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19539400000009

第9章 形成孩子基本的社会观(4)

最后,鼓励孩子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比如家长鼓励孩子整理他自己的物品,但是家长本人却把袜子和内裤及各种脏衣服放得到处都是,那么,鼓励是很难取到明确效果的。

11、让孩子学会爱干净

爱干净,不仅仅是讲卫生。

它要分很多个方面:对待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方面、对待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是一个方面,爱干净讲卫生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好习惯,要培养孩子讲卫生的意识,而不单单只是督促他洗手、洗脸就完了,说不定你守着的时候他认真洗脸洗手了,你一转身他就不认真了。我们不可能一直把孩子守着,正确的做法是教给他如何讲卫生,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讲卫生。

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每天下午宝宝都会到对面的小公园去玩,经常回来手上全是沙,身上也是,有时候连脸上都是,每次看到他这个样子都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想批评他吧,宝宝的样子总是那样可爱,而且哪家的小孩小的时候不是这样呢?而且我一向也很反对孩子 一玩儿得厉害,大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是一顿打。隔壁的宁之泽就经常吃到这样的苦头,有的时候还被刘姐锁在家里,不让出去。每次看到就觉得怪可怜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尤其是男孩子,这么小就被束缚住对以后的成长肯定是很不利的。

讲卫生是为了预防疾病,这一点一定要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生病会怎样,也要让宝宝清晰地认识到。

在宝宝的书籍里可不只是童话故事,书店里有那种插图式的预防疾病的小册子,我也会买来,并放在宝宝的书堆里,让他经常能拿出来看。书里会有很详尽、容易看明白、画得也很可爱的解释,得感冒会怎么样、生肠胃疾病又会是怎么样。

有一次爸爸为了显示自己的厨艺,结果弄得厨房到处都是烟,呛得直咳嗽,宝宝拿着漫画书就到我面前,妈妈、妈妈,爸爸忽然感冒了!爸爸只好无奈地请我进去收拾残局了。

在平时教他如何爱干净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认真洗手,即使在外面玩得比较脏,病菌也可以离我们远远的。要叫宝宝在玩的时候小心翼翼,我实在觉得有些残忍,我认为只要注意安全,孩子即使玩得比较厉害也是没有关系的。

于是我家宝宝爱干净讲卫生是从洗自己的小手、洗自己的小玩具开始的。每当他从外面回来,无论我在做什么都会及时地喊他清洁自己的手,有时宝宝会迫不及待地要去抓桌上的食物。我会轻拍他的小手,告诉他,你知道现在你的手上有多少个病菌吗?你知道把他们和事物一起吃进肚子里面会是什么后果吗?忘记妈妈给你买的书里面的小人儿了?起初宝宝也会对这些话心不在焉,但我都会在旁监督,让他习惯成自然,慢慢自己就会养成饭前一定要洗手的习惯了。

监督永远都不会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每次在给他洗手或是教他清洗自己的玩具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是为什么,而不是说你必须把这些清理干净就完了。我会尝试告诉他,为什么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为什么要漱口、为什么要洗澡、为什么要讲垃圾倒在垃圾箱里……也不只是抽象地给他讲原因,同样要结合周围很多现实的例子告诉他哪些是不讲卫生造成的,帮他逐步分析,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怎么样,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一定要讲卫生。

在家里我和爸爸也一向是身体力行,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会讲卫生。要求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要不然细心的孩子可是会很快发现,并且加以模仿。

妈妈心得:

◆身体力行很重要!有的妈妈在一边要求自己的孩子爱干净的同时,自己却犯了懒。我见过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在家里即使孩子在身边也十分随便,躺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吃到满地都是。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偶尔这样随意是完全可以的,可我们都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母亲,每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宝宝要勤劳、讲卫生,却让宝宝看到自己的妈妈竟然这样,那叫宝宝怎样想呢?

