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有一个人请了四位同事到他家里吃饭,他倒是非常真诚的,摆了一大桌酒菜。三个同事如约而至,只有一位仍不见踪影,主人在门口急得东张西望,搓手跺脚。一个同事从里头跑出来安慰他不要着急。谁知这位老兄随口甩出一句话:“该来的不来。”旁边劝他的这位同事一听,心里想“这样说,我岂不是不该来的。”咣当一声摔门而去。里头另一位同事见状,急忙出来好言相劝。哪知这位老兄又从嘴里蹦出一句:“唉!不该走的又走了。”本来相劝的同事一听,立刻怒从心起,“不该走的走了,那意思不就是该走的不走。得,甭解释了,我走了。”最后在屋里等的那位同事急忙出来帮着主人挽留客人。可惜这位老兄口才实在不佳,竟然又冒出一句:“我根本不是冲他们说的。”最后那位客人一听,“噢,你不是冲他们说的,那不就是冲我说的吗?算了,我也不留了,一起走吧!”
这虽是一则笑话,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渴望被人尊重的心理。
人际交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如果我们遵从这一做人手段,大概不会惹来什么麻烦,并且可以得到许多友谊和快乐。但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一法则,难免后患无穷。
那么,你怎样才能使人们觉得他们特殊呢?这里有一些手段:
(1)尽可能多地使用他们的名字
有人说,人的耳朵最喜欢的声音是他们自己名字的发音。我想那是真的。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如果你经常使用它,那意味着你真的关心他们,那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珍贵的。
(2)聆听他们
这听起来很简单,而它也确实很简单,如果你认真对待的话。如果你是假装的,它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抛开关于自我的想法,聆听他们对你说的话。
(3)称赞并认可他们的成就
这不必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小事情也可以。你可以说:“有一天我路过你们家花园,你种的花草长得多好啊。”这句话也很有效。或者说:“你的领带很好看,与这套西装搭配得很好!”注意到并说出人们的独特之处能够使人们觉得与众不同。
(4)如果有人等着与你见面,一定要向他们打招呼
千万不要忽视等着与你见面的人,即使你只会意地看他们一眼,并让他们知道你很快就会到他们那里去。这将使他们觉得你很在意他们。
(5)当有人问你问题的时候,停一会儿再回答
这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很重要,因为它意味着你花时间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
(6)当你在团队坐的时候,要关心每一个人。
要记住,任何团队实际上都是由单个的、需要被认可和被欣赏的人组成的。当你向一个团队讲话的时候,你要看着每一个人,向他们说话,让他们知道你觉得他们是重要的。
卡耐基箴言: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条至为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就会万事如意,将会得到无数的朋友,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卡耐基
4.恰当地说“不”
说“不”是每个人的权利,就像 我们要生存一样。当然,拒绝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万分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
学会拒绝是人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唯有恰当地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更为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心里总是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可是,嘴上却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有时还会习惯性地认为,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一种不良的习惯。
因此,在很多时候,还没来得及听清别人的要求是什么,就心不在焉地答应了,常把自己推入两难的境地。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语言顺序,学会适当地拒绝别人。但是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很容易得罪人,不利于待人接物,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拒绝的技巧。
(1)时刻准备好说“不”
那些在别人不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时都很难说“不”的人,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别人不该期望自己做的。其次渴望讨别人喜欢,担心拒绝别人的请求会让人把自己看扁了。最后是自卑作怪,因而把别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权威人士”。然而,不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些不敢说“不”的人通常承认自己受感情所支配。不管过去的经历如何,他们从未在别人提出要求时有一个准备好的答复。
(2)用沉默表示拒绝
当别人问:“你喜欢某某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3)用拖延表示你的拒绝
一位女孩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去看电影,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你和妻子一起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拒绝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无聊的喜剧片,出影院后,朋友问:“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一点的片子。”
你觉得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吧?”你可以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选择其他话题说出“不”
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你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6)用反诘表示你的意见
在和别人一起谈论物价问题时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朋友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7)友好地说“不”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时,要注意把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个朋友。作家对教授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
(8)巧妙地说“不”
当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邀请你吃饭或游玩时,你可以有礼貌地说:“我老妈叫我和她一起去看姥姥呢!”这种说法在隐藏了个人的意愿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被拒绝一方的失望和难堪。
(9)用搪塞辞令拒绝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具体的答案时,也可用这句话。还有一些话可以用来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等。
(10)用幽默方式说出“不”
在罗斯福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时,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由于好奇向罗斯福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的情况。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对着朋友耳朵小声说:“你能保密吗?”“当然能,谁叫咱们是朋友呢?”朋友挺有诚意地回答。“我也能,亲爱的。”罗斯福一边说,一边对朋友做了个鬼脸,两人大笑起来。
可见,如果以幽默的方式说“不”,气氛会马上松弛下来,彼此都感觉不到有压力。
学会委婉的拒绝,恰当地说“不”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理解了上面的几种方法,用最理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否定想法,并把它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一定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
卡耐基箴言: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可以反映出他的态度和心中潜在的思想。
--卡耐基
5.口渴之前先挖井
建立一个人际网络,就像是挖一口井。
有这样一个寓言:
黄蜂与鹧鸪因为口渴得很,就找农夫要水喝,并答应付给农夫丰厚的回报。鹧鸪向农夫许诺它可以替葡萄树松土,让葡萄长得更好,结出更多的果实;黄蜂则表示它能替农夫看守葡萄园,一旦有人来偷,它就用毒针去刺。农夫并不感兴趣,对黄蜂和鹧鸪说:“你们没有口渴时,怎么没想到要替我做事呢?”
是呀,口不渴的时候,不知道替人做事,口渴了才想起人家,怎么能够得到水喝呢?平时不注意对人进行感情投资,等到有求于人时,再提出替人出力来拉近与人的感情,未免太迟了。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经常地有事没事勤联络。不要等到需要获得别人帮助时才想到别人。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遇到某种困难,想找个朋友帮你解决时,却突然想起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和人家交往过了。现在有求于人家就去找,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老问自己:会不会太唐突了?会不会遭到他的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免不了要后悔不该“平时不烧香”了。
有一个刚去美国的人,详细叙述了她在那里的生活情况。她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难得去看看朋友,可能是因为她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她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礼拜天都去了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她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但她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她唯一可以列入应酬朋友的方法,她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有起事情来,朋友会立刻聚在一起的,哪怕是很棘手的问题,在美国的朋友也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