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面的叙述,给人最大的感想是,她懂得无事之时打电话找朋友,所以一有事时,朋友马上就来帮忙。
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运是难免的。人们落难正是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在现代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变得越来越少。
有一本书写得非常好。它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也许你会认为这种手段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的。
有一位画廊的老板,他平时就很注意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费和他们建立关系。有一位与他并未谋面的画家因为急需钱用,向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出手以解其燃眉之急。还有一次,这位画家因老母亲病重,一时凑不到足够的钱来治病,就又向这位老板请求借一些钱,这位老板又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无论这位画家遇到什么困难,这位老板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慢慢地,这位画家自然是从内心里非常地感激画廊老板,两人结交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这位画家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找他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只要这位画廊老板提出要求,这位画家就二话不说,立即满口答应。画廊老板在平时注意感情投资使他得到了这位画家很多的上乘画作。
如果像这位画廊老板一样平时就养成对人感情投资的好习惯,把“功夫”下在平时的联络上,那么,在你办事的时候这种功力就会发挥作用,要办的事也就会顺利地办成了。
如果你与他人之间建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那么办起事来是肯定不会有任何障碍的。虽然我们与有所要求的人不可能都处成这种关系,但我们从上面的故事中还是能够体会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要把感情的培养放在半时,努力地满足对方的感情需要。
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事态的发展都是双面性的。要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很少会知道。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万望大家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否则,“急时抱佛脚”,关键时刻找人帮忙不免会后悔。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主的社会,不与人交流沟通就会闭关锁国,孤芳自赏。纵使有超人的能耐,也有苦于不能施展才华,为他人解忧的时候。要知道和别人有“交情”,才有可能得人赏识,平日有事没事勤联络联络感情,远胜急时抱佛脚。打一个电话,带上几句问候,是给朋友最好的礼物,是一种会做人的表现。让联系取代淡漠,别忘了,有的人需要你的帮助!
卡耐基箴言:
有一天我可能会口渴,那时我就会需要一口井来打水喝。为了口渴的时候有水喝,现在就得开始动手挖井。
--卡耐基
6.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
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偏见,那就是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
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而已。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在现代交际中,几句适度的赞美对成功做人来说必不可少,一个人总想客观的了解自己,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同,如果为他人所赞美,他往往会有种成就感,也往往对赞美他的人产生好感。
伊斯曼是美国着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他捐赠巨款在罗切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做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人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个社会上,说赞美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赞美话说的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当然,赞美别人也要有技巧,因为千人千面,没有谁会喜欢千篇一律的赞扬话。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赞美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赞美的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是不是好多了!
所以,赞美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赞美话,会超过一般赞美话的效果,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赞美话不同。
卡耐基认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互不伤害。
无论如何,在人的心中,总是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的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时,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某校有一位同学,在一次命题作文中,抄袭了一期杂志上的一篇散文。极为巧合的是,语文老师恰恰手里有这一期杂志。多年的从教生涯,使他深深地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要鼓励和赞扬,这比用挖苦和指责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给同学的,是正面的引导和促进。所以,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把这位同学私下叫到房间里,称赞这篇散文写得很好,并帮助他分析了文章结构和起承转合,嘱咐他向更高的写作目标奋斗。结果,这一次保护面子的赞许行动,在这位同学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真的爱上了写作,靠着自己的执着和勤奋,终于成为了知名的业余作家。赞赏的力量有时的确是十分惊人的,它简直到了点石成金的程度。
美国马斯洛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而荣誉和成就的取得,还需得到社会的认可。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相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自己渴望别人赞许的愿望在荣誉感和成就感接踵而来时得到满足,并在心理上得到强化和鼓舞。他能养精蓄锐,更有力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同时他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别人的精神会感染我们,别人的榜样会带动我们,人家可以,而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卡耐基箴言:
任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赞美他人时,应注意场合、尺度、对象,要恰到好处,要真诚。
--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