TIPS:读心术第二十三讲

宝宝也许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持卫生,之前还在玩泥巴玩得很开心的孩子,对泥土还有很强烈的眷恋之情,突然让他把手洗干净,他很不情愿,也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首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孩子讲诉讲究卫生的重要性,比如,在孩子生病初愈时讲给他为什么会生病,这样会让孩子印象比较深刻。爱干净讲卫生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远离病菌、远离生病。爱干净并不只是因为要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更是为了全家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次:督促孩子保持卫生时,不要“放水”。比如晚间刷牙,有时孩子懒得动,会和家长商量不要刷牙直接入睡,家长一旦心软同意,就没有理由制止孩子下一次的偷懒。长期以往,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狠心一个月。研究表明,一项行为,只要持续四个礼拜,就会养成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偷懒行为如果感到不忍心,那么,至少要保持“狠心”一个月,这样,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

12、不要觉得孩子烦

宝宝的脑子里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看见一只小蚂蚁会问为什么,看见树叶掉下来也会问为什么,一个为什么接着一个为什么,而且全是我们大人平时都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宝宝还小的时候,他的问题还比较容易回答,可随着他渐渐长大,会说的话越来越多,生活范围越来越大,问的问题就越来越千奇百怪,经常把我们问得瞠目结舌,毕竟父母也不是万能的,生活中的问题好多我们也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和我们得到了一件好的物品想要不断炫耀一样,孩子学会说以后就渴望和说话的学习对象(我或是爸爸)交流,最初他更多的是用简短的词语,比如说饿了会说“饭、饭”,吃饱了就会把碗推开,说“不”了。但慢慢他已经学会了比较长的句子,他就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和大人进行交流。

很多父母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时间久了就会觉得不耐烦,尤其是这些问题越来越奇怪。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表现了宝宝的探索欲望,所以我尽可能通过查资料,甚至和宝宝一起去咨询专业人士,尽可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同时也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

不只是宝宝会问我问题,我也会试着和他互相问问题,这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有的问题宝宝不一定会考虑到,我就帮着他问,来启发他的思考。

比如说外面下雨了,宝宝会问“妈妈,为什么天上下雨了呢?”我就会问他,你说是为什么呢?他若有所思一会儿,就告诉我,是不是因为雨要掉到地上的原因呀?我又接着继续问,那为什么雨要掉在地上呢?这个问题大概是难住他了,但过了一会他回答说,是不是因为大地口渴了,要喝水呀!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真的很惊喜,我当然知道正确的答案不是这样,但宝宝却说出了他自己的理解,而且还这样有想象力,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才华。

因此我经常鼓励我们家的孩子提问题,要知道很多科学家小的时候都喜欢问问题,他们的妈妈对待的方式很很多平常的妈妈不一样,才让他们小时候的那份纯真、那份好奇心一直保持到成年后,这对他们后来成为科学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宝宝有的时候会问到一些让大人尴尬的问题,比如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总睡在一起,而自己却要睡到另外一个房间呢?我都不会避讳,会想一些他能够理解、比较容易接受,而大人也不至于那样尴尬的回答,告诉他他现在是小小男子汉,要培养男子气概,因此要一个人睡。而不是直接逃避他的问题,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打消掉问问题的念头,告诉他小孩子不要东问西问,其实如果一旦孩子真的什么都不问了,那才是家长最该担心的问题。

妈妈心得:

◆不要觉得孩子烦!仔细回忆自己平时的言行,有没有因为孩子问太多为什么,而觉得他们很烦呢?如果已经这样做了,那以后可千万不要这样,宝宝都有很敏感的自尊心,或许你只是习惯性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他变得胆怯起来。很多青春期后依旧十分内向的孩子,都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在影响着后面人格的形成呢。而且孩子凭着他敏锐的观察能力也很好地给我们大人上了一课呢。

TIPS:读心术第二十四讲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许多的问题,那是因为他在对这个进行探索。这一阶段,决定了孩子以后是否是更加有勇气有热情地探索以后的世界,还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世界的变化。

首先:不要打击孩子的探索积极性。爱问为什么是孩子探索欲望的表现,特别是2—3岁这段期间,几乎是无所不问,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大多是家长也无法回答的,有些家长为了避免麻烦,或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性,直接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时间长了,孩子便不愿意思索事物,更习惯于一切都听从摆布。这从长远看来,对孩子无益。

其次:要知道,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做家长的人再次提高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捷径。离开学校之后,就难以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了。可以利用对孩子早教的机会,再次为自己充电。家长表现出努力探索的姿态,会对孩子的探索精神产生正面鼓励。如果妈妈每次都能和宝宝好好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那么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成熟。

