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95

第95章 德莱塞

第3章第61节德莱塞

德莱塞的生平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小说家。1871年德莱塞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一座名字叫

尔哈特的小村镇的破产小业主家庭。西奥多的母亲出身于俄亥俄州一个农民的家庭,她生性

善良,用德莱塞的话来说,是“一个快乐而对前途老是怀着希望的人,有一颗坦直、没有受

到什么教育而老是在理想与梦幻中打滚的心灵”。老德莱塞经常失业,全家老少往往要依

靠母亲给人洗衣服、当帮工来勉强维持生活。德莱塞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极端贫困

的环境中度过的。他随着家庭频繁的迁居和奔波,先后在印第安纳州的几个城镇里断断续续

地念完了小学和两年中学。就在十六岁的那一年,德莱塞终于被迫离开了学校。中学毕业后

便自谋生计,他刷过碗,洗过衣服,做过检票员和家具店伙计等工作。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

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1892年,他成了一位记者,走访了芝加哥和纽约等城市,广泛接触

和了解了社会生活,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德莱塞的创作

德莱塞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1928年访苏前,他的创作仍属批判现实主义范

畴。写出了揭露美国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

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及其必然灭亡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第1部

《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

的悲剧》(1925)通过一个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

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

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作者尽管也受社会进化论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

说的影响,且把它们运用于人物构思和心理刻画上,但他把他们跟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并未陷入生物和情欲的泥淖,反使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1928年

访苏后,随着德菜塞政治立场的转变,他的创作也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这一时

期的作品有《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8),政论集《悲剧的美国》(1931),短篇小说集

《妇女群像》(1929)等。德莱塞的主要作品,现都已有中文译本。

从1900年出版《嘉莉妹妹》起,整整四十五年的时光,德莱塞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他一共写

了八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十三本散文、特写、政论集,还有一部剧本,创作总字

数达五百万字。

《嘉莉妹妹》、《珍妮姑娘》

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出版于1900年,这是德莱塞的处女作。作品写一个美貌天真的农村

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沉重的劳动、贫困和孤独,使她心力交瘁,意气颓丧。为生活所迫

,她做了一个推销员的情妇。后来与酒店经理赫斯渥同居并一起私奔。不久,赫斯渥穷愁潦

倒,死于乞丐收容所。嘉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成了著名的演员。她有了金钱和地位,但仍

然惆怅,感到十分空虚。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幻灭,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掩藏着失业

、贫困和饥饿。同时也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靠诚实的劳动找不到出路,在以金钱为中心的

社会里也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小说由于对美国社会弊病作了深刻的揭露,长期遭到查

禁,直到1907年才得以再版,德莱塞被迫停笔十年。

《嘉莉妹妹》虽然反映出德莱塞早期思想上的某些局限,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影响,但是仍

不失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这部小说,忠实地记录了十九世纪末叶美国社会的真实面

貌,并通过嘉莉的遭遇揭露和控诉了美国社会的弊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再也没

有人怀疑《嘉莉妹妹》存在的价值了。它的诞生,标志着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一颗新

的明星。

《珍妮姑娘》(1911)是德莱塞第二部长篇小说,作者又选择一个来自民间的穷姑娘作为主

人公,描写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生的悲惨遭遇。这部小说和《嘉丽妹妹》一样,鲜明地刻

画了美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珍妮一家大大小小四处奔波,衣食无着,雷斯脱一家不劳而获

,却过着奢华的生活。这样的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正直诚实的人没有出路,掠

夺者为所欲为。

作者另一部长篇小说《天才》1915年出版,小说通过一个才华出众的画家的堕落,揭

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毒害,在美国,任何艺术要想存在,都要变成统治者所需要的是

商品,都必须受到金钱的统治。主人公尤金·威特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作品反映

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上层社会的承认,他生活无着,被迫去迎合资产

阶级的趣味,最终获得了“成功”,有了金钱和地位。但是,尤金·威特拉却堕落成了一个

庸俗的贩卖艺术的市侩,精神空虚到向宗教求救,他的天才毁灭了。

《欲望三部曲》

德莱塞1912年发表的《金融家》、1914年发表的《巨人》和1945年发表的《斯多葛》

组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巨著《欲望三部曲》。这是德莱塞前后经过三十几年时间的精心构思而

写成的一组长篇小说。德莱塞由于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美国社会的实质,

尤其是对垄断资产阶级巧取豪夺、弱肉强食的发家过程是了解得十分透彻的。从十九世纪九

十年代,他在芝加哥工作期间所接 サ降奶反笸醪槎埂ぴ伎怂沟纳砩希吕橙咛宓乜·

到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形象。德莱塞决心把这一形象写出来,而且是以一个垄断资本家一

生经历的全过程作为线索,努力塑造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有艺术魅力的、令人信服的典型,

这就是他酝酿多年的《欲望三部曲》。三部曲以一个名叫法兰克·阿吉龙·柯帕乌的垄断资

本家的一生经历为主线,集中地写出了他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暴发成为拥有上千万财

富的铁路、金融资本家的过程。

在三部曲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帝国主义阶段美国社会种种经济现象。大的如竞争、垄断、

兼并、金融危机、资本输出等,小的如交易所的抛售和抢购,空头股票的出笼,公债的贴息

和兑现等都写得十分具体、真实。但作品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最突出的是作者接受了“

生物社会学”的观点,在揭露柯帕乌的同时,过分赞赏他的才干和精力;在描写资产阶级的

纵欲行为时有自然主义倾向。

《美国的悲剧》

这是德莱塞最杰出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誉为“我们这一代的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开

始创作于一九二二年,原名《幻想》,经过三年时间才完成。小说在完稿前夕,德莱塞把书

名改为《美国的悲剧》,这一重要改动使作品的思想意义豁然开朗,其认识价值大大地升华

了一步。

《美国的悲剧》标志着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得新的成就,这部作品的发表使他的声望

盛极一时。作品描写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为追求“美国生活方式”而堕落成杀人犯的故事

。克莱德·格里菲斯是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小时候对“传奇式的奇迹特别有幻想”。受到资

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后,他拼命追求财富和享受。他的一个富有的伯父提拔他当工厂某一部门

的主任,他的虚荣心得到初步的满足。就在这时,他诱骗了女工洛蓓特。不久,他发觉自己

得到阔小姐桑特拉的垂青,为了摆脱洛蓓特,在游湖时,他故意弄翻船让她淹死。事情暴露

后,他被判死刑。作品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

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美国的悲剧》是一部具有重大典型意义的作品,克莱特·格里菲斯从一个纯洁的青年到最

后堕落成为一个杀人犯,这决不是单纯的个人悲剧,它是整个美国的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

罪魁祸首,当然不是克莱特,而是美国社会。据说,德莱塞在将小说定名为《美国的悲剧》

时,曾遭到出版公司某些人的反对,认为这个题目太夸大其词了,而德莱塞坚持要用这个题

目,其用意是不难理解的。

恩格斯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现实主义的著名论断:“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按照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来评价《美国

的悲剧》,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

1927年访苏后,德莱塞又发表了一些作品,重要的有《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8),政论

集《悲剧的美国》(1931),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1929)等。

1945年,74岁高龄的德莱塞参加了以福斯特为首的美国共产党。1945年12月28日德莱塞逝世

。德莱塞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主要功绩在于突破了美国文学中的“高雅”传统

,他的创作道路表明了现实主义在美国的成熟。