当然就选择歇着了。

然后,在孩子干活时,不要打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如果你经常对他说一些:“这些没有学习重要,快去读书。”孩子由于你的打击而感到厌倦以后,自然没有劳动的兴趣。

13、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做妈妈的当然都渴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正如期望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家庭一样,但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对于大人来说,这些年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已经足够我们面对以后的生活,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挫折还在慢慢累积之中,而他们也在不断地面对失败中不断地成长起来。

即使知道成功的经验是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但也绝不能忽略一开始对孩子的开导。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疼爱,以及爷爷奶奶的关怀下长大的,要他们自己处理好错误和失败是比较困难的。

六年级的时候,桐桐的成绩忽然下滑了一段时期,班里的竞选也没有选上,一直当了四年的班长却在六年级的时候落选了,这对桐桐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打击。桐桐那几日都不太说话,饭也吃得很少,我和爸爸十分担心,但我还是希望他能够依靠自己去打败困难和挫折。

一天,吃过晚饭后,桐桐依旧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我们坐在一起看一会电视再回房间看书,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问他,“桐桐,要听个故事吗?妈妈好久没给你讲故事了。”

桐桐看起来有些勉强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就自顾自地讲了起来,“在很多年前世界上有一艘船,它在海上工作了十几年,其间一百多次差点撞上冰山、一百多次直接触礁、十来次船上起火、两百多次被吹断桅杆,但它最终一次次地挺过了危机,避免了沉没的噩运。在它退休以后,一家保险公司从拍卖市场买下它捐给了自己的国家。现在这艘船啊,还一直停在英国的博物馆里。

有一天博物馆里来了一个律师,这个律师刚刚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辩护,他的委托人自杀了。律师心中怀着深深的负罪感,他觉得无法面对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们。直到他看到了这艘饱经磨难的船。律师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不带那些悲伤的人来参观一下这船呢。于是律师将这艘船的照片和相关的资料带了回去,挂在了他的律师事务所里,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建议他的每个客户都去看看这个船的故事。”

讲到这里,我停了下来,“桐桐,明白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吗?”

桐桐的眼睛恢复了神采,他期待地看着我,我微笑着告诉他,“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你所看到的每一个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是能够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比如说爸爸”我知道桐桐心里一直很崇拜爸爸,因为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而且供他读书,供全家人生活。“但你知道吗?其实爸爸也有很多苦恼,他也经历过很多类似的困难,但他能够最终将这些困难解决,爸爸永远都是不会倒下去的。你也一样,小小的困难是绝对打不倒你的对吗?”

终于,桐桐含着泪水点了点头,我摸摸他的头问他,“好吧,男子汉不能随便哭哦!今天是例外,妈妈允许你哭一下,但接下来你要和妈妈一起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失败,好吗?”

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内心是最脆弱最需要关心。但关心又是需要方法的,如果不能将孩子的心结打开,进去他的心,那么接下来做的很有可能是加剧孩子的痛苦。因此这个时候妈妈要理解并尊重他,一个故事,让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以及孩子熟悉的人中寻找生活的例子,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你接下来的意见。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失败不是那么可怕,因为成功都是由失败生出来的。

妈妈心得:

◆打开孩子的心结很重要!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困难很重要的,但很多妈妈忽略了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自然地去接受,勇敢地去面对。这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妈妈要做的就是打开孩子的心结,接下来的是更多地应该交给他自己去做。

TIPS:读心术第三十八讲

失败,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事,妈妈也不必那么恐惧孩子的失败,每个人都是从挫折中学到了教训,从而得到了成长。应该利用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懂得如何站起来,以及如何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第二次。做家长的态度,应该保证以下几点:

首要的是:不要夸大失败的悲剧性。有些家长会不停地质问孩子:“为什么这次你不行?”“这个都不行,太差劲了!”他们认为埋怨会让孩子好好反省,更加努力。但是实际上天塌了一般的埋怨,只会让孩子增加压力,无助于解决问题。如果每次孩子失败都要这样的抱怨,时间长了,孩子甚至不再向往成功,开始回避问题,。

然后:不要强迫孩子立刻接受你的劝说,面临失败,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心理承受期,需要缓和一阵时间之后,才能接受旁人的劝告,逐渐走出。妈妈要理解孩子心中的苦闷之情。要明白,打开心结也需要一个时间。

最后,要让孩子明白,没有永远的失败,人生是一场持续的比赛,一次的跌倒,并不影响他日后继续取得好成绩。

14、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孝顺的道德观

我很喜欢一个广告,广告里的年轻妈妈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被孩子看见了,他就端着水让妈妈也洗洗脚。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最好代表,孩子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你在做什么,他能够分辨,并且会去模仿。

尊老爱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德,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我们自己,我都坚持把尊老爱幼放在第一位,只有一个懂得孝顺的人才能做到去爱其他的人。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蜜罐里长大的,很多时候我也担心,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东西来得太过容易,他是不是就没那么珍惜了。可面对孩子那可爱的脸庞,无辜的大眼睛,他要个什么,家里又能够给的,怎么舍得不给呢?