最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告诉孩子答案之前,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使用字典和搜索引擎的乐趣。让孩子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13、观察孩子最擅长的事和他最喜欢的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和爱好对于引导孩子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孩子的兴趣爱好很多是考引导而发展出来的,他的小兴趣小爱好我们都要多加观察。平时孩子在表现自己的兴趣时,也要对给予他肯定、赞许和欣赏,让他更有自信地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我很佩服达芬奇的爸爸对于自己孩子爱好方面的理解和尽心思的培养,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六岁的时候,有一次达芬奇没有认真上课,而是给老师画了幅速写,拿回家给父亲看,不但没有遭到指责,相反父亲觉得他画得很好,很有这方面的天分,就决定专门培养达芬奇在这方面的天分。要是他的父亲趋于传统的思维,认为他上课不好好上,那么很有可能人类历史上就少了一位著名的画家,多了一个默默无名的学者或是其他。

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也并不强烈,说不定你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念头。所以平时我会特别注意宝宝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生怕错过他的天赋。天赋是需要时间来培养,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一旦错过了时间,很难补得回来。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尽量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环境,文字、音乐、舞蹈、体育都接触些,但喜欢什么还是要看他自己。宝宝有时候会表现得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喜欢体育不一定只喜欢足球很可能他还喜欢篮球,喜欢音乐不一定只喜欢唱歌,跳舞往往也会一起喜欢,那这个时候我们应怎样对孩子进行培养呢?

我更加注意的就是宝宝喜欢的同时又特别擅长的兴趣,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弥补他自我意识不十分强烈这个不足。但是也不用刻意强求,对于两三岁的宝宝来说,除非是一个超级天才,否则这样小很难看得出来特别擅长什么。我也渴望我家宝宝十项全能、不用教就什么都会了,但爸爸和我都是平凡人,我们是在尽可能把宝宝往好的方向培养,而不是为了让宝宝成为天才才去培养他的。最重要的还是让他在快乐的氛围中长大,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想这才是培养孩子的目的。

妈妈心得:

◆要有前瞻性和目的性!很多妈妈可能会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在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生怕自己的孩子会落后。把他的休息时间排得满满的,虽然我们都理解天下父母心,但作为孩子最该得到的应该是快乐。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学特长、从很小就开始学特长是为了什么,孩子究竟擅长的是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杆秤。

TIPS:读心术第二十五讲

孩子们由于对世界的不了解,对自身的不了解,往往会对绝大部分事物都产生一种喜好之情。只是这些爱好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短暂的兴趣,只有少数的几项是他们真正的擅长之物。对于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妈妈们要注意筛选,切忌一厢情愿,更切忌贪多求全。往往成功的人是因为他们一直做一件事。

首先:要了解,幼儿对喜好的事物,是一种纯天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孩子的乐趣的时候,要注重不要用刻板的方法阻碍了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这样无法培养孩子的兴趣,反而会揠苗助长。

其次:同时要注意另一个极端,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的教育制度仍旧是应试制度为主。所以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好了,不必关注什么特长和爱好。甚至极端的家长还会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需要学习特长。如果你能够接触到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重点学府的精英学子们大多都各有才艺,少有只识教科书的书呆子。特长和读书,其实并行不悖。

小测试:看看你的宝宝有以下哪种专长:

1、能很好地记忆唐诗宋词。

2、 给别人讲故事时兴致很高,并且讲得很好。

3、 动手能力比较强,很多东西教几遍就会了。

4、 喜欢跟随音乐唱歌。

5、 善于辨别乐器发出的声音。

6、对于自己听到的声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描述。

7、喜欢提问题。

8、喜欢整理自己的物品,并且很善于分类。

9、方向感很强,很少迷路。

10、做公共汽车的时候,对经过的车站记得很清楚。

11、喜欢画画,并且对于物体的描绘很细致很传神。

12、善于观察人的表情。

13、大方、有礼貌,很少害羞。

14、给他讲故事时,要是你念错了故事里人的名字或是地点的名字,他会告诉你弄错了。

15、喜欢模仿电视里面的人物说话或是他们的动作。

16、能把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联系起来,比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7、对于陌生人的面孔,有时会找到熟悉的人加以对比,并说这个人好像某某某。

18、能很好地判断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如果您的孩子:

第1、2、3条表现突出,他比较具备语言才能;

第4、5和6条表现突出,他比较具备音乐才能;

第7和8条表现突出,说明在逻辑数学方面有天赋;

第9、10和11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12、13、14、15条说明孩子在社交方面比较特长。

第16、17、18条如果表现突出,则说明你可以放心地让他过上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