我有个同事,她的父母从她还小的时候就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跟她一直都比较生疏,家教非常严厉。同事自小就害怕父母,如今虽然已长大成人,还算事业有成,但也只是在形式上给予父母关心,感情上依旧是十分生分的,不怎么在意也不怎样关心。她平时是十分大方慷慨的人,但对于父母的教育是一直都比较有意见的,她始终认为父母不是真正疼爱自己。

我一个好朋友就和之前这位同事刚好相反,从小父母相当疼爱。她家境不算很有钱,但父母都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虽然是在这种几近宠溺的环境下长大的,但现在同事非常孝顺她的父母,在她眼里最爱自己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

举这两个例子只是要说明,并不是对孩子一味严厉的教育就是好事,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后变得和你比较疏远,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家长双方都是十分孝顺的人,那么孩子也十分孝顺是必然的。因此我觉得只要父母身体力行正面引导,在孩子孝顺这件事上并不需要费太多心的。

我们并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但彼此之间的走动是十分频繁的。在桐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他经常去爷爷奶奶家,虽然爷爷奶奶很疼他,什么好吃的都想给他,什么好玩的都往他怀里塞,但我时刻会提醒桐桐,有好吃的应该先给谁。一开始的时候他会说,这个是爷爷奶奶给我的,因为他觉得既然是爷爷奶奶给的,那么他拿在手里是很自然的事。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误思想,但是爷爷奶奶给你是因为他们疼你,那么你应该怎样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爱呢?

所以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我会叫桐桐主动帮爷爷奶奶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说奶奶做饭,让他帮着剥蒜;奶奶说口渴,一定让他帮着端开水。并且他在主动做了一些帮忙的事情,我就会及时鼓励和夸奖他,爷爷奶奶也会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每次外出旅游,也一定会记得给爷爷奶奶或是家里的其他长辈带礼物,并且会让桐桐亲手交给他们,虽然这只是小事,但在父母的心里、在孩子的心里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孝敬父母。

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桐桐一直以来都十分尊敬长辈,我也没有专门给他讲什么大道理,我想这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吧。

妈妈心得:

◆孝顺是一点一滴的事情!如果你自己就不是一个孝顺的人,而为了让孩子以后孝顺自己,总是喜欢在他面前做做样子,要知道孝顺并不是一点一滴的事情,要将桐桐培养成怎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那样的人。

TIPS:读心术第三十九讲

孩子感兴趣的是怎么做,而不是听一堆空洞的道理,成人们日常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也是通俗易懂而不是学术分析。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孝顺?

首先:与其笼统地说“要孝”,还不如具体地告诉孩子:老人器官和体力都开始衰竭。不要给老人吃坚硬的东西,不要让老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待太久,不要让他们干重活,要清楚地对他们说话,帮他们辨认细微的东西。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孝”不仅是一种爱和责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一种耐心和毅力。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讲的就是这一种现象,他们未必是不爱父母。但是持续的时间久了之后,难免就丧失了耐心。

最后:孝顺不是口头讲讲,而是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无法发自内心的坚持做到对自己家的老人好,尊敬外面其他的老人,那么我想要求孩子做到“孝”也是很困难的。

15、节约是一种很重要的美德

节约也是需要一点一滴去做的事情,这些并不能等孩子长大了再说,而是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成由俭,败由奢,节俭是重要的美德,也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到大就习惯浪费别人心血的人将来如何创造一番事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这一代家长小时候很多都过过苦日子,所以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生活得辛苦。基本是孩子要什么,自己能够给什么就尽量给。这往往让孩子形成了不合理的消费观念,而很多家长自己的心态本身也渐渐变得浮躁起来,什么都要别人家比,别人小孩有的自己的小孩也一定要有。

当然我们不可能矫枉过正当一个守财奴,为了孩子以后有动力去创造好的生活,我们也应该为他创造相对舒适的环境。现在的社会经济发达,人们吃饭更讲究营养,穿得比以前更好,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用钱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在对待桐桐的用钱问题上,我是一直坚持着适度的道理。绝不会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给他买几大百的衣服或是玩具,这是为了让孩子正确认识钱的价值,钱是什么?钱很重要吗?家里的钱是怎样来的呢?都是爸爸妈妈辛苦挣来的,因此每一分每一角都应该认真对待,像这些道理越早告诉孩子越好。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会教他学会去花钱,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一些零用钱,甚至还和他讨论家里面的用钱计划表,有时候桐桐提的意见或是建议还会让我觉得惊喜。

要知道孩子的消费观形成都是慢慢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寒假在家的时候,我会把本来应该每天给的钱分成一个礼拜一个礼拜给他。看着桐桐欢天喜地的模样,我真担心他一下就把钱给用完了。但三个礼拜后,桐桐做了一件我至今很感动的事情,他用三个礼拜存下来的钱送了我一套北欧史,桐桐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带着他转书店,大概在某次我提到过这套书,桐桐